林奇
ofo創(chuàng)始人戴威在11月的全員大會上仍然堅持不會讓公司倒閉,但事與愿違:用戶押金難退、資金鏈斷裂、拖欠供應商貨款,公司瀕臨破產。
自今年9月以來不斷有用戶稱ofo押金難退,不僅超過了其承諾的7天期限,到了12月,退錢時間已延長至15個工作日。更糟糕的是,最近一些用戶稱ofo應用內的“退押金”按鈕已成灰色,無法點擊。押金、余額都退不了,客服電話無法接通?!皁fo代退押金,小心騙子”不時出現(xiàn)在媒體新聞標題中——一年前,酷騎、熊貓等共享單車在倒下之前均出現(xiàn)相似的情形。
上個月,ofo還在應用里發(fā)布通知稱,此前支付99元押金的用戶可以將押金轉為購買理財應用PPmoney內的產品,之后能永久免押金騎行。但在活動開始一個小時后,合作方PPmoney迅速將該合作下線。表面上看是ofo用自己的用戶量為合作方進行拉新、同時將押金轉為理財產品的活動,但背后還是無力償還押金,試圖用導流的方式來換取支付押金的資金,解決退款困難的問題。
而為了緩解資金壓力,ofo從今年二季度開始陸續(xù)取消多地的芝麻信用免押金政策,騎行費用也漲價。為了填補經營虧損,4月ofo在內部啟動商業(yè)化變現(xiàn),并圍繞車身廣告、App等推出相關廣告業(yè)務。但各地政府隨即推出政策阻止在共享單車上打廣告。三季度開始,ofo推出信貸方面的廣告業(yè)務。目前已與萬達普惠、小黑魚信貸、貸上錢、省唄、玖富萬卡、小白來花、360借條等至少9家網貸平臺達成合作,為其導流。
圖/本刊記者 姜曉明
據《新京報》報道,2018年以來至少有9家公司因合同糾紛將ofo告上法庭,涉及物流運輸、房屋租賃、廣告費用、拖欠貨款等多種事由,涉及欠款超過10億元。雖然部分案件已達成和解,但尚有多起仍在審理之中。
但這些并沒有改變ofo資金困難的處境。最近上海一家廣告公司起訴ofo,要求它支付拖欠的廣告發(fā)布費510.31萬元及相應違約金(按日萬分之五標準計算)。而這只是其中一家ofo拖欠款數(shù)的公司。
而此前野心勃勃的海外計劃接連失敗,在撤出德國、澳大利亞、韓國等海外市場后,國內市場也開始緊縮。一些報道稱,ofo在鄭州、杭州及南京等城市辦公室人去樓空,線下倉庫退租,而其在北京總部的辦公室也已搬離見證它鼎盛期的中關村理想國際大廈。
缺乏資金、也沒有足夠的運維,昆明、無錫、廣州等多個城市對共享單車的月度考核中,ofo連續(xù)排名倒數(shù),原因是其現(xiàn)場缺乏運維人員、應急無響應、車輛無人管以及整改落實效果差等狀況。多個城市已不再對ofo單車進行考核,并將對市內的ofo單車進行“代收代轉”處理。如果ofo在規(guī)定期間內仍不領回車輛,將作報廢處理。
彈盡糧絕的ofo還在堅持。據《財經》報道,ofo的創(chuàng)始團隊謀求上市的機會,阿里巴巴、滴滴、中信產業(yè)基金、DST等投資人則組建ofo還債委員會,進行債務重組;不少供應商同意債轉股,這是他們拿回錢的唯一選擇。但隨后ofo出來否認了相關報道。
而事實是,當下時點ofo上市也幾乎沒有可能。國內A股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都有明確的要求,新三板雖不做明確要求但流通性不強,而港股、美股等海外股市看中的則是公司商業(yè)模式——即使現(xiàn)在不盈利,未來也有盈利的潛力——這對ofo來說更不可能。
與其說ofo是共享單車發(fā)展短短三年內的明星公司——四年拿了接近23億美元融資,超過打車創(chuàng)業(yè)期的滴滴和快的——不如說它只是在資本的助推下形成的最大泡沫之一。在追求實際回報率的資本市場里,ofo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迅速跌落,而很多人的錢已經拿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