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源
星期五下午,我做完作業(yè)和媽媽一起回家,走在學校的香樟大道上,突然一個黑不溜秋的小東西映入我的眼簾。我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只雛鳥。
它的身體被黑褐色的羽毛覆蓋著,毛茸茸的,讓人有一種想撫摩它的沖動。小鳥發(fā)現(xiàn)了我,努力展翅往旁邊飛,可是沒飛半米高,就摔在了地上。我蹲下來一看,它的眼睛里滿是恐懼和無助。它受傷了!我趕忙找來紙盒,小心翼翼地把小鳥捧在手心,輕輕地放進紙盒。
回到家,我找來了一把剪刀,在紙箱子里剪了一個大洞,接著把一些小米粒從洞里撒了下去。小鳥實在是太餓了,只見它使勁地啄起食來,不一會兒就把小米粒吃光了。為了不讓它渴著,我在一個瓶蓋上倒了一點水,放進了小鳥窩里,它竟然喝了起來。真乖!半夜里,我聽到小鳥一直在叫,它一定害怕了,我走到樓下把小鳥的窩搬到了我的床旁邊。就這樣,我再也沒有聽到小鳥的叫聲。
過了幾天,小鳥的傷痊愈了。我把小鳥的籠子打開,小鳥飛了出來,在我家的陽臺上轉了幾圈,然后向藍天飛去。我望著遠去的小鳥,不自覺地摸了一下眼睛,手上竟然濕濕的。
老師小評
“傷員”,誰受傷了呢?小作者在題目中設置懸念,使我們迫不及待地想閱讀這篇習作,解開謎團。原來傷員是一只“受傷”的小鳥。當“傷員”痊愈飛走后,小作者“不自覺地摸了一下眼睛,手上竟然濕濕的”,這是離別的淚水呀!由此不難看出,小作者已經和這只小鳥產生了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