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HIR Sajid,甄強,李榕,李翠霞,劉靜波④?
①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金斯威爾校區(qū), 金斯威爾, 德克薩斯州 78363-8202;②上海大學 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先進功能材料實驗室,上海 200444;③蘭州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蘭州 730050;④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 大學城, 德克薩斯州 77845
在近十年內,作為美國化學學會會議的主持人,我們注意到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視并得到推廣使用,以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并減少溫室氣體(COx、NOx和SOx)的排放。從熱力學的觀點來看,能量或熵是生命的核心,因此隨著人口接近70億,便攜式設備達到68億,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必然成指數(shù)增加[1-5]。目前的化石燃料儲量將不足以滿足人類需求并最終枯竭,而氫氣作為天然替代物,通過對現(xiàn)有設施進行改善,可以在降低費用的條件下被有效利用[6-10]。在氫氣的使用過程中,除了被視為空氣清潔劑的氫氧自由基外無副產品產生,從而可以避免對環(huán)境造成負擔[11-15]。
根據(jù)哈伯特建模數(shù)據(jù)可知,美國的石油產量在1965—1970年達到峰值,之后下降。1860—1970年,近250億桶的石油被提煉出來,用量加速[16-20]。頁巖、焦油砂等新發(fā)現(xiàn)的能源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但碳排放問題依然無法根治[21-25]。目前的電力需求約為20 000 TW,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20 000 TW以上。目前約1/3的能源來源于石油,假設能源消耗量為12 000萬t標準煤,則產生近7萬t CO2,其中大部分資源是電力或熱量,到2050年預計排放量增加到14萬t。由于供能系統(tǒng)效率低下,約10 %的能源在傳輸過程中損失[26-30]。據(jù)美國能源信息署估計,煤炭、天然氣儲量將滿足美國261年和原油儲量滿足其84年的需求,因此氫基燃料有望滿足預期的電力需求。氫氣和其他燃料的一些物理特性總結在表1中[31-35]。
表1 主要能源性能一覽表
表1表明,如果20 %的運輸能源改用氫氣或相關燃料(如生物甲醇、生物乙醇或生物柴油),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將直接或間接減少。然而,氫氣必須儲存在高壓、低溫、微孔顆粒內,因此對產品的開發(fā)技術要求更高。下文將就產氫、儲氫及使用氫三方面進行論述(圖1)[36-40]。
圖1 氫氣的產生、儲存及使用
水蒸氣甲烷重整是目前工業(yè)上較成熟且最簡單、經濟的制氫工藝(化學反應式見式(1)和式(2))。在生產氨水、甲醇以及其他化工產品過程中,所需要的氫即通過水蒸氣重整制得。Ni/Al2O3是該工藝中最常用的催化劑之一,在它催化下甲烷轉化率高達 90 %~92 % ,但是催化劑表面容易出現(xiàn)碳沉積,因此需要加入助劑來抑制[41-45]。
式(2)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通過加壓降溫過程(>5.1 atm,216.15 K)在三相點附近將其以液態(tài)方式分離出來,并進一步儲存在深海或湖中(>3 000 m)。該過程每生產1 kg H2將附加產生14 kg CO2。甲烷水蒸氣重制氫氣產生的CO2是傳統(tǒng)煤氣化制氫氣產生的CO2量的一半。研究結果表明,納米催化劑的加入可提高氫氣產量。圖2為蒸汽甲烷重整制氫示意圖[46-50]。
天然氣中的甲烷熱解制備氫氣并無CO2產生,反應方程式如式(3):
由于C—H鍵能約為440 kJ/mol,1 000 °C 下ΔH°≈75 kJ/mol。此方法焓變約為40 kJ/mol,而蒸汽重整制氫的焓變接近65 kJ/mol。
通過加入非均相金屬催化劑可以降低甲烷熱解制氫的反應溫度。常用的催化劑有金屬鎳、鐵、第五周期過渡金屬,以及碳納米管、線或無定形碳。由于天然氣含硫,金屬催化劑易中毒失活。碳基催化劑即使失活,也會由于水蒸氣和CO2的存在而再生,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工業(yè)化甲烷熱解制氫[51-55]。
圖2 蒸汽甲烷重整制氫示意圖
迄今為止,太陽能被視為最經濟、最充足的可再生資源。然而,鑒于太陽光照的間歇性,將其作為主要能源必須進行轉換和儲存。以化學鍵的形式存儲太陽能是有效可行的方法,即通過太陽能光解水制備氫氣和氧氣。該反應在熱力學上為非自發(fā)的吸熱過程,因此必須加入催化劑有效降低活化能,來提高反應速率。研究表明,對金屬氧化物進行改性并調節(jié)能帶寬度,可大幅度改善光解水的效率(圖3)[56-60]。
圖3 光催化水解制氫示意圖
在陽極水被氧化產生氧氣,其標準還原電位E°=0.82 V,反應式如下:
在陰極,水被還原產生氫氣,其標準還原電位E°=-0.41 V,反應式如下:
根據(jù)上述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得出,4 mol電子將產生2 mol H2和1 mol O2。也就是說,每庫侖電量約產生5 μmol H2和2.5 μmol O2。若按60 %的效率計算,產生1 m3H2實際電能消耗約為5 kWh(圖4)。 電解水所需電壓可按能斯特方程進行計算:
其中Ecell代表蓄電池電位;代表蓄電池標準電位;R代表理想氣體常數(shù)(8.314 J?mol-1?K-1);F為法拉第常數(shù)(96 485 C?mol-1);n為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中電子轉移數(shù);Q為化學熵,視氧化還原反應進程而定,為無量綱的自然數(shù),和溫度、氣體濃度及分壓有關[61-65]。
圖4 電解水制氫示意圖
生物質制氫不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可以使用可持續(xù)的生物質材料。特別是將農作物副產品的生物能轉化為氫氣,可增加農產品的使用價值。但是,其操作成本很高、腐蝕性強、氫氣產率低等缺點限制了生物質制氫的推廣應用。通過氫化酶催化藻類和藍菌,在光照條件下將水轉化為氫氣,主要的氧化還原反應如下[66-70]:
在乏氧條件下,糖類可以被轉化為酸類,進而產生氫氣,化學反應式如下:
圖5為微生物酶催化制氫示意圖。微生物酶(藻類和藍菌)能夠催化糖類等生物質產生氫氣,其催化過程是通過將電子轉移給還原態(tài)的鐵氧還蛋白,然后在氫化酶的作用下被重新氧化成氧化態(tài)的鐵氧還蛋白。生物質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三磷酸腺苷中。在氫化酶的作用下,氧化還原反應傳輸4個電子,通過生物光解產生氫氣及二磷酸腺苷(ADP)。另外,氫化酶生物光解也可以在厭氧發(fā)酵的情況下發(fā)生,將有機產物轉化為氫氣[71-75]。
氫氣的質量能量密度(120 MJ/kg)約為汽油(44 MJ/kg)的3倍,但液氫的體積能量密度(8 MJ/L)遠小于汽油的密度(32 MJ/L)。如表1所示,氫氣必須儲存在高壓、低溫或微孔顆粒內。儲氫容量為5~13 kg可以滿足輕型車輛的行駛。美國能源部的初始目標是質量分數(shù)為11 % 的氫氣的續(xù)航里程達到400 km。為了滿足短期和長期的儲氫目標,美國能源部制定相應的儲氫路線。根據(jù)上述的儲氫藍圖,常見的儲氫辦法(如化學法、物理法等)總結如圖6[76-80]。
圖5 微生物酶催化制氫示意圖
圖6 常見的儲氫辦法
氫氣在石油煉制、清潔能源、玻璃凈化、半導體制造、航空航天、肥料生產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作為汽油替代品,氫氣將成為重要的能源載體,為終端用戶提供能源需求,特別是為交通運輸提供燃料。但是,氫燃料電池汽車(FCV)目前正處于開發(fā)前期生產階段,氫燃料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美國能源部氫能和燃料電池項目也處于研發(fā)階段。劉靜波課題組近年來集中研發(fā)由氫氣燃料電池驅動的模型車(圖7),以改進其續(xù)航能力。研發(fā)的關鍵點為:①研制系列納米催化劑取代鉑,以減少貴金屬的用量及中毒;②組裝燃料電池器件,為模型車提供電力來源;③利用光催化進行水的電解,實現(xiàn)區(qū)域化供氫。研究結果表明,與傳統(tǒng)催化劑相比,課題組研制的納米結構使得燃料電池的功率密度提高了一個數(shù)量級,模型車輛的行駛速度提高了32.4 %,行駛距離增加了47.6 %,水解速度提高了61.2 %。數(shù)據(jù)還表明,使用非鉑(Pt)系材料可以防止催化劑降解以延長其使用壽命。通過光催化水解,體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燃料的自我循環(huán)供應,降低能耗。由于燃料電池無碳排放的憂慮,提升了模型車的性能,為綠色能源汽車的實現(xiàn)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圖7 氫氣的產生及燃料電池驅動的模型車
18世紀以來由于重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大量污染物排放到環(huán)境中,造成嚴重污染并影響人類健康。2016年55個溫室氣體排放國簽署“巴黎協(xié)議”,以期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將氣溫升幅控制在1.5 ℃以內,因此,對無碳能源的開發(fā)尤其重要。從碳燃料過渡到氫能源,需要實現(xiàn)技術突破以應對預期的能源需求?!堵?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指出,氫能源驅動的汽車預計將在2050—2100年得到大幅度開發(fā),以減少CO2的排放。
致謝作者一并感謝上海大學“高端外?!表椖恳约爸袊鴩伊魧W基金委(201608625038)、德克薩斯農工大學-金斯威爾校區(qū)的資助。
(2018年7月6日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