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夯石(張琳)
我們秉承老舍先生、魏喜奎先生等前輩大師的苦心孤詣和藝術風范,又乘著保護、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東風,更兼單一劇種單一劇團的獨特優(yōu)勢,未來必將成為一張獨具異彩的北京文化名片。
今年9月底至10月上旬,整個北京市曲劇團都像拿著“秒表”在干活:新戲首演、中國戲曲文化周演出、“十一”惠民演出、紀念改革開放40年戲曲展演……10天前,筆者微信聯(lián)系北京市曲劇團團長孫東興,卻遲遲沒有回復。后來才知道他是在做治療,具體也沒跟我說,只是說老毛病又犯了。其實,筆者心里明白,這“老毛病”歸了包堆就一個字:累。
改制后的北京市曲劇團一直像個“變形金剛”,隨時會變身、變戲法兒,最多時全團變身為兩個大戲劇組和小分隊在北京和外埠多地演出,孫東興白天接洽演出任務,半夜還要和員工一起“裝臺”……編劇、導演、演員,政府、市場、觀眾,孫東興像一座橋梁,更像是黏合劑。他能不累嗎!孫東興說:“出人出戲多演出是院團的生命線,只有多排戲、推出好作品和領軍人物,院團才能在市場的大風大浪中站穩(wěn)腳跟。”
孫東興介紹說:“改革開放四十年,對北京曲劇來說,其實也像各行各業(yè)一樣,真的是迎來了一個春天,經(jīng)歷了一個不平凡的發(fā)展壯大的歷程。改革開放之初,北京曲劇和全國各地的地方戲,就像萬物復蘇一樣,全都蓬勃發(fā)展起來,因為‘文革’時期是以樣板戲為主,地方戲的劇團都解散了,許多演員都充實到文工團、宣傳隊。不過,在經(jīng)歷了一段繁榮景象之后,社會上又出現(xiàn)了‘全民經(jīng)商’的熱潮,下海做生意,好像人人都是生意人,這對文藝院團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當時北京市曲劇團的演出極少,以至于北京市文化局一度要吊銷北京市曲劇團的演出營業(yè)許可證。在這種情況下,北京市曲劇團的老一輩演職員們都凝聚在一起,在1995年排演了由鄧友梅先生長篇小說《煙壺》改編的同名北京曲劇,這部劇一直傳唱至今,經(jīng)歷了二十三年的市場檢驗。2015年,也就是《煙壺》創(chuàng)排演二十周年的時候,我們團做了一個隆重的紀念活動,業(yè)內(nèi)外專家給予《煙壺》極高的評價,應該說,就北京曲劇劇種而言,它不亞于周總理曾經(jīng)稱贊的‘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的昆曲《十五貫》。我覺得如果沒有《煙壺》,北京曲劇很難有再次的振興。之后,北京市曲劇團又創(chuàng)排了《茶館》《龍須溝》等一系列老舍先生的作品,再次重現(xiàn)了上世紀五十年代老舍先生命名北京曲劇之后的那一段繁盛風貌?!?/p>
自劇種誕生以來,北京曲劇立足單弦牌子曲、曲藝說唱音樂的基礎上,深深扎根北京文化并一路發(fā)展,從危機和低谷中走向繁榮。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的二十余年里,北京曲劇創(chuàng)排、復排演出了一系列京味兒題材劇目,如《煙壺》,以及由老舍同名文學作品改編的北京曲劇《駱駝祥子》《方珍珠》《龍須溝》《茶館》《四世同堂》《正紅旗下》。這些劇目讓北京曲劇在九十年代重獲動力,重歸大眾視野;這些劇目走遍我國大江南北,榮膺各類戲劇獎項;這些劇目將“京味兒”的劇種特色得以強調(diào)、彰顯,在廣大觀眾中成就北京曲劇“純正京味兒”的口碑。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北京曲劇又一次陷入低谷……孫東興說,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特別是黨和政府的一系列文化振興政策的出臺,尤其是文化體制改革,使得北京曲劇重新獲得生機?!拔沂?005年來到劇團的,實事求是地說,文化體制改革之初,雖然強調(diào)兩個效益,但我們更像是被‘推向’了市場,當時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改革不是甩包袱。但你越是這么說,老百姓就越這么認為。所以當時我們是硬著頭皮闖市場,這一闖就闖出了新天地!我們狠抓藝術生產(chǎn)和演出,兩手都硬。可以說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演出收入不斷提升,獎項年年得?!?/p>
2012年《正紅旗下》代表北京市參加第四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藝會演,榮獲劇目金獎和七個單項獎;2013年《煙壺》參加“第三屆中國少數(shù)民族戲劇會演”,榮獲劇目金獎和五個單項獎,《歌唱》曾獲第七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2014年,在全國地方戲(北方片)優(yōu)秀劇目展演活動中,作為全國地方戲創(chuàng)作演出重點院團參演劇目《駱駝祥子》通過專家組驗收,獲得好評。2015年,《黃葉紅樓》參加“第四屆中國少數(shù)民族戲劇會演”,并榮獲優(yōu)秀劇目獎及優(yōu)秀編劇、優(yōu)秀作曲、優(yōu)秀服裝設計、優(yōu)秀表演獎個人單項獎四項9人獲獎。2017年,《箭桿河邊的新故事之十不閑傳奇》榮獲第十五屆中國人口文化獎舞臺藝術類組委會特別獎。2013年劇團被文化部評定為“全國地方戲創(chuàng)作演出重點院團”;2014年被人力社保部和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系統(tǒng)先進集體”。
孫東興介紹說,近幾年來北京市曲劇團工作可謂是屢創(chuàng)新高,“我們深入到基層去演出,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也進一步擴大了北京曲劇的影響,使北京曲劇這個北京唯一的地方戲深深植根于人民群眾的土壤之中,這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和十九大之后,我們的民族戲曲又迎來了一個更加美好的春天!應該說大家信心更足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想法更多了,近幾年來,我們的演出場次和演出收入以及在劇目創(chuàng)新方面都是屢創(chuàng)新高?!?/p>
北京曲劇與“京評梆”等傳統(tǒng)戲曲不同,它沒有程式化的動作,以唱為主,老舍曾稱其為“中國式的民族歌劇”。但是,北京曲劇終究是北京的唯一地方戲,是民族戲曲百花園中的一枝新蕊,更要博采眾長,向民族戲曲藝術的經(jīng)典學習。今年9月底推出的歷史題材音樂劇《翦氏夫人》就改變了戲迷對北京曲劇的傳統(tǒng)印象?!啊遏迨戏蛉恕犯鼮閼蚯?,強化了戲曲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但在音樂、舞美、燈光上并未墨守成規(guī)?!痹搫】倢а菸嗤┱J為舞和打雖說并非北京曲劇演員的長項,但在這部戲里,演員要跳瑤族舞、回族舞、維吾爾族舞,還要打鼓,是對演出技巧的全面突破。
孫東興也表示:跟其他有上百年歷史的劇種相比,北京曲劇是個很年輕的劇種,沒有條條框框的束縛反而成為它成長的優(yōu)勢,可以兼容并包。近兩年來,北京市曲劇團先后與北京順義區(qū)、豐臺區(qū)、延慶區(qū)合作,推出北京曲劇《箭桿河邊的新故事之十不閑傳奇》《花落花又開》《木石奇緣》,并創(chuàng)排了多部話劇作品;為青年作曲家顧靜媛、董晏娜分別籌備了大型原創(chuàng)民族交響音樂會《北京風情》;經(jīng)典劇目《煙壺》、精品劇目《黃葉紅樓》還實現(xiàn)了北京曲劇首次赴德國、俄羅斯演出。
近些年在年輕演員的培養(yǎng)和文化傳承方面,北京市曲劇團的成績可謂有目共睹。孫東興興奮地告訴筆者曲劇團總結(jié)了新的人才培養(yǎng)渠道,又來了一批“新鮮血液”。“人才斷檔就意味著劇種消亡,所以人是第一生產(chǎn)力,是最難能可貴的資源。我也跟您匯報一下,我們現(xiàn)在與北京戲曲藝術職業(yè)學院合辦的北京曲劇中專班,今年畢業(yè)之后又有一部分學生考入我們與中國戲曲學院合辦的北京曲劇本科班,他們經(jīng)過四年的本科學習之后,這十三個學生將在四年之后全部進入到北京市曲劇團,又是一批新鮮血液?。∨c此同時,今年畢業(yè)的中專班的其他學生也積極地到北京市曲劇團工作,這些孩子非??蓯??!?/p>
北京市曲劇團自改制以來,在團長孫東興帶領下真正讓北京曲劇煥發(fā)出了新的時代光彩。僅以2017年為例,全年演出場次453場,演出收入達2300萬元,觀眾人數(shù)20余萬人次。其中公益性演出300余場,經(jīng)營性演出近150場。孫東興說別看我們劇團規(guī)模不大,而且目前依然是“無團址、無排練廳、無劇場”,但我們秉承老舍先生、魏喜奎先生等前輩大師的苦心孤詣和藝術風范,又乘著保護、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東風,更兼單一劇種單一劇團的獨特優(yōu)勢,未來必將成為一張獨具異彩的北京文化名片。
這么多年來,孫東興幾乎沒有正經(jīng)休過假,扛著責任也扛著一身的病痛,像腰椎間盤突出、眩暈癥等等?!捌鋵嵾@次也不是新出來的病,還是老病,忙過了九月份,真有點兒扛不住了,所以就綜合治療一下。反正離心臟還遠,自己多注意吧。這些年身邊很多朋友、戰(zhàn)友的離去,對我打擊也比較大,所以我也是抓緊調(diào)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