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處在安史之亂中的杜甫,憂慮著處在山東、河南這兩個淪陷區(qū)的幾個弟弟,他們是生還是死?顛沛流離中的他,在異鄉(xiāng)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望著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xiāng)之情。山河破碎,沒有國哪有家??!
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國。他漂泊四川成都,盡管自己處境艱難,茅屋為秋風所破,他仍向蒼天呼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溫暖能普照天下。
“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將溫暖與幸?;菁笆|蕓眾生,這是一種大胸懷,這是一種大境界。
小家溫暖只是幸福小家,全民溫暖才是幸福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與“國”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xiàn)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家國情懷”首先表現(xiàn)為愛國之情。蘇武19年持節(jié)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漢,心中有國。衛(wèi)律的威逼利誘,沒能讓他叛漢;李陵的軟話攻心,沒能讓他仇漢;單于的漫長折磨,沒有讓他忘漢。朔風凜冽,無法凍硬他的愛國熱腸;胡茄幽怨,無法軟化他的愛國衷心。飲雪吞氈,就等歸漢之日。就要回漢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淚留不住他;小兒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沒有妻兒嗎?不是,只不過,在他心中,國遠比家更重。
“家國情懷”又表現(xiàn)為愛民之情。鄧小平一句“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赤子情懷溢于言表?!翱h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下鄉(xiāng)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雖素昧平生,卻滿含熱淚地呼之為“娘”,視百姓為父母。
“家國情懷”還表現(xiàn)為恪盡興國之責。顧炎武曾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范仲淹也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作為社會中的每一員,都應該為國家的發(fā)展獻計出力,將個人之夢融入到中國的復興之夢。
“家國情懷”不是要我們拋卻小家,忘卻親人,而是要我們推己及人,由“家”到“國”,都捧出一顆愛心來?!凹覈閼选笔橇⑸眇B(yǎng)德之本,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家國情懷”。
點評:本文是高考滿分作文,由材料“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 ”引發(fā)感觸與思考。作者將立意定在“人要有家國情懷”,很明顯,作者熟知杜甫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從詩中窺見了詩人的愛國情懷。作者將家國情懷進行了分析和分解,由此展開了愛國、愛民、愛家的論述,做到了有的放矢。在論述過程中,又將大主題落在小細節(jié),將大視角落在實處,因此引用事例恰當,立意詮釋得深入淺出,能引發(fā)人們的認同。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