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朋朋,陳道玲
?
熱濕環(huán)境下男性平角褲襠部結構的舒適性研究
程朋朋,陳道玲
(閩江學院 現(xiàn)代服裝技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服裝與藝術工程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基于熱濕環(huán)境下,男性平角褲舒適性的特殊要求,本文通過測量100名男性青年的下體尺寸數(shù)據(jù),對下體進行體型分析;針對已完成的體型,實驗人員穿著匹配號型的平角褲,進行合體性及熱濕舒適性數(shù)據(jù)采集。通過實驗獲取其襠部的合體性、熱濕等相關數(shù)據(jù),得出合體舒適性、熱濕舒適性的影響因子,并建立舒適型模型,為內(nèi)褲的功能性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男性平角褲;襠部結構;合體舒適性;熱濕舒適性
作為緊貼下體的衣物,內(nèi)褲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內(nèi)褲的作用不斷在衍變,內(nèi)褲的角色也不斷在“遮羞-保暖-運動-情趣-生理-健美”中變換,總之,功能性的種類也愈來愈多,日常型、起居睡褲、孕婦型、運動型、情趣型、修身健美型等等層出不窮。
男性與女性下體有著很大的差別,故男性內(nèi)褲的設計較為復雜,尤其是男性襠部。襠部不合理的設計,直接導致壓力和熱濕性能的不恰當,極易引起男性下體的不適感,特別是處于熱濕環(huán)境下的男性,長期穿著襠部設計不合理的內(nèi)褲,會造成爛襠、熱濕疹等男科疾病。本文以男性平角褲為研究對象,對襠部的舒適性進行相關的研究與分析。
國內(nèi)男性內(nèi)褲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發(fā)展空間很大,并且品牌還未規(guī)模發(fā)展。男士內(nèi)褲結構設計貌似簡單,但其原理和規(guī)律卻難以揭示,這不僅因為它與外衣類的褲子結構有著截然不同的構成形態(tài),更因為男性下體體型的各異性,以及對面料性能和舒適性反映都具有極高的要求?,F(xiàn)有男性內(nèi)褲大多數(shù)只是滿足于運動、休閑與性感等一般功能,未考慮熱濕環(huán)境下男性內(nèi)褲的舒適性,尤其是襠部舒適性的相關研究更是匱乏。
針對已有的相關研究資料(主要是專著和論文)進行總結歸納,可以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問題:
國內(nèi)學者針對男性內(nèi)褲的研究少之又少且主要集中于款式設計、面料選用及結構設計,且仍以女性內(nèi)褲為主,涉及男性內(nèi)褲內(nèi)容較少。沈雷[1]主編的《針織服裝設計與工藝》僅在第五章第二節(jié)簡單介紹了針織內(nèi)衣的種類;薛福平[2]主編的《針織服裝設計》盡在第二章第二節(jié)介紹了內(nèi)衣面料;印建榮[3]編著的《內(nèi)衣結構設計教程》主要講述女性內(nèi)衣褲的結構設計及制作;賀慶玉[4]主編的《針織服裝設計與生產(chǎn)》僅在第一章概述了什么是針織內(nèi)衣;印建榮、常建亮[5]編著的《內(nèi)衣紙樣設計原理與實例》僅有兩節(jié)內(nèi)容簡單介紹了男性三角褲和平角褲的結構造型,為深入講解男性內(nèi)衣褲的結構原理和功能性設計等。國內(nèi)近五年關于男性內(nèi)衣褲研究論文(包括學位論文)約十余篇,僅高磊[6]基于男性生理特征分析研究內(nèi)褲結構舒適性;何春燕[7]對軍用男士內(nèi)褲的服用舒適性進行了研究;莊立新[8]對男內(nèi)褲的分體結構及其形態(tài)進行了探析;程哲、李曉喆等[9-12]對男士內(nèi)褲、緊身褲的原型設計及舒適性進行了簡單研究;田博楠[13]對青年男大學生內(nèi)褲版型及其舒適性進行了研究;段杏元等[14]通過比較發(fā)熱內(nèi)衣與普通純棉內(nèi)衣熱性能的差異,分析了服裝內(nèi)空氣層體積對男士針織內(nèi)衣熱性能的影響。
國外對內(nèi)褲的研究比較早且深入,但也僅局限于結構、款式的設計等,功能性的研究亦是匱乏。例如英國學者哈格[15]編著的《內(nèi)衣、泳裝、沙灘裝及休閑服紙樣設計》只闡述了女性內(nèi)衣;中澤愈[16]編著的《人體與服裝》主要講述了男士內(nèi)褲結構原理與設計的理論等;Niels Henrik等[17]研究分析日常活動與陰囊溫度的關系,未涉及內(nèi)褲內(nèi)容;Rosanna Shouli[18]僅對男性內(nèi)褲品牌的營銷策略進行了研究。
已有對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不同地區(qū)的人體體型的廣泛研究,卻缺少對男性下體體型的深度挖掘,導致下體特征指標不明確。高磊[6]基于男性第一性征對下體體型進行了簡單分類;姜茸凡[19]基于青年男性對男性內(nèi)褲合體性進行了少量數(shù)據(jù)采集,較少的涉及男性下體特征研究;龐程方[20]基于橫截面形態(tài)對青年男性體型進行細分與識別研究,其中通過對男性臀部的矢額徑比僅僅闡述了臀部形態(tài)。
綜上,針對男性內(nèi)褲及其功能性的設計,未形成一個完整系統(tǒng)的理論,資料少且研究缺乏深度,很少從結構研究和產(chǎn)品開發(fā)的角度深層次地探討男士內(nèi)褲的版型、舒適性及其他功能性問題。因此,需要對內(nèi)褲更進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內(nèi)褲襠部的舒適性,這樣會更利于實現(xiàn)內(nèi)褲功能性的最大化。
選取18-25歲男性100名體型相似(身高在172-178cm之間),利用三維人體掃描儀Vitus Smart LC3和馬丁測量儀進行男性下體數(shù)據(jù)測量,主要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腹圍、臀圍、大腿圍、通襠長(前襠長、后襠長和底襠長的統(tǒng)稱)、直襠長、腰寬、腰厚、腹寬、腹厚、臀寬、臀厚、腹部上傾角、腹部下傾角、后臀凸上傾角、后臀凸下傾角、臀部側面上傾角、臀部側面下傾角、臀溝傾角、大腿上外傾角、大腿下外傾角、腹臀厚、腰至臀長等25項,見圖1。
圖1 部分相關人體尺寸示意圖
通過spss19.0對測量的數(shù)據(jù)進行KMO檢驗和Bartlett檢驗,運用因子分析提取影響下體體型的關鍵因子,得出8個尺寸參數(shù),得出最終的綜合下體體型。
其中提取的8個尺寸參數(shù),按照因子貢獻率排列依次為腰圍、臀圍、直襠長、后臀凸傾角、通襠長、大腿圍、大腿上外傾角、臀部矢徑比,累計貢獻率為87.521%,見表1。
表1 主成分分析結果
故以上部位尺寸的測量可作為男性內(nèi)褲紙樣設計的主要參數(shù),其中貢獻大小排列,得出影響襠部的關鍵人體尺寸是直襠長、后臀凸傾角、通襠長、臀部矢徑比。本文主要分析直襠長、后臀凸傾角是如何影響內(nèi)褲襠部結構,進而分析合體舒適性。除此之外,本文也將結構款式作為合體舒適性的研究之列。
內(nèi)褲襠部一般分為前襠(前中或象鼻)、底襠和后襠(后中),現(xiàn)有的男性平腳褲襠部大多結構為前襠和底襠(后中和后片多合為一片)。其中底襠并非缺之不可,有些平角褲直接將底襠部分省去,故本文中襠部的研究以前襠為主。
就內(nèi)褲部位尺寸設計而言,直襠長,也被稱為立襠長或股上長,它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內(nèi)褲襠部的形態(tài),直襠過大,易造成內(nèi)褲吊襠(落襠);直襠過小,易造成夾襠,所以直襠的過大或過小都會引起男性下體的不適感。部分學者的研究證明,后臀突傾角在內(nèi)褲的貼合度中起著關鍵作用,內(nèi)褲貼合度關系著衣下微氣候,影響著熱濕的傳遞。
就內(nèi)褲結構款式設計而言,為更好地保護男性陰莖和陰囊,前襠一改較為傳統(tǒng)的扁平狀設計,囊袋式、提拉式、蛋式是內(nèi)褲市場中常見的款式類型。這些款式的變革,大大提升了內(nèi)褲的通風透氣、舒適度效果,尤其是囊袋的設計,有效地避免陰囊與大腿內(nèi)側的摩擦和擠壓,極大地降低了陰囊潮濕、爛襠及皮疹等男性常見癥狀的發(fā)生。
熱濕是男科疾病最大的隱患,如果男性穿著的內(nèi)褲透濕導熱性差,會導致外陰部因濕熱郁積而誘發(fā)瘙癢等皮膚病,并且改變了睪丸生精最適宜的溫度,使精子發(fā)育產(chǎn)生障礙,直接造成男性不育。
4.1.1 客觀評價
實驗采用出汗熱平板儀、YG(B)606D型平板式保溫儀、YG(B)461D-Ⅱ型數(shù)字式織物透氣量儀、YG(B)216-Ⅱ型織物透濕儀,分別測取內(nèi)褲的濕阻、熱阻、保溫率等熱濕舒適性指標數(shù)據(jù),見表2。
表2 內(nèi)褲熱濕舒適性指標測試結果
天然纖維含有大量的親水性纖維素,尤其是棉纖維,故天然纖維織物型內(nèi)褲吸濕性較好,能及時將人體汗液吸收并排到織物外表面;氨綸纖維具有芯吸效應,可促進棉纖維吸濕導濕,其它性能較差于棉,故棉氨織物型內(nèi)褲熱濕舒適性僅次于純棉內(nèi)褲;就其他纖維內(nèi)褲,竹纖維是一種新型環(huán)保性纖維,它具有較好的吸濕透濕性,同時還能吸附人身上的異味,抗菌性好。
4.1.2 主觀評價
選取5名18-25歲男性大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實驗測試在(25±1)℃,濕度在(65±5)%,風速≤0.1m/s的恒溫恒濕氣候實驗室里進行。實驗對象分別依次穿著5條不同面料的內(nèi)褲,測試整個過程為:靜坐10min—步行狀態(tài)10min—靜坐10min。
根據(jù)ISO 10551-1995 熱環(huán)境人類工效學-通過主觀判定級別評價熱環(huán)境的影響(Ergonomics of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 Assess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using subjective judgement scales),對實驗對象舒適感進行評分,圖2為主觀標尺,實驗結果見表3。
圖2 主觀評價標尺
注:C-Comfortable; SU-Sligthly Uncomfortable; U-Uncomfortable; VU-Very Uncomfortable; EU-Extremely Uncomfortable.
表3 五條內(nèi)褲的主觀舒適感評分平均值
從上表可看出,實驗對象對內(nèi)褲的主觀評價差異不明顯,都在舒適度范圍內(nèi)。
將影響內(nèi)褲主觀舒適性的6個主要因素作為自變量(分別定義為a、b、c、d、g、h),利用SPSS軟件建立數(shù)學模型,見表4。
表4 因子系數(shù)
a. Dependent Variable: 主觀舒適值
從而得出基于多元回歸模型的熱濕舒適性數(shù)學模型:
y=3.654+0.117a+0.222b-0.011c+0.014d+0.007g-1.024h
接著,對該模型進行F檢驗,見表5。
表5 方差分析
由模型可以看出,織物的熱阻和透濕性能對熱濕舒適性有顯著影響。
通過理論分析和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內(nèi)褲的舒適性能是結構設計和面料性能的綜合表現(xiàn)。利用相關數(shù)據(jù)處理得出:(1)下體體型關鍵因子主要是腰圍、臀圍、直襠長、后臀凸傾角、通襠長、大腿圍、大腿上外傾角、臀部矢徑比;(2)影響襠部合體性的關鍵人體尺寸是直襠長、后臀凸傾角、通襠長、臀部矢徑比;(3)主觀性舒適性評價差異不明顯;(4)多元回歸模結果表明:型織物的熱阻和透濕量是影響熱濕的關鍵因素。
[1] 薛福平. 針織服裝設計[M]. 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4.
[2] 沈雷. 針織服裝設計與工藝[M]. 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 2005.
[3] 印建榮. 內(nèi)衣結構設計教程[M]. 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6.
[4] 賀慶玉. 針織服裝設計與生產(chǎn)[M]. 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7.
[5] 印建榮,常建亮. 內(nèi)衣紙樣設計原理與實例[M]. 上海: 上??萍汲霭嫔? 2007.
[6] 高磊. 基于男性生理特征的內(nèi)褲結構舒適性研究[D]. 上海: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2012.
[7] 何春燕. 軍用男士內(nèi)褲的服用舒適性研究[D]. 北京:北京服裝學院, 2012.
[8] 莊立新. 男內(nèi)褲的分體結構及其形態(tài)探析[J]. 紡織學報, 2013, (34): 113-119.
[9] CHENG Z, KUZMICHEV V E. Art and constructive database of men’s underwear design[J]. Sewing Industry, 2013, (6): 26-29.
[10]KUZMICHEV V E, CHENG Z. Analysis of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system “Body Men’s underwear”[A]. EREN R Book of 14th AUTEX World Textile Conference[C]. Turkey: Uludag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2014. 45.
[11]程哲. 男式針織內(nèi)褲壓力舒適性與面料物理特性關系研究[D]. 武漢: 武漢紡織大學, 2015.
[12]CHENG Z, KUZMICHEV V E. Title method of men s compressible underwear pattern blocks making [J]. Sewing Industry, 2015, (1): 45-49.
[13]田博楠. 青年男大學生內(nèi)褲版型及其舒適性研究[D]. 西安: 西安工程大學, 2015.
[14]段杏元, 胡源盛. 男士針織內(nèi)衣熱性能的測量與分析[J]. 紡織學報, 2016, (12): 92-96.
[15]哈格. 內(nèi)衣、泳裝、沙灘裝及休閑服紙樣設計[M]. 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4.
[16]中澤愈. 人體與服裝[M]. 袁觀洛譯. 北京: 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3.
[17]Niels H, Hjollund, Lone S, et al. The relation between daily activities and scrotal temperature[J]. Reproductive Toxicology, 2002, (4): 209-214.
[18]Rosanna S. Exploring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men’s branded underwear consumers[D]. USA: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2007.
[19]姜茸凡. 青年男內(nèi)褲合體性研究與分析[D]. 西安: 西安工程大學, 2013.
[20]龐程方. 基于橫截面形態(tài)的青年男性體型細分與識別研究[D]. 杭州: 浙江理工大學, 2014.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Crotch Comfort of the Men’s Boxer Underwear under Thermohydro Environment
CHENG Peng-peng, CHEN Dao-ling
(Clothing and Design Facult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Modern Clothing Technology, Minjiang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Based on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comfort of men's boxer underwear in the thermohydro environment. 100 young men were measured to analyze the body size. In view of the completed body shape, the staff wearing the matching number of boxer underwear was for fitness and thermal comfort data collection. The data of fit and heat and moisture in crotch were obtained by experiment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it and heat and moisture comfort were obtained, and build up to establish a comfortable model for the functional design of underwear.
Men’s boxer underwear; lower body type; fit comfort; thermal and moisture comfort
程朋朋(1986-),男,實驗師,碩士,研究方向:服裝人體工程、服裝結構與數(shù)字化服裝技術.
現(xiàn)代服裝技術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閩江學院)開放基金(MJKFFZ201708);2017年福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17-G-112);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JAT170446).
TS941.7
A
2095-414X(2018)06-0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