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娜娜,張 波,李景彬
(1.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 長慶井下技術作業(yè)公司,陜西 咸陽 712000;2.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fā)國家工程實驗室,陜西 咸陽 712000)
磁力傳動是機械傳動的一種,磁力傳動系統(tǒng)由主動件、從動件和隔離套三大部分組成,工作時主動件與從動件之間零接觸,隔離套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性保護主動件或從動件中的任意一方,從而實現絕對密封。磁力傳動以其零泄漏、容錯性強等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于工作環(huán)境惡劣及絕對密封系統(tǒng),其最大的缺點是在工作過程中金屬隔離套內由于電磁作用產生渦流,影響了整體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附加了能源損耗。本文剖析渦流產生的原因,并對渦流損失功率進行計算。
磁力傳動系統(tǒng)按照永磁材料的布置可分為軸向式和徑向式,二者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磁力傳動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
這兩種不同的磁力傳動結構在本質上沒有區(qū)別,不同點在于:①軸向式磁力傳動結構體積小,而徑向式磁力傳動結構相對較大,軸向式比徑向式更加適用于結構復雜、空間緊張的系統(tǒng);②軸向式磁力傳動所能專遞的轉矩相對較小,而徑向式磁力傳動可以傳遞相對較大的轉矩;③就永磁材料保護而言,徑向式磁力傳動結構要明顯優(yōu)于軸向式,更加適用于惡劣環(huán)境。
簡單來說,磁力傳動是利用磁極間性質來進行工作的,即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磁力傳動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當主動件以速度v運動時,主動磁極與從動件的從動磁極間產生相互作用,排斥力P1的分力F2與吸引力P2的分力F4在運動方向上相疊加,而排斥力P1的分力F1與吸引力P2的分力F3由于在垂直于運動方向上方向相反,故基本抵消。因此從動件在運動方向上的分力作用下,隨主動件以同樣的速度v運動,實現了運動和力的傳遞。
磁力傳動渦流產生的理論依據是:①由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可知,閉合導線在磁場中做切割磁力線運動將會產生感生電動勢,生成感生電流;②由麥克斯韋經典電磁場理論可知,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均勻變化的電場產生穩(wěn)定磁場,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穩(wěn)定電場。由于磁力傳動金屬隔離套與內外磁轉子之間存在相對運動,因此在隔離套內將會產生感生電動勢,進而產生感生電流,又因為此感生電流在隔離套內可以自行閉合,就像水的旋渦一樣,故此稱磁力傳動隔離套內的感生電流為渦流。
依據焦爾—楞次定律,金屬隔離套內的渦流電流將轉化為熱量,即電流的熱效應,因此將金屬隔離套內渦流的熱效應稱為渦流發(fā)熱。磁力傳動的渦流發(fā)熱將對整個磁力傳動系統(tǒng)產生嚴重危害:
(1) 功率損失。從能量轉換的角度講,渦流電流的產生是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并進一步轉換成熱能。這一部分的熱能暫時無法回收再利用,只能任其白白散失掉,即由原動件提供,最終轉換為熱能的這部分機械能對全系統(tǒng)而言做的是無用功,不但增加能耗而且降低系統(tǒng)的工作效率。
(2) 永磁材料退磁。磁力傳動常用的永磁材料如Nd-Fe-B永磁體,其工作溫度在150 ℃以內;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SmCo(2∶17型),其工作溫度在300 ℃以內,由此可見,不耐高溫是永磁材料的顯著特點,因此磁力傳動金屬隔離套的渦流發(fā)熱對自身系統(tǒng)的核心部件造成嚴重威脅,熱量如果不及時散出,將會造成永磁材料退磁,從而導致磁力傳動結構無法工作,后果無法估量。
磁力傳動渦流損失功率的計算對于優(yōu)化磁力傳動系統(tǒng)、減少渦流發(fā)熱、增加系統(tǒng)穩(wěn)定性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推導其計算公式前,首先需了解磁力傳動隔離套的工作環(huán)境,從而定性分析影響渦流大小的因素。
磁力傳動隔離套(如圖3所示)是磁力傳動系統(tǒng)絕對密封的關鍵,它將主動件或從動件保護起來的同時承受外界的壓力(液壓、氣壓)。由電阻的定義可知,當隔離套的壁厚增大,即導體的橫截面積增大時,隔離套自身電阻變小,直接導致其工作時內部渦流電流增大。由此可知,隔離套的壁厚與渦流電流大小成正比。
圖2磁力傳動工作原理圖3磁力傳動隔離套
由隔離套壁厚與渦流電流大小的關系可知,盡可能地減小其壁厚可以有效地減小渦流電流,達到優(yōu)化整體系統(tǒng)的目的。由于隔離套在工作時要承擔外界壓力,因此其壁厚不可以為了減小渦流電流而無限制地減小。
圖4為磁力傳動隔離套平剖俯視圖,其內徑為r,外徑為R,隔離套內外壁間居中位置路徑(近似中性層)為隔離套的周長L,則其周長為:
(1)
運用微積分思想,在其周長方向上取一微元dL(如圖5所示)。當dL→0時,則隔離套被劃分成若干長方體單元,隔離套厚度為b,隔離套抗壓部分長度為h,如圖6所示。
圖4隔離套平剖俯視圖圖5微元劃分
為建立力學模型作出如下假設:
(1) 假設隔離套抗壓部分軸向長度遠大于隔離套壁厚。
(2) 假設隔離套表面受壓均勻。
(3) 不考慮隔離套固定端的受力及形變問題。
由隔離套整體受力情況可得每個小長方體單元的受力情況,如圖7所示,其中p為均勻載荷。
圖6 隔離套長方體單元示意圖
圖7 隔離套長方體單元受力簡圖
依據材料力學的理論知識,有:
(2)
其中:σmax為最大壓應力;Mx為承受的彎矩;ymax為隔離套內表面相對于中性層的最大距離;Iz為相對于中性層的慣性矩;Wz為抗彎截面模量。
將相關參數和微元dL代入式(2)整理得:
(3)
其中:Mmax為最大能承受的彎矩;[σ]為許用應力。
式(3)等式左、右兩邊同時對L積分,整理得:
(4)
由此導出了隔離套壁厚的限制條件。
由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可知:
E=Blv.
(5)
其中:E為感生電動勢;B為磁場強度;l為切割磁感線部分導體長度;v為導體切割磁感線速度。
切割磁感線部分導體長度l=h,則有:
E=Bhv.
(6)
由轉速與線速度定義可知:
v=n·L.
(7)
其中:n為電機轉速,r/s。
將式(1)代入式(7)得:
v=π(R+r)·n.
(8)
將式(8)代入式(6)得:
E=Bh·π(R+r)·n.
(9)
由電阻定義式有:
(10)
其中:R0為定義的電阻;ρ為材料電阻率。
由功率計算式有:
(11)
其中:P0為整功率。
將式(9)、式(10)及微元dL代入式(11)整理得:
(12)
其中:P為微元功率。
對式(12)等式左右兩邊同時對L積分,整理得:
(13)
由此導出隔離套渦流損失功率計算公式(13)。由于R=r+b,因此在實際設計中,可以根據隔離套內徑、外徑的限制,靈活改變式(13)進行計算。
本文建立了新的力學分析模型,推導了隔離套壁厚與其抗彎能力關系。在新的力學分析模型下,推導了隔離套渦流損失功率計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