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妍妍
多年前香港樂壇還火時,每年都會邀請內(nèi)地音樂臺主持人參加年終音樂盛典,會后有媒體答謝晚宴。
有個電臺姐姐去香港參加完一次活動后跟我說:“我覺得劉德華這人一定常青?!?/p>
問她為什么。
“媒體晚宴就是媒體聚餐嘛,很多明星都不來,劉德華這樣的大咖,不僅來了,比我們到場還準(zhǔn)時。桌號是按不同地區(qū)擺的,像我們內(nèi)地電臺就往后一點(diǎn),幾十桌啊,他每桌都來敬酒,和我們每個人都碰杯,我發(fā)現(xiàn)他每桌分配寒暄的時間基本也都一樣,你說這樣的人怎能不紅?”
我感嘆:“華仔情商真高,什么人都能應(yīng)付?!?/p>
姐姐搖搖頭:“錯了,他是教養(yǎng)好。哪個明星不知道要和媒體搞好關(guān)系,能做到的又有幾個,他是打心底尊重每個來參會的人。飯局最能考驗(yàn)一個人的修養(yǎng),能照顧到每個人的情緒,尊重每個人,這人真了不起?!?/p>
有人說,有錢就會變得有教養(yǎng),因?yàn)榛钪痪o張不狼狽了,自然有空照顧方方面面。我并不認(rèn)同。
教養(yǎng)是種溫良的天性,是有愛有堅持的家教。
家門口有家蒼蠅館子,以前常去。有天遲了,是最后一桌,上完菜,見一個帥氣男孩從后堂出來,躲到包間里一陣,出來時,身上油膩膩的廚師服換成了干凈的T恤衫,腳上也換了潔白的球鞋。
然后他在柜臺上摸出茶杯,端把椅子到門口,在行道樹的樹蔭下開始翻一本封面破舊的小說。
那一刻不知為什么,覺得特別美好。在午市后的餐館見過太多蓬頭垢面的人,累了一中午,披散著頭發(fā),糊著濃妝,有些穿著短膠鞋,有些穿著油滋滋的廚師服,直接趴在剛擦干凈的餐桌上就迷瞪起來。而這位小伙,只為在門口喝一杯茶休息休息,執(zhí)意換上干凈的衣服和鞋,他對自己、對生活、對美,都是有要求的。這就是有教養(yǎng)的人。
后來聽老板娘說,這小伙是大廚,因父母身體不好,才留在家門口干活。又過了兩年,小伙走了,這家菜式越來越“農(nóng)家樂”,我也很少去吃了。
只是偶爾還會想起那個坐在樹蔭下的身影,他身上有對平淡日子也不肯茍且的倔強(qiáng),這是一個普通人最溫潤的教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