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佩
清晨,經(jīng)過小區(qū)的池塘邊時,見到一個穿著黑西裝的中年壯漢,趴在雨后潮濕的木欄桿上,拿著一根簡易的木勺費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原以為是小區(qū)的清潔工,走近一看,不是。不會有清潔工穿一身休閑西裝來工作的。
這人約莫40歲,面孔和身材都帶有北方人的輪廓,顯得很硬朗。他另一只手上提著東西——一個一次性塑料袋,灌了點水,里面游弋著一只黑蝌蚪。
這時,另一位好奇的老頭兒也背著手湊了過來,開始給他提意見:“這哪有蝌蚪喲,還早哩……”男子唯唯聽著,也不辯解,仍舊兢兢業(yè)業(yè)地沿著欄桿逡巡。
出了小區(qū)很久,我還在想,這個粗糲的男人剛才捕捉蝌蚪時的那種神情,看起來竟是如此柔軟。我當然也猜得出來,這位顯然并不擅長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現(xiàn)在池塘邊,必然是為了某個孩子。準確地說,是為了孩子的愿望而來。沒有喧嘩,沒有鋪張,甚至有些笨拙,但這就是父親啊。父親大多就是這樣的。
他的神情讓我想起了另一個人。我讀初中一年級時,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學。我經(jīng)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親一回家,我就不自覺地收斂了。他父親是一位拳師,滿臉橫肉,彪悍異常,我心底十分怕他,從不敢正眼看。然而,有一天,這種感覺被徹底改變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學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時,一只手——那是一只非常粗糙有力的手——把我跟同學從蚊帳里輕輕搖醒。我們半睡半醒睜開眼睛,一只手朝我們眼前伸了過來。就像變魔術(shù)那樣,一個透明的玻璃瓶被放進了漆黑的蚊帳里,亮晶晶的,閃閃爍爍的——里面全是飛舞的螢火蟲。
從此,我知道了,拳師跟我所見過的另一些父親并無區(qū)別,在那令人畏懼的外貌下面,其實也藏有一顆慈愛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親的柔軟之處。
年少時,當我們提起父親,總覺得這是一個堅硬的詞,抑或是一個沉默的形象,因為他們總是話不多,總是讓你懼怕,讓你覺得難以接近。
我跟父親就是如此,從不交流。記得我十歲那年的一個黃昏,父親在后門口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紙摩擦在我皮膚上,我極力地壓抑著,才沒讓自己叫出聲,沒讓眼淚流出來。
很多年來,我總認為自己沒有享受過“父愛”。然而,當他離世,當我自己也成了一個孩子的父親,我才終于明白,原來我不是沒有得到過愛,而是那時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親的表達總是很隱晦,隱晦得讓你無從察覺他的愛。
就像那個讓我難忘的黃昏,父親可能早已預知,那將是他最后一次給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來處的酸楚和愛憐都積聚在了手掌里。
那一種疼痛,現(xiàn)在想來也是一種無以言表的柔軟。
1.文章寫撈蝌蚪的父親時,為何要強調(diào)“面孔和身材都帶有北方人的輪廓”?
2.文中同學的父親“滿臉橫肉,彪悍異?!?,文中哪些情節(jié)使“我”改變了對他的印象?
3.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本文也是這么寫的嗎?本文的寫法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4.有人說本文內(nèi)容過于散亂,一篇文章寫了三位互不關(guān)聯(lián)的父親,對此說法,你如何看待?
《柔軟的父親》
閱讀參考答案
1.(1)一般而言,北方人形體、氣質(zhì)都比較粗獷。(2)寫這位父親具有“北方人的輪廓”,意在突出其外表粗獷。(3)強調(diào)外表粗獷,意在反襯其對孩子柔軟細膩的內(nèi)心。
2.(1)叫醒“我”和同學的方式十分輕柔(或:用粗糙有力的手將“我們”輕輕搖醒)。(2)在同學未提請求的情況下,送給“我”和同學一個裝著螢火蟲的玻璃瓶,表現(xiàn)出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
3.(1)說“父愛如山”,是表現(xiàn)父愛凝重深沉的特點;本文卻是從柔軟細膩的一面來刻畫父親。(2)敘事角度新穎獨特,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藝術(shù)感受。
4.本文所寫三位父親的事件確實互不關(guān)聯(lián),但全文并不給人散亂的感覺,因為三位“父親”都具有外表“粗糲”,內(nèi)心“柔軟”的特點。作者通過“柔軟”這一共性,將三位父親的事件串聯(lián)在一起,使全文形散而神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