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兵
摘? 要:魯西北地區(qū)的糧食種植模式主要是小麥玉米連作,本文根據多年實踐,在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合理灌溉、進行深耕、選用良種、及時病蟲害防治的綜合作用下,才能取得小麥玉米連作增產。
關鍵詞:小麥;玉米;連作;增產
中圖分類號:S318?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1974/nyyjs.20180932086
魯西北地處黃河沖積平原腹地,海拔10~30m,土質為壤質潮土類,土壤嚴重缺P少N,土壤鹽漬化程度較重,有機質含量少,土壤肥力一般,中低產田所占比例較高。該區(qū)糧食作物種植大多為小麥、玉米連作。本文根據多年實踐,對該區(qū)小麥玉米連作增產技術進行了總結。
1? ? ?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
現(xiàn)在魯西北農戶施肥只注重化肥而不重視有機肥。根據魯西北土壤養(yǎng)分實際和各作物的施肥重點,合理配置N、P、K比例,實施精準施肥,同時利用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肥料利用率。結合當地農民施肥實踐經驗,制定出配方施肥的施肥方案,具體如下:小麥每667m2施用尿素30~35kg,磷酸二銨30kg,硫酸鉀10kg,磷鉀肥底施,尿素20%底施,80%起身拔節(jié)期追肥。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塊,要注意補施鋅肥、硼肥等。推廣化肥深施技術,杜絕地表撒施。玉米每667m2施用尿素30~40kg,磷酸二銨20kg,配施硫酸鉀10~15kg。在播種時,將40%左右的尿素、全部磷肥、50%以上的鉀肥基施作種肥,建議配施鋅肥1kg。追肥總量為總施氮量的60%左右及50%的鉀肥。在拔節(jié)后10d和玉米抽雄前10~15d大喇叭口期2次追施,前輕后重(掌握比例2:3)。1次性施肥的地塊,在大喇叭口初期1次追施。追肥方法可以條施、穴施,施肥深度7~10cm,施后要及時覆土。
對于魯西北農田有機肥投入少,土壤有機質含量逐年呈下降趨勢的現(xiàn)狀,指導農戶廣辟有機肥源,疏松和活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培肥地力。有機肥種類繁多,有人、畜、禽糞尿,土雜肥、廄肥、堆肥、漚肥和綠肥等。施用有機肥的好處是:有機肥原料來源廣,可以就地取材,就地積制,節(jié)省化肥,降低生產成本;有機肥含有多種營養(yǎng)元素,除含N、P、K等大量元素外,還含有許多作物所需的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機肥含有機質和腐殖質,能改良土壤結構,協(xié)調土壤的水、肥、氣、熱,增強土壤的通氣透水能力和保肥、保水、供肥、供水能力;有機肥緩沖性大,可緩和土壤酸堿性變化,可清除或減輕鹽堿類土壤對作物的危害。因此,應強調增施有機肥,以引起重視。大力發(fā)展畜牧業(yè),通過養(yǎng)殖業(yè)來積肥;利用作物的秸稈還田技術;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制作焦泥灰。
2? ? ?合理灌溉、實行深耕、選用良種
進行合理灌溉,要注意選擇灌溉時期,作物澆水多用河水,少用甚至不用深井水。小麥造墑播種,盡量不打冬水,早春返青水推遲到起身拔節(jié)期,澆好揚花、灌漿水。玉米播種時若墑情不足,播后及時澆水;防止“芽干”。孕穗至灌漿期如干旱及時澆水灌溉,防止缺水造成減產。要保證做到澇能排、旱能澆。
深耕技術采用深耕機械作業(yè),加深耕層,疏松土壤,增強土壤對降水的吸收速度,提高降水蓄納能力,避免產生地表徑流。機械深耕的技術實質是用機械實現(xiàn)翻土、松土和混土,以利于恢復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的蓄水保墑功能。深耕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層,熟化土壤,促進作物根系的生長發(fā)育。深翻耕作層,改善土壤結構,提高保墑和肥力是改造中低產田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長期的試驗和實踐證實了深翻土壤的重要性。試驗證實:機械深翻30cm的小麥產量分別比耕深14cm的增產15.2%。推行機械深耕技術是高產的保證。耕翻作業(yè)宜在玉米作物收獲后立即進行,耕地不僅可以及時將地面的殘茬和雜草翻入土中,促其腐爛成肥,且有利于減少病蟲害和雜草繁殖,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以充分接納降水和促進土層熟化。
良種是獲得作物優(yōu)質高產的內在因素和基礎,也是作物增產的根本。選用良種時,一定要注意它的豐產性及適應性,根據魯西北的生產水平、生產條件和近幾年的品種表現(xiàn),宜選用以下類型品種:小麥選用高產、穩(wěn)產、抗旱、耐鹽堿、廣適型的小麥品種。如濟麥22、良星66、良星99、魯原502等。玉米選用高產、抗倒、中早熟品種。如鄭單958、中科11等。
3? ? ?及時防治病蟲害
小麥生長后期實施“一噴三防”,用80%多菌靈超微粉50g/667m2,1.8%阿維菌素3000倍液,50%辟蚜霧8~10g/667m2,或10%吡蟲啉藥劑10~15g噴霧,可有效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銹病、葉枯病、麥蚜、麥葉蜂等,還可兼治灰飛虱。同時噴施葉面肥。促進籽粒飽滿。
玉米苗期用25%的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8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預防和防治褐斑病;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殺蟲、殺菌復配或混合藥劑普遍防治1次。夏玉米在完熟期收獲,在不誤小麥播種的情況下盡量晚收。
參考文獻
[1]李驥,皇甫庭.小麥-玉米復種連作關鍵技術[M].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