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子
猶記得去年大火、豆瓣評分高達9.1的央視節(jié)目《國家寶藏》,熒屏上那位氣質儒雅、學識淵博的博物館人李仲謀將專業(yè)知識娓娓道來,讓人如沐春風,也不禁讓人聯(lián)想工作中的他,又會以怎樣的風貌示人?此時,手表上的指針已滑向下午五點,只見上博窗外華燈初上,魔都多姿的夜才剛剛開始。而辦公室內那個不知忙碌了多久的身影慢慢停了下來,待來訪者紛紛散去后,才終于得見這位圈粉無數的“網紅館長”。
《國家寶藏》幕后的故事
進入辦公室內,李仲謀剛給幾位下屬交待完工作,這位謙謙君子在工作時顯得干練而沉穩(wěn),只見桌上、書柜、地上全都堆滿了書。也許是發(fā)現了我的驚訝,李仲謀笑言“平時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細看”。不知是不是他變身“網紅館長”后更為繁忙呢。我們的談話,正從《國家寶藏》的幕后說起。
李仲謀回憶,早在2016年秋天,那時他在上海市委黨校培訓,中央電視臺《國家寶藏》節(jié)目導演聯(lián)系見面,說要做綜藝性文化節(jié)目,打算與幾家重點的國家級博物館合作,并聽聽專家意見。
但最初的構思跟現在以明星演繹文物故事的方式大相徑庭,節(jié)目組想策劃為明星真人秀方式,通過設置文物方面的題目,讓明星們尋找答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文物。這種方式比較新穎,容易獲得年輕人的喜愛和青睞。不過,當時這個構思只是雛形,尚未敲定。
李仲謀了解情況后建議節(jié)目組,可以先去找故宮博物院,起牽頭作用,各家博物館配合力度會大些,容易做起來。后來,節(jié)目組接受了這個建議?!皩嶋H上博物館當時只了解節(jié)目的大概呈現形式,完整內容和觀眾反應如何,誰也不清楚?!崩钪僦\表示。
不久之后,故宮博物館國寶作為第一集播出,呈現《千里江山圖》、“瓷母”各種釉彩大瓶、石鼓,觀眾反響十分熱烈,一度刷屏,年輕人也很喜歡,豆瓣評分一度沖到9.5,各家博物館的積極性被燃起了。
然而,刷屏的背后,是博物館和《國家寶藏》節(jié)目組在選擇文物時反復的斟酌,過程可謂煞費苦心。
“節(jié)目組需要考慮27件文物的結構,還要有前世今生的故事,且故事還要吸引人,這樣的文物其實真的不多。博物館當然希望推出各自最具代表性的館藏,但各家博物館推出的國寶可能會‘撞車,還有節(jié)目組和博物館雙方出發(fā)點不一樣,幾經討論、互相商量,才最終敲定?!崩钪僦\說。
比如,上海博物館館藏以書畫見長,以唐代孫位的《高逸圖》為代表,為《竹林七賢圖》殘卷,但此前,南京博物院所藏的《竹林七賢磚畫》已經播出,演繹過竹林七賢的故事,《高逸圖》便無緣參與其中,略顯遺憾。最終,上海博物館選了三件館藏文物,分別是大克鼎、商鞅方升和緙絲蓮塘乳鴨圖。
談及對文博類節(jié)目的看法,李仲謀保持著一種開放但又嚴謹的態(tài)度,他認為,最好形式是雅俗共賞,既要照顧年輕觀眾的接受度,又要防止過于迎合和娛樂化。
李仲謀并不保守,他深諳傳播之道,本人對媒體和鏡頭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認為為了向年輕觀眾傳播,明星參與文博推廣,自帶流量,有一定娛樂成分,無可厚非。另一方面,他又依然保持一位博物館人應有的學術嚴謹,認為電視節(jié)目不應該過多宣傳文物的經濟價值,而應側重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因為歷史價值是無價的。
而談到寶藏的內涵,他的視野顯然更為廣闊,“我們人類文化的遺產都屬于寶藏,并不限于節(jié)目里的27件文物,所謂國家寶藏,就是我們國家珍貴的文化遺產?!彼J真地說道。
一個細節(jié)是:今年9月初巴西國家博物館發(fā)生嚴重火災,2000萬館藏只有1。%得以幸存。李仲謀在朋友圈轉發(fā)新聞鏈接,并且+分痛心地寫道:“一個國家級博物館的收藏有多不易,一個民族文化記憶的構建有多難,卻在一夕之間灰飛煙滅,巴西之悲買為人類之殤!”
熱門特展背后的推手
作為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李仲謀分管展覽交流、文物保管與保護、學術研究等不同領域的工作。尤其是展覽領域,上博近年一系列大手筆的特展,叫好又叫座的背后離不開他的影子,每一場他可謂如數家珍,且有著自己獨到的辦展理念。
“概括來說,就是精細化辦展,要有一種精品意識。從內容到形式,再到活動組織,都是如此,其中,好的策劃、好的內容是第一位的,此外還要有精良的制作和恰當的設計?!彼恼Z氣中始終帶著嚴謹與耐心。
李仲謀介紹:“上海博物館展覽定位于中外古代藝術,少量接受近現代作品展覽,目前不舉辦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展。常設展立足全國視野,以展示中國古代藝術為重點,故不局限于上海本地。而專題特展作為常設展的補充和延伸,除了展出其他館藏,比如文房四寶、竹木牙角等,也一直堅持國際化,將展覽引進來和走出去”
在李仲謀的推動下,去年夏天,“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展覽在上海引起轟動。
“大英展”源于大英博物館與BBC廣播公司合作的一檔廣播節(jié)目,旨在向世人展示一個文字之外,由具體的物品所構成的世界歷史。作為繼中國國家博物館后全球巡展的第九站,這一展覽持續(xù)了102天,觀展人數近40萬人次,成為近年上海觀眾熱捧的特展。
談及這次合作,李仲謀講得云淡風輕?!拔覀兒痛笥⒉┪镳^長期合作,前期已合作過幾個展覽,是老朋友。當時,大英博物館直接聯(lián)系了我,有這么好的一個題目,雙方一拍即合,我們馬上就答應了。”
李仲謀對于當時的盛況印象深刻。臉上浮現滿意的笑容說道:“雖是大熱天,但觀眾熱情依然很高,當時排隊甚至需要五六個小時,成為上海一件熱點事件?!?/p>
有歡喜,也自然有遺憾的地萬。
如2016年夏天,南京博物院策劃了“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展覽,將古埃及文明與中國漢代文明放置在同一個展示空間,讓人流連展廳,浮想聯(lián)翩。而當時上海博物館也有中埃古文明對比展覽的計劃,跟德國柏林的國家博物館合作,展出漢代以前文物和古埃及又物。但因為手續(xù)萬面的原因,最后沒有辦成。欣慰的是,上海博物館將該展覽計劃中的中國文物送到了德國,在柏林舉辦了這場展覽,并引起了轟動,柏林城市人口大約300萬,其中30萬左右前去參觀,可謂盛況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