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奧運會與冷戰(zhàn)

        2018-12-18 01:13:30王延慶歐陽洛奇
        歷史教學·高校版 2018年10期

        王延慶 歐陽洛奇

        摘 要莫斯科被授予為1980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后,蘇聯(lián)政府高度重視其政治宣傳價值,希望借此進一步鞏固東西方之間戰(zhàn)略緩和,并提升其國內外聲譽。然而,在1979年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后,卡特政府發(fā)起了一場廣泛的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運動,旨在挫敗蘇聯(lián)寄予奧運會的政治期望。這場抵制運動使蘇聯(lián)未能通過舉辦奧運會實現其政治目標。另一方面,由于國際體育機制的限制、抵制運動執(zhí)行不力以及蘇聯(lián)的反抵制行動等原因,這場抵制行動在破壞莫斯科奧運會正常舉辦、削弱賽事質量以及損壞蘇聯(lián)政府的國內外形象方面均未能達到美國政府的預期目標。

        關鍵詞莫斯科奧運會,抵制運動,卡特政府,冷戰(zhàn)

        中圖分類號K1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7-6241(2018)20-0022-08

        隨著冷戰(zhàn)格局的形成,以非政治性著稱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有時甚至淪為超級大國博弈的舞臺。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卡特政府發(fā)起的全球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不僅是奧運會歷史上空前的重大事件,也是奧運會政治化的典型案例之一。20世紀七八十年代后,國際學術界提出了“奧林匹克政治史”概念,對該事件多有研究,內容涵蓋美國抵制這屆奧運會行動的決策進程,抵制運動與美國冷戰(zhàn)戰(zhàn)略的關系,以及蘇聯(lián)的反抵制行動等。多數學者對這場抵制行動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美國的做法損人不利己。①迄今,我國學術界對奧運會歷史上的對抗現象還缺乏足夠的重視。本文主要依據近年來解密的美國和英國外交檔案,系統(tǒng)地梳理卡特政府抵制行動的動因、具體行動及其效果,以期加深人們對文化冷戰(zhàn)以及奧運會政治化的理解。

        十月革命后,蘇俄政權高層并不關注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甚至認為它是“使工人階級脫離階級斗爭,并訓練他們?yōu)樾碌蹏髁x戰(zhàn)爭服務”的資本主義產物。②直到二戰(zhàn)后,他們的這種傳統(tǒng)觀念才逐漸轉變。在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期間,蘇聯(lián)運動員重返賽場,并以22金、30銀和19銅的驕人戰(zhàn)績贏得了國際聲譽和尊重,也開辟了與美國爭雄的另一戰(zhàn)場。此后,兩國運動員在奧運會賽場上展開了激烈競爭,賽事成績甚至成為評判兩國體制優(yōu)劣的標志之一。隨著對奧運會認識的逐漸深入,蘇聯(lián)政府不再滿足于運動員賽場上的比拼,還積極地申辦奧運會。1970年,蘇聯(lián)首次以莫斯科為主辦城市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但惜敗于蒙特利爾。4年后,莫斯科再次提出申請,并最終擊敗洛杉磯,成功獲得1980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

        在蘇聯(lián)政府看來,莫斯科獲得奧運會主辦權不僅歸功于本國運動員賽場上的突出表現,完備的體育設施以及承辦國際高水平賽事的組織能力,也是蘇聯(lián)過去幾年推行東西方緩和政策的重要成果,意味著西方社會對蘇聯(lián)成就及其和平共處政策的肯定。更重要的是,這也是蘇聯(lián)對國內外進行政治宣傳的一次良機。通過這扇櫥窗,蘇聯(lián)可以很好地展示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并獲得各國對社會主義體制與成就的認同。基于上述考慮,蘇聯(lián)政府決心把莫斯科奧運會打造成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屆。①為此,蘇聯(lián)政府在比賽場館、城市基礎設施、安保、賽事轉播等方面均投資巨大。

        另一方面,蘇聯(lián)倡導與西方緩和的同時,卻在第三世界四面出擊,從而削弱了其緩和的基礎,也逆轉了莫斯科奧運會的向好趨勢。1975—1978年,蘇聯(lián)深度干涉安哥拉內戰(zhàn)和非洲之角的沖突,并通過與統(tǒng)一后的越南結盟擴大在亞太地區(qū)的影響。那時,蘇聯(lián)決策層似乎并未意識到這些行動會改變美國對緩和前景的看法。蘇共中央總書記勃列日涅夫及其幕僚認為,超級大國的相互平等原則使他們有權干涉革命受到威脅的地區(qū),而且應該把美蘇的第三世界政策與它們的雙邊關系區(qū)別對待。他們認為,美國政府可能會對蘇聯(lián)在第三世界的行動提出抗議,但不會因此阻撓或者破壞緩和的總體進程。②

        然而,蘇聯(lián)的干涉行動使美國在對蘇政策上處于兩難境地??ㄌ仉m然相信繼續(xù)與蘇聯(lián)緩和的必要性,認為這是推動兩國核軍備談判的基礎,但又強調蘇聯(lián)在與美國進行政治、經濟、貿易合作時必須承擔一定義務,必須克制自己的行動。③隨著蘇聯(lián)在第三世界的行動逐漸增多,卡特政府也越發(fā)受制于國內右翼勢力的壓力。在后者看來,緩和戰(zhàn)略實際上有利于蘇聯(lián),卡特政府為此做出了過多的讓步。例如在1977—1978年歐加登戰(zhàn)爭④期間,國務卿萬斯與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產生了嚴重的分歧。萬斯否認蘇聯(lián)在第三世界的擴張損害了美國的核心利益,極力避免該沖突影響兩大國的戰(zhàn)略武器談判。而布熱津斯基從全球戰(zhàn)略的角度出發(fā),認為蘇聯(lián)的擴張已經威脅到美國在波斯灣、印度洋的利益,是其控制該地區(qū)以及在非洲擁有附庸國的大戰(zhàn)略的一部分。⑤最終,卡特總統(tǒng)更傾向于布熱津斯基的觀點,并開始對蘇聯(lián)采取更為強硬的政策。

        進入1979年中期,美蘇緩和的趨勢急轉直下。6月18日,卡特雖然與勃列日涅夫在維也納簽署了第二階段限制進攻性戰(zhàn)略武器條約,但由于國內右翼勢力的強烈反對,無法將之提請參議院審議。而8月份的蘇聯(lián)駐古巴戰(zhàn)斗旅事件⑥再次引發(fā)了兩國外交危機。作為對蘇聯(lián)在西歐部署SS-20中程導彈的回應,北約組織于12月12日通過了所謂的“雙軌決議”(Dual-Track Decision),即美蘇就歐洲中程導彈問題進行談判,若在1983年底不能達成協(xié)議,美國將在歐洲部署108枚潘興-II導彈和464枚陸基巡航導彈。該決議標志著美蘇通過核軍控談判建立起來的信任關系已蕩然無存。

        1978年12月末,蘇聯(lián)悍然出兵阿富汗導致大國緩和徹底破裂,也為美國強硬派的反擊提供了契機。就在蘇軍出兵當日,布熱津斯基在給卡特的備忘錄中指出,蘇聯(lián)有可能通過這次入侵獲得直接通向印度洋的通道,危及美國在波斯灣地區(qū)的安全。美國應當援助阿富汗的抵抗者,與巴基斯坦和中國展開更廣泛的安全合作,盡可能使之成為“蘇聯(lián)的越南”。⑦卡特深以為然,甚至把該事件視為二戰(zhàn)后世界和平面臨的最嚴重威脅。在12月28日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美國決策者一致同意采取廣泛的戰(zhàn)略,以在國際上孤立、譴責蘇聯(lián),同時增強地區(qū)的信念。①會后,卡特致信勃列日涅夫,措辭強硬地宣稱阿富汗事件很可能成為兩國關系的根本轉折點,并敦促蘇聯(lián)立即從阿富汗撤軍。而勃列日涅夫在回復中表示,蘇聯(lián)出兵得到了阿富汗政府的正式“邀請”??ㄌ卣J為,這樣的解釋“虛偽且傲慢”,隨后斷絕了通過高層對話解決問題的可能性。②

        從1979年12月30日到次年1月2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與國務院商討了制裁蘇聯(lián)的方案,列出了40余條可供采取的措施。③這些制裁措施實施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對蘇聯(lián)糧食禁運和減少經貿往來加劇了蘇東國家間經濟上的緊張關系,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蘇聯(lián)針對1980年7月波蘭危機④的手段選擇。然而,卡特政府在制裁的選擇上并不注重解決阿富汗問題,而是要借機在盡可能廣的層面上使蘇聯(lián)遭受損失,以及展示美國在抵制蘇聯(lián)全球影響上的強硬姿態(tài)。正是基于這種考量,副總統(tǒng)沃爾特·蒙代爾率先提出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方案。他曾親眼見證納粹德國利用1936年柏林奧運會進行政治宣傳,也曾親赴莫斯科考察奧運會的籌備工作,認為蘇聯(lián)運作奧運會的方式與希特勒當年并無二致,都是向國內外民眾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后來,蒙代爾成為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重要鼓吹者,并對卡特總統(tǒng)的決策產生了重要影響。⑤

        1980年1月1日,北約組織國家就是否抵制莫斯科奧運會問題進行了首次討論,但是沒有通過任何決議。西歐國家迫切希望知道美國關于該問題的立場。在2日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卡特政府的核心成員就阿富汗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并首次圍繞抵制本屆奧運會的兩大問題展開討論。一是抵制的必要性。副國務卿沃倫·克里斯托弗認為,以非政治手段回應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有損于國際道義,并將嚴重地損害運動員的利益,不會得到民眾的理解。萬斯提出,美國若決定對蘇聯(lián)實行糧食禁運,就沒必要再抵制奧運會。而總統(tǒng)顧問勞埃德·卡特勒認為抵制是十分必要的,不過要與其他制裁措施相結合才能更為有效。布熱津斯基也贊同抵制行動,認為美國人赴莫斯科參賽只會讓蘇聯(lián)人認為兩國關系一切如常。國防部長哈羅德·布朗也認可抵制與其他制裁相結合的做法,認為抵制奧運會的意義比糧食禁運要大。二是與各國配合抵制的問題。與會者大多認為,只有國際社會廣泛參與,抵制行動才會有所成效。例如,布熱津斯基就認為至少要有30個國家參與進來,抵制行動才有實際意義。盡管克里斯托弗對該行動并不看好,但他認為西歐國家會給予堅定的支持。然而,白宮新聞秘書喬迪·鮑威爾反對事前與各國協(xié)調,建議趁目前各國對蘇聯(lián)侵略行為群情激憤之際,率先公開呼吁共同抵制,否則隨著時間推移,各國在該問題上的共識會逐漸地減少。總體而言,與會者支持與各國密切配合的意見占了上風。⑥

        在上述意見的基礎上,卡特總結認為,莫斯科主辦奧運會的意義對蘇聯(lián)而言比單純開一次運動會大得多。蘇聯(lián)政府把這次奧運會看成共產主義的一次勝利,也是向世界各國生動地表明蘇聯(lián)人才是古代奧林匹克精神的真正代表。⑦而美國對莫斯科奧運會進行抵制必然是對蘇聯(lián)“最為嚴厲”的一擊,不僅能挫敗其對外擴張的戰(zhàn)略,還能損害其政府的國內形象。中情局在1980年1月的一份評估報告中也宣稱,“抵制確實可以羞辱蘇聯(lián)的領導層,損害蘇聯(lián)的國家聲譽,并粉碎其希望通過主辦一屆運作完善、沒有爭議的奧運會而進行相關宣傳的企圖”。⑧

        當然,美國政府必定也清楚,這樣的抵制行動也是把雙刃劍,在打擊蘇聯(lián)的同時也會傷及自己及其他國家的利益,尤其是參賽運動員與相關企業(yè)的利益。如果美國貿然抵制莫斯科奧運會,可能招致國內外的反對。①因而,卡特并不急于在該問題上做出決定,而是力圖給外界這樣一種印象,即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是由西歐國家率先提出的,美國只是對該問題進行了研究,這樣可以使自己有更多的回旋余地。隨后,美國政府就抵制問題給西歐國家回復說:“這個問題處于研究階段,它的解決也取決于其他國家的立場?!雹?/p>

        1980年1月4日,卡特總統(tǒng)就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發(fā)表全國講話,稱這對世界和平構成了最嚴重的威脅,自己已經通知參議院撤回了對第二階段限制進攻性戰(zhàn)略武器條約的審議,且不會如期交付蘇聯(lián)向美國訂購的1700萬噸糧食。在談到莫斯科奧運會時,他警告蘇聯(lián)說,盡管美國不會退出莫斯科奧運會,但蘇聯(lián)當局必須明白,繼續(xù)這樣的侵略行為不僅會危及運動員前來參賽,也會危及各國觀眾前往莫斯科觀賽和旅游。③卡特雖然并未明確地提出抵制奧運會,但這是他對民眾首次提及該問題,意在引發(fā)國內外的討論,進而更好地引導輿論的風向。

        在隨后兩周,越來越多的國家公開地譴責蘇聯(lián)侵略阿富汗。英國政府更是率先扛起了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大旗。1月17日,首相撒切爾夫人在下議院明確表示,英國將與盟國一起向國際奧委會呼吁本屆奧運會從莫斯科移至別處舉辦。④美國社會對抵制奧運會的反響似乎也非常樂觀,包括《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在內的主流媒體熱烈擁護這一行動,多數美國民眾也表示支持。1月中旬,美國各大民意調查機構就該問題進行了社會調查。美國廣播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55%的民眾支持抵制莫斯科奧運會,39%反對,6%未確定;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56%贊成,34%反對,10%未確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調查顯示49%贊成,41%反對,10%未確定。⑤

        國內外支持抵制行動的良好態(tài)勢有力地推動了卡特政府的決策進程。1月16日,卡特下令政府停止相關討論,命令卡特勒找出《奧林匹克憲章》中可資利用的漏洞,并設計出具體的行動方案。他還把抵制奧運會的行動與迫使蘇聯(lián)從阿富汗撤軍的問題結合起來,要求蘇軍在一個月內(即2月中旬之前)完成從阿富汗撤軍。⑥蘇共中央雖然在阿富汗撤軍問題上有過一些爭論,但在如此短的期限內做到幾乎是不可能的。⑦這也進一步表明卡特政府的抵制行動并不注重解決阿富汗問題,而是要重挫蘇聯(lián)政治宣傳的戰(zhàn)略。

        兩天后,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方案醞釀成型,并在總統(tǒng)外交事務早餐會上獲得一致通過。1月20日,卡特致信美國奧委會主席羅伯特·凱恩,要求該機構與其他國家奧委會一起向國際奧委會建議:如果蘇軍不在一個月內撤離阿富汗,莫斯科將不再適宜作為本屆奧運會的舉辦地,應當移至其他城市舉辦,或干脆取消本屆賽事。如果國際奧委會拒絕上述要求,美國奧委會應該與其他國家奧委會一起拒絕派代表隊參加。⑧為此,卡特還參加了國家廣播公司“與媒體見面”(Meet the Press)的新聞訪談節(jié)目,并向全世界公開宣布了這一決定。國務院則把總統(tǒng)致美國奧委會的信散發(fā)各駐外使領館,要求所在國家政府支持這場抵制行動。①

        此后,卡特政府不僅聲稱抵制行動是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回應,還指責蘇聯(lián)利用奧運會謀求政治利益。2月,喬迪·鮑威爾甚至找到了蘇共內部傳發(fā)的一本《黨員積極手冊》,其中一段寫道:“將奧運會授予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首都的決定,有力地證明了國際社會對我國歷史地位的廣泛承認以及對我國對外政策正確性的認同。”②事實上,這份手冊并非蘇共內部的重要文件,但是卡特意識到這段內容可為抵制行動提供依據,下令將之傳達給各部門,并在公開場合頻頻援引這段內容來指責蘇聯(lián)。③至此,卡特政府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運動已基本成型。

        1980年1月24日和29日,卡特政府抵制奧運會的提案相繼在眾議院和參議院以絕對多數獲得通過。然而,這場抵制運動在國內外均遭遇了阻礙,不僅國內的反對力量動搖了它的基礎,在國際上也未能獲得預期的支持。為打破這種尷尬的局面,卡特政府在隨后幾個月開展了有力的行動。盡管相關企業(yè)、美國奧委會及運動員強烈反對,但是支持抵制運動的民眾基礎仍相對穩(wěn)固。3月中旬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高達63%的受訪者支持這場抵制運動,僅有29%反對,8%不確定。在野黨共和黨也與民主黨達成一致,甚至熱烈地支持這項決議。④國內的輿論風向并未發(fā)生重大變化,有利于卡特政府通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將反對力量逐一擊退。

        卡特政府首先要求所有與莫斯科奧運會相關的國內企業(yè)終止合作關系。這些企業(yè)雖然表示不滿,但在輿論導向與政府的強制下,一些原本持反對立場的企業(yè)被迫屈服,如可口可樂和李維斯公司宣布支持抵制決議。另一個大的問題來自國家廣播公司向莫斯科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即將支付的轉播費。⑤卡特勒與白宮律師約瑟夫·奧尼克認為,聯(lián)邦政府若允許這筆款項照常匯出,可能會被外界解讀為美國在抵制立場上不堅定。為此,他們甚至建議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賦予聯(lián)邦政府凍結、沒收外國持有的美國資產的權力,以強制手段阻止這筆付款。⑥不過,政府高層認為該建議太過激進,而采取了相對溫和的辦法。3月28日,白宮援引《出口管理法》,禁止美國商界與莫斯科奧運會的一切聯(lián)系,從而阻止了這筆款項匯出。⑦

        美國奧委會和運動員的堅決反對則更為棘手。根據《奧林匹克憲章》和美國1978年《業(yè)余體育法》,聯(lián)邦政府無權阻止他們參賽。檢察部門在回應卡特總統(tǒng)詢問時也明確地指出,聯(lián)邦政府在此事上沒有任何站得住腳的法律論據。⑧因而,政府只能通過非正常手段迫使美國奧委會和運動員主動放棄前往莫斯科參賽:對于本國奧委會,政府可以撤銷免稅身份相威脅,授意一些贊助商拖延向其提供裝備與資金支持,并對主要委員進行游說;對于運動員,除類似的游說外,政府還故意放出風聲說,要對執(zhí)意參賽的運動員拒絕簽證或干脆注銷護照。4月12日,美國奧委會被迫屈服,以1604票贊成,797票反對的壓倒性多數通過了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決議。⑨

        在國際層面,卡特政府所面臨的問題則要復雜得多。它雖然希望爭取盡可能多的國家與地區(qū)參與抵制行動,但是不能不受到國際體育機制等方面的限制。一方面,奧運會在何時、何地以及舉辦與否的決定權掌握在國際奧委會手中,而臨時更換舉辦地則要得到國際各單項體育聯(lián)合會的認可。由于這些單項體育組織秉承高度的獨立原則與非政治原則,各國政府很難對它們施加決定性的影響??ㄌ卣畬@方面的困難明顯估計不足。2月2日,卡特勒試圖勸說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支持美國的抵制決議,但后者并不為之所動。繼而,卡特政府又試圖以中斷轉播合同向國際奧委會施加壓力。盡管賽事轉播收入是后者經費的主要來源,抵制運動也確實對其籌措經費造成了困難,但由于轉播收入來源的多元化,國際奧委會最終還是渡過了難關。

        事實上,卡特政府的抵制行動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結果。國際奧委會在第82次全體會議上對莫斯科奧運會表示堅定的支持,宣布本屆奧運會只能在莫斯科舉辦,只有各國家和地區(qū)奧委會被授權接受或拒絕參加奧運會的邀請,政府無權干涉。①隨后,各單項國際體育聯(lián)合會也紛紛表示參加本屆奧運會。卡特政府顯然無法通過國際體育機制進行聯(lián)合抵制,不得不繞開這些體育組織開展行動。然而,這樣的做法有悖于體育非政治化的原則與傳統(tǒng),極大地削弱了抵制運動的號召力。

        另一方面,國際體育機制的限制更明顯地體現在各國家和地區(qū)奧委會層面上?!秺W林匹克憲章》規(guī)定:“在奧林匹克運動會和受國際奧委會贊助的地區(qū)的、洲級的或世界性的綜合體育競賽中,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唯一享有代表各自國家的權利。”②然而,這種機制的建設程度并不均衡。在許多發(fā)展中國家,政府的態(tài)度通常能左右本國奧委會的決定。而許多發(fā)達國家(尤其是西歐國家)的奧委會不僅沒有追隨美國的政策,甚至無視本國政府的要求。例如,英國政府對美國抵制決議的響應最為熱烈,并于3月17日在下議院以345票贊成,147票反對的多數通過了抵制決議。然而,英國奧委會并未理會政府決議,以18票贊成,5票反對的絕對多數通過了參賽決定。③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愛爾蘭、荷蘭、澳大利亞、比利時、法國等。對此,卡特政府只能運用外交手段,通過當地政府對其奧委會施加間接影響,還與他國奧委會直接接觸,如卡特勒就試圖勸說英國奧委會主席丹尼斯·福洛斯。④然而,這些行動均未能獲得實質性成果。

        此外,如何把訴求各異的國家整合進抵制運動中也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截至2月末,抵制運動僅在東亞和遠東地區(qū)取得了較好的反響,而西歐、非洲和拉美諸多國家仍持觀望態(tài)度。⑤之所以如此,一是各國對蘇聯(lián)入侵阿富汗的認知不盡相同。例如,中國認為蘇聯(lián)借此形成了對華戰(zhàn)略包圍,嚴重惡化了自身的地緣安全,故而愿意加入抵制運動的陣營。而以法國和西德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仍試圖維持與蘇聯(lián)的緩和關系,不想卷入美蘇新一輪的對抗之中,因而在抵制問題上較為謹慎。二是各國對抵制運動的有效性存有疑慮。法國外長弗朗索瓦·蓬塞表示:“老實說,我不認為利用奧運會作為一種政治武器有什么好處?!雹尬鞯驴偫硎┟芴匾舱J為,抵制奧運會不過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真正重要的是解決蘇聯(lián)從阿富汗撤軍的問題。⑦他甚至認為卡特政府以抵制奧運會迫使蘇聯(lián)就范只是為了自己的國內聲望,而不惜犧牲他國的切身利益,因而對抵制運動態(tài)度消極。⑧

        抵制運動初期的遇冷使卡特政府意識到難以把各國羅致進這場運動中來,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開始強調“重點國家”的重要性。在2月26日特別協(xié)調委員會會議上,卡特政府把法、英、西德、中、日、意、肯尼亞和墨西哥列為必須爭取的重點國家。⑨隨后,萬斯、布熱津斯基、克里斯托弗等要員與上述國家的政要直接磋商,敦促他們盡快加入抵制運動。在第三世界地區(qū),卡特政府由于沒有足夠的人力開展類似的行動,不得不另辟新徑,企圖以公共外交的方式掀起抵制運動的熱潮。為此,卡特政府任命拳王阿里為特別大使出訪非洲國家,旨在以其國際影響力及其非洲裔美國人的身份爭取非洲國家的支持。

        客觀地說,這些外交行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些“重點國家”重新審視了本國的立場。4月23日,法國外長蓬塞向美國駐法大使亞瑟·哈特曼承諾,法國運動員將不會前往莫斯科參賽。作為冷戰(zhàn)對抗的最前沿國家,西德的立場無疑極具政治意義。為此,卡特、萬斯、布熱津斯基、克里斯托弗等政要輪番上陣,持續(xù)不斷地向施密特政府施加壓力。后者最終妥協(xié),于4月23日向西德奧委會提出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建議。①總體而言,卡特政府對一些政府的影響還是頗有成效的,比如西德、中國、日本和肯尼亞,而其他的“重點國家”并不支持這場運動。即便是參與國也沒有全盤接受美國的決議,例如施密特拒絕了西方另選地點舉辦本屆奧運會的想法,也拒絕參與對蘇聯(lián)的貿易制裁。②

        面對卡特政府發(fā)起的大規(guī)模抵制運動,蘇聯(lián)政府也開展了一系列反抵制行動。與卡特的做法不同,蘇聯(lián)通常選擇繞開他國政府而直接對各國奧委會施加影響,主要以資金支持和財政補助為誘餌,包括通過蘇聯(lián)航空公司免費接運他國奧運會代表團,或在比賽期間提供免費住宿等。蘇聯(lián)的金元反制行動確實吸引了一批財政困難的亞非拉國家的奧委會,如哥斯達黎加奧委會就因此修改了此前通過的抵制決議,決定前往莫斯科參賽。為了讓盡可能多的國家參賽,蘇聯(lián)奧委會甚至在奧運會開幕前35天,向剛獨立的津巴布韋緊急發(fā)出邀請,使之成為了本屆奧運會的最后一個受邀國。此外,原本親蘇的國家也大多沒有改變立場,照常派運動員前往莫斯科參賽。此外,蘇聯(lián)采取的其他一些應急措施及其原有的國際影響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卡特政府抵制運動的打擊力度。

        總體看來,卡特政府的抵制運動產生了明顯的效果,共有6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奧委會缺席了本屆奧運會,僅有8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179名運動員參加了此次盛會,創(chuàng)近幾屆奧運會參賽規(guī)模新低。③此外,賽場內的抵制行為也層出不窮。英、法、澳、荷、西等16國在開幕式上只持奧運會會旗或特制旗幟入場,并在頒獎典禮上拒絕播放本國國歌,而代之以奧運會會歌。此外,多國大使在奧運會開幕前離開了莫斯科,以免與賽事發(fā)生任何聯(lián)系,甚至聯(lián)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也拒絕出席本屆奧運會開幕式。上述種種違和現象讓勃列日涅夫顏面無光,在主持完開幕式后就以度假為由前往黑海別墅,直至賽事結束。

        美國的抵制運動也損害了蘇聯(lián)的國際形象,使其通過奧運會進行政治宣傳的意圖遭到重挫。為把本屆奧運會打造成史上最偉大的一屆奧運會,蘇聯(lián)史無前例地耗資30億美元,其中5億是動用硬通貨買單的,就連勃列日涅夫也認為這筆開支過于龐大。④然而,驟然而至的抵制運動使大量國家與地區(qū)的奧委會和運動員缺席,導致國際關注度大為降低。一些國家削減甚至取消了本屆奧運會的實況轉播,許多原本打算前去觀賽的游客也取消了行程。蘇聯(lián)起初估計至少有30萬名國外游客前往莫斯科觀賽。然而,截至1980年6月,莫斯科市長普羅梅斯洛夫不得不承認,僅可能有7萬名國外游客前來。⑤

        顯而易見,莫斯科奧運會未能實現蘇聯(lián)進行政治宣傳的目的,甚至導致了其緩和政策破產。當然,卡特政府也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首先,這場抵制運動未能阻止莫斯科奧運會如期舉辦。由于國際體育機制的限制,美國與他國的利益沖突,蘇聯(lián)的反抵制行動以及抵制行動執(zhí)行不力,抵制運動的規(guī)模與影響不斷縮小。尤其令卡特政府失望的是,作為盟友的西歐國家竟成了此次參賽的中堅力量。為掩飾其不足之處,布熱津斯基在抵制的最后階段片面地強調抵制運動在東亞地區(qū)的成功,指出只要有美、中、西德、日等4個重點國家參與抵制,就足以向莫斯科傳遞有力的政治信號。①這種解釋的說服力顯然并不令人信服。

        其次,抵制國家的數量不足限制了對莫斯科奧運會質量的打擊力度。卡特政府的部分官員堅稱抵制運動嚴重削弱了賽事質量,例如國務院奧運會工作組組長尼爾森·勒斯基認為沒有西德、加、肯、菲、中、挪、阿根廷、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埃及和美國的參賽,莫斯科奧運會在規(guī)模和質量上均達不到奧運會的水準。②莫斯科奧運會的賽事成績的一邊倒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預言。蘇聯(lián)陣營的國家在獎牌榜前10名中竟占了7席,其中蘇聯(lián)運動員更是以80金、69銀和40銅的成績創(chuàng)造了單屆奧運會一國獲獎牌總數的歷史之最。③不過,當時蘇東國家集團的體育實力強勁,加之大多數西歐國家參賽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賽事質量,而不少參與抵制運動的國家和地區(qū)實力不堪。從賽事成績來看,本屆奧運會共創(chuàng)造了36項世界紀錄和74項奧運會紀錄,打破了數以百計的洲際及國家紀錄,整體水平甚至比上屆奧運會還要高。④

        再次,抵制運動在損壞蘇聯(lián)政府的國內形象上也收效甚微。蘇聯(lián)的宣傳機構通過有針對性的宣傳戰(zhàn)削弱了這種不利影響。一方面,蘇聯(lián)把入侵阿富汗事件與抵制運動作為兩件不相聯(lián)系的事情區(qū)別對待。1980年1月20日,莫斯科承認美國發(fā)起抵制運動是要迫使蘇聯(lián)從阿富汗撤軍,隨后“阿富汗問題與抵制運動毫不相干”成了蘇聯(lián)的宣傳基調,并進一步指出阿富汗問題僅是卡特政府發(fā)起抵制運動的借口。⑤與此同時,蘇聯(lián)媒體還大量報導了抵制運動在美國國內外所引發(fā)的爭議,指責美國的行為踐踏了奧林匹克精神,進而塑造了蘇聯(lián)和平與進步的正面形象。此外,蘇聯(lián)民眾也沒有把美國發(fā)起抵制運動的責任歸咎到本國政府身上,而是指責卡特是“戰(zhàn)爭販子”。⑥

        卡特政府發(fā)起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運動基本上達到了其主要目的,即挫敗蘇聯(lián)利用奧運會進行政治宣傳的企圖。然而,美國的目標定位過于狹隘,僅局限于對蘇聯(lián)進行懲罰,而不注重解決兩國關系中的實際問題,使得該行動難以獲得更大的效果。由于抵制運動受制于國際體育機制,與其他各國的利益沖突,蘇聯(lián)反抵制行動以及卡特政府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的缺陷,使得該行動在打擊蘇聯(lián)的力度上大打折扣。莫斯科奧運會不僅如期舉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較高的賽事質量,蘇聯(lián)政府的國內形象也并未遭到嚴重損害??梢哉f,美蘇在這場圍繞奧運會展開的博弈中均未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長期來看,這場政治抵制的陰影并未隨莫斯科奧運會的落幕而消散。4年后,蘇聯(lián)如法炮制,率領19國拒絕參加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使美國也嘗到了奧運會政治化的苦果。隨著冷戰(zhàn)結束以及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機制日臻完善,大規(guī)模政治抵制奧運會的景象將很難再現,但摻雜過多政治因素的局部抵制仍是不易破解的難題。

        【作者簡介】王延慶,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冷戰(zhàn)史。

        歐陽洛奇,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外交學。

        【責任編輯:王湉湉】

        日本大胆人体亚裔一区二区|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久久无码字幕中文久久无码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 欧美自拍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网站夜色| 美女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日本人与黑人做爰视频网站| 五月天国产精品|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人妻| 亚洲女优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av一宅男色影视| 美女啪啪国产| 1234.com麻豆性爰爱影| 少妇勾引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少妇高潮视频| 亚洲综合色区另类av| av人摸人人人澡人人超碰小说|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丝袜| 国产精品国产午夜免费看福利|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欧美老熟妇欲乱高清视频|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看片|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 久久精品这里就是精品|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a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毛片| 无码AV高潮喷水无码专区线| 一片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区三区三区在线|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霸乳|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国产乱人伦真实精品视频|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