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nèi)多起“霸座”事件引發(fā)了大眾的廣泛關(guān)注和思索,“霸座”風波何時休?讓座到底是修養(yǎng)還是義務(wù)?放眼世界各國,在公共交通讓座問題上呈現(xiàn)著多元觀念,讓座還是不讓,別有一番意思。
在日本,許多老人根本不服老,他們60歲時在參加馬拉松,70歲時能開出租車,80歲時開始做手工藝品和插花。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服老,日本的地鐵與電車中經(jīng)常能見到年輕人坐在座位上,老年人握著扶手站著
2012年熱播日劇《勝者即是正義》的開篇是女主人公搭地鐵,她見到有一個空座,想讓身旁站著的老人就座,但男主人公卻搶先坐下,兩人為此展開了“該不該給老人讓座”的辯論。最后,老人都聽不下去了,說了句“不要緊”后到站下車,讓好心的女主人公愣怔在當場。
原來,在日本,即使年輕人好心讓座,并不意味著別人就必須接受這樣的好心。日本人怕給別人添麻煩,不愿意接受別人的人情,也不愿意成為被照顧的人。對此,東京大學的許多老教授深有感觸,他們乘電車或地鐵上下班時,也會遇到讓座的年輕人,這時他們會禮貌拒絕,因為他們的想法是:“我們才60多歲,正年輕,身體也很好,不需要被讓座?!?/p>
對于日本這個高齡化社會,老年人的年齡達到100歲不是什么難題,所以,許多老人根本不服老,他們60歲時在參加馬拉松,70歲時能開出租車,80歲時開始做手工藝品和插花。
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服老,日本的地鐵與電車中經(jīng)常能見到年輕人坐在座位上,老年人握著扶手站著,也幾乎見不到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一旦讓座,被拒絕的可能性為99%,拒絕的理由則是“我還沒有老到站不住”或“我還很年輕”,久而久之,年輕人便習慣了不去主動讓座。
在英國,老師讓座給學生、老人讓座給年輕人的情況屢見不鮮。例如,在大學的講座場合,教授和講師會把前排座位留給學生,自己坐在后排,他們認為,學生更需要坐在前面與客座教授進行互動。在地鐵上,老人見到年輕人背著沉重的書包,或者手提裝有許多物品的超市袋子,也會主動讓座,他們認為,誰需要座位就讓給誰。
因此,對于英國人來說,座位屬于最需要的人,就連車站的標語都鼓勵大家將座位讓給“站不住的人”——這并不是指把座位讓給老人、孕婦或孩子,而是根據(jù)人們的實際身體情況來定:比如一位發(fā)燒感冒的年輕人比一位身體健康的老人更需要這個座位,那么,老人給他讓座時,他不會因為坐下而受到譴責,老人也不會因為讓座而受到側(cè)目。
在美國,幾乎不存在讓座問題。殘疾人有專座,其他乘客會自覺地坐在其他座位上。老年人則一般不會在早晚高峰去乘坐地鐵或公交:退休的老人有自己獨特的作息時間,等他們乘坐公共交通時,基本上都有空位;還需要工作的老人則選擇開車,他們會去餐廳、商場當服務(wù)員或收銀員,甚至在飛機上都能看見他們忙碌的身影。
絕大部分情況下,美國老人都十分獨立自主,很少接受別人的幫助。當然,如果學生搭乘了有老人出現(xiàn)的公共交通工具,他們不會主動去讓座,而是直接把座位留給老人,以避免讓座時會出現(xiàn)的尷尬。
作為佛教國家,斯里蘭卡的僧侶備受尊敬,比如,人們和僧侶講話時,無論是站立或是坐著,都要設(shè)法使自己略低于僧侶的頭部,更不能用左手拿東西遞給僧侶。上下公共汽車時,人們從后門上車,僧侶則可以從前門上車;上車后,人們會自覺地把第一排座位留給僧侶,如果沒有僧侶在車上,乘客可以暫時坐在第一排,然而,當僧侶從某站上車后,乘客必須讓座,除非該乘客年事已高或身有殘疾。許多外國游客不了解斯里蘭卡的這項規(guī)則,當?shù)厝藭眯牡卦谝慌蕴崾荆骸澳愫?,請給僧侶讓座?!蓖鈬慰鸵矔浜系仄鹕?。
智利社會非常照顧孕婦,無論是公交車還是地鐵,只要有孕婦上車,肯定有乘客主動讓座,不讓座會受到眾人的譴責。
2015年10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的一輛地鐵上,兩名女性拒絕給身旁懷孕8個月的孕婦讓座,其他乘客紛紛上前勸說,但她們?nèi)匀粓猿肿谧簧希髞?,還是不遠處的一位老人聽到這邊的吵架聲后,站起身為孕婦讓座。
一位上前勸說無果的乘客氣不過,錄下視頻后傳到了社交平臺,該視頻在一天內(nèi)被轉(zhuǎn)發(fā)百萬次,引發(fā)了智利網(wǎng)友的憤怒,大家紛紛譴責這兩名拒絕讓座的女性:“我從未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真是一件恥辱的事?!薄叭绻覀儗λ硕歼@么冷漠,那么,我們的下一代會從我們身上學到什么?簡直不敢想象?!?/p>
后來,迫于網(wǎng)友們的壓力和媒體的曝光,這兩名拒絕讓座的女性不得不出面道歉:“我們當時很累,實在不想站起來。對于事情的發(fā)生,我們感到抱歉?!比欢?,網(wǎng)友們認為這樣的道歉不夠真誠:“我們譴責的是不讓座的行為,她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冷漠會對周圍人產(chǎn)生影響?!?/p>
在韓國搭乘巴士或地鐵等交通工具時,哪怕車上很擁擠,也總有幾個位置是空的,就算站在空座位前面的人也不會去坐——這是專屬老弱病殘孕的特殊座位。
特殊座位在地鐵每節(jié)車廂的兩頭或在公交車中間的位置,其顏色區(qū)別于普通座椅,韓國人一般不會去坐;有時年輕人覺得座位空著怪可惜的,也會坐下,但他們看到老人、孕婦、抱著孩子的乘客上車后,便會趕緊讓座。
首爾市地鐵為了照顧懷孕初期的女性,特意在每節(jié)車廂中間位置貼了孕婦卡通畫,意思是該座位為孕婦優(yōu)先座位。
由于懷孕初期的女性不太好辨認,社區(qū)保健所專門為她們發(fā)放孕媽媽的標志牌,孕媽媽將其掛在書包上后,就可以坐在孕婦優(yōu)先的座位上了,哪怕地鐵上再擁擠,人們也會為其讓座。
德國法律規(guī)定,老弱病殘孕人士乘坐公交車享有優(yōu)先權(quán)。通常情況下,一輛公交車三分之一的位置是老弱病殘孕保留座位,其用藍色十字標記,非常醒目。保留座位位于車廂的前半部分,靠近前門和中門,上下比較方便。如果乘客較多,年輕人也不會去坐;如果坐了,看到有老弱病殘孕人士上車,要說聲“對不起”后,將座位讓給對方。
德國法律還規(guī)定,老弱病殘孕的座位優(yōu)先權(quán)不限于保留座位,當保留座位滿員時,其他座位的乘客必須主動讓座。如果有人堅決不讓座,公交車司機會打電話報警,警察通過執(zhí)法來解決問題。
眾所周知,印度的公交車里面坐滿了人,車子的外面和上面還掛著許多人,如同雜技表演。
對此,印度交通部發(fā)言人曾解釋,人們掛在車上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印度人口眾多,交通運輸設(shè)施需求巨大。
媒體評論員則說:“道路發(fā)展建設(shè)速度根本跟不上實際需求,目前,全國約有50%的地區(qū)沒有公路,質(zhì)量達標的高速公路不足30%,公路網(wǎng)絡(luò)不密集,也不完善?!笔茉L的印度民眾表示:“每天能擠上公交車就不錯了,錯過這一趟要等一個多小時,擠上去后根本不可能有讓座的情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