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婧文
摘 要:閻錫山故居是山西一代梟雄閻錫山的一座官家私邸,是一組規(guī)模宏大、格局變幻的近代建筑群。龐大的民國建筑群既有中國傳統(tǒng)建筑模式又融合西方建筑藝術形式,既體現威嚴的官家氣勢又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其“三雕藝術”堪稱精美絕倫。通過對閻錫山故居石雕的實地考察及文獻研究,了解山西石雕的藝術特點及文化特質,弘揚山西建筑的石雕藝術,傳承中華文明,古為今用。
關鍵詞:閻錫山故居;石雕;藝術
本文主要是研究閻錫山故居的石雕藝術。閻錫山故居是山西“土皇帝”閻錫山的一座私邸,也是中國近代保存最為完整的官家私邸之一,故居內有大量雕刻精美、工藝精湛的石雕藝術作品。通過研究閻錫山故居內的石刻磚雕,不僅可以傳承山西石雕藝術,還可以了解和弘揚山西本地的民間民俗文化,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和觀賞價值。
一、閻錫山故居簡介
閻錫山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山西五臺縣河邊村(今屬定襄縣)人,1883年10月8日,出生于一個小地主家庭。1911年10月28日參加辛亥太原起義取得勝利,選為山西都督,時年28歲,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閻錫山隨蔣介石逃往臺灣,至1960年5月23日病逝于臺北的陽山家里,終年78歲。
這座中國近代最大的官僚私邸之一,就始建于1913年閻錫山被推選為山西都督之后,并在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前停工,現在保留下來的有都督府、上將軍府、得一樓、東花園、西花園、穿心院、新南院等30多座院落,近千間房屋,總占地面積達30000余平方米。整體建筑龐大恢弘,布局和諧,且風格多變,是一座集中體現我國近代北方民居建筑獨特風格的宏偉建筑群,可以說閻府是一個民間雕刻藝術的大展示,也是一座建筑博物館,具有很高的建筑和民俗的研究觀賞價值。
二、閻錫山故居石雕藝術的特征
(一)多樣的石刻裝飾
1.柱礎
閻錫山故居建筑群內有180多根露明柱,有的呈扁鼓狀,有的呈蓮花狀,最大的直徑約有0.5米,最小的直徑不夠一尺。這些石鼓墩(圖1)柱礎上都雕刻著表現美好寓意的紋樣,有草木花卉、動物百獸、蘭芝百合、荷蓮結籽以及十二生肖等,花樣繁多,雕刻精美。這些柱礎不僅可以用來承重、防潮,還有著裝飾美化環(huán)境和寄托吉祥寓意的作用。
2.須彌座石雕墻礎
在東花園三個院中有大量的須彌座石雕墻礎,每個方形塊上都有精美的石雕裝飾,且每幅圖的底座上都雕成了荷花形狀,花瓣的上面雕刻有寓意吉祥的圖案,有梅花、竹子、牡丹以及戲曲人物等。其中有一幅反映張飛喝斷當陽橋的畫面,只見張飛手舉丈八蛇矛,怒目圓睜,背后的土丘樹林中隱隱露出刀槍旌旗,好像有千軍萬馬隱沒其間,而橋對面,曹操卻垂著頭揮舞帥旗令百萬大軍退卻,畫面栩栩如生,十分傳神。
3.石雕護欄
在西花園南樓的兩邊建有石雕護欄,這些護欄由石柱和石屏組成。石屏上大多都雕刻著傳統(tǒng)的戲曲人物故事,在石柱上也刻有吉祥的花紋樣式。東花園一院東北角建有一座3米的噴水池,全部用青石雕刻而成,周圍由八屛八柱連接成一圈圓形圍欄。柱上雕以花卉,屛上雕刻有戲劇場面。欄桿每根石柱上面都蹲著一個小石獅,8個小石獅活靈活現,十分有趣。地下經過噴水池(圖2)中里的一根高達4米的石柱,由上面一只坐在荷花座上的頑皮的小石猴“尿”出。這根4米長的石柱是由一塊整石雕刻而成,不可思議的是如何從中間打通讓水從下到上噴出來,真可謂鬼斧神工。
4.門楣
閻錫山故居的一大特點就是門多徑幽,俗語有“閻錫山家的門子——數不清”之說。每個門都會有一個符合本院特征的一個名字,如“文山”“疊秀”“沱水”“環(huán)流”“都督府”“上將軍府”“有飯吃”等。其中西花園南樓底層的中門門楣:偌大一個“理”字,上坐一老翁,兩眼微笑,兩旁各有一個愣頭小伙正用木杠用力撬“理”,而老翁卻巍然不動。寓意之深刻,給人一種不盡的思考和遐想。
(二)濃厚的儒家文化內涵
閻錫山故居眾多的石刻磚雕、建筑風格與閻錫山從小接受的儒家文化教育是分不開的,在閻府建筑中處處體現著閻錫山所崇尚的中庸之道。例如:閻錫山所寫的《閻氏家族自治規(guī)章》中有18條家訓都雕刻在了閻府東、西花園墻上,這些家訓的本質和儒家思想一樣都以“仁”為核心;還有故居內特有的影壁,影壁的作用是對外面的聲音以及視線的遮擋,同時方便宅院內的人出入,而中庸的做法是在大門里面建起影壁,使空間能夠進行有機的交換。故居內的各種細節(jié)之處也體現著閻錫山的中庸思想,裝飾中都盡量避免見棱見角,力求圓和。閻錫山從小所接受的儒家思想對他的思想觀念有著極大的影響,在建筑中有著極大的體現。
三、豐富的題材表現
閻錫山故居雕刻題材以民間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主,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家族興旺、社會地位的期望之情。題材裝飾上主要有文字裝飾、人物裝飾、動物裝飾、植物裝飾和器物裝飾。這些石刻磚雕不僅蘊含了豐富的山西民俗文化還體現了宅院主人閻錫山的思想文化和個人喜好,展現了底蘊深厚的晉文化和多彩的傳統(tǒng)民俗。
(一)文字
在閻錫山故居中大量運用了文字裝飾,每個院落的門楣上都用磚、石或木雕以文字,如“都督府”“上將軍府”“行得通”“做好人”“有飯吃”“文山”“疊秀”等。除了門楣之外還有大量的石刻家訓與牌匾楹聯(lián),上面雕刻著閻錫山治國、治家、平天下以及做人、處事、交友、持家的族訓族規(guī)。清一色顏體楷書,字跡渾厚圓實,給人一種力的感覺。這些內容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性,不僅給閻府增添了一種深刻的文化內涵還表現出強烈的裝飾性。
(二)人物裝飾
人物裝飾的題材主要分為歷史傳說、神話故事、戲曲人物,所雕刻的內容有“三娘教子”“明公斷”“八仙過?!薄版隙鸨荚隆薄澳倪隔[海”等。在一院的東北角有一個直徑三米的噴水池,噴水池的石屏上(圖3)雕刻有8幅圖均為戲劇人物場面,人物雕刻得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富有趣味。
(三)動物裝飾
在閻錫山故居中,動物也是一個十分廣泛的裝飾題材(圖4),用一些富有美好寓意的動物或是利用動物的諧音來表達美好的祝福,例如龍、鳳、麒麟、龜、牛、喜鵲、鶴等動物。它們或是單獨成畫或與其他植物、器物等組合,圖案有“松鶴延年”“馬上封侯”“太平有象”“喜鵲登梅”“麒麟送子”等從而表達一種美好的祝福。
(四)植物裝飾
植物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裝飾題材,在閻錫山故居中有大量的植物裝飾,其中最常見的有蓮花、牡丹、秋菊、松竹、仙桃、葡萄、佛手等,表現的寓意如牡丹代表富貴,仙桃代表長壽,葡萄代表多子多孫等。在東花園的石雕墻礎上(圖5),雕刻有菊花、松柏,還有荷花等圖案,均單獨成畫,充分表達了閻錫山追求幸福人生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
在閻錫山故居中,器物裝飾的部分比較少一些,主要有瓶、古錢、鐘、鼎、琴棋書畫、八寶等。在都督府的墻上,兩面墻均刻有一塊長約2.5米的鐘擺(圖6),左側的鐘表上的時間為差一刻12點,右側的鐘表上時間為12點一刻,表示了閻錫山希望自己的政治仕途如日中天,且有鐘報平安之意。
四、閻錫山故居石雕的藝術價值
閻錫山故居有著數以千計的精湛絕倫的石雕藝術品,目光所及之處皆有石雕,數量之多,可以說是一座石雕的博物館。而這些石雕均雕刻精美,豐富多樣,有戲曲人物、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祥禽瑞獸、花草蟲鳥及文字等,融合了晉北地區(qū)的風情民俗,從中可以反映晉北地區(qū)深厚的民俗文化以及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在閻錫山故居內除了這些中國傳統(tǒng)的石雕風格外,還融合了西方的建筑裝飾藝術,如鐘表、綬帶以及花卉等圖案,形成了中西合璧的藝術風格,顯示了其獨特的文化價值與美學價值。
五、結語
現代社會,由于時代的發(fā)展,建筑材料及裝飾風格的變化,生活中已經很少能看到用石雕來裝飾建筑了,然而石雕這一傳統(tǒng)的裝飾技藝作為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不應讓它就這樣消失掉,它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值得更多人去了解研究。
參考文獻:
[1]侯春光.淺談研究山故居的建筑裝飾藝術[J].文物世界,2002,1:12
[2]王維東.閻錫山故居[M].山西:山西經濟出版社,1998:12
[3]陳應謙.閻錫山與家鄉(xiāng)[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
[4]劉鐵梅.晉中南地區(qū)傳統(tǒng)民居磚石裝飾構件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2.
[5]王春芳.中西交融的閻錫山故居[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06.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