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顏料(指絲網用釉上顏料)的彩色再現是受本身特性限制的。陶瓷顏料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基本共性、有限的互混性和高溫彩燒性。要搞好照相網點版絲網印陶瓷貼花紙,不掌握陶瓷顏料的彩色再現特性是不行的。掌握這一特性的既簡便又實用的辦法,就是燒疊色印刷網點梯尺色標。國產的絲網顏料有十幾個色相,英國卜內門公司產的絲網顏料以及德國迪高沙公司產的絲網顏料均有十多個基本色相。燒色標時,就要根據所使用顏料,選其基本色族中的主要色進行編組疊印,然后再進行彩燒。
陶瓷貼花紙照相網點版印刷的原稿選擇,要比一般絲網印的陶瓷貼花紙的原稿選擇范圍寬得多。一般絲網印刷的原稿,僅適于選用版畫、剪紙,或類似版畫和剪紙那樣的由線條和色塊組成的圖案。照相網點版的絲網印刷原稿,可包括世界名畫、國畫以及天然色攝影作品。雖然復制的范圍很廣,但也不是萬能的。也不能什么樣的原稿都能使其彩色再現得那么理想。
減色混合法是印刷照相制版所普遍采用的先進方法。僅采用四色版印刷,各色版的網點互相疊印后,可再現原稿的豐富色彩。然而,目前絲網印陶瓷貼花紙的制版,由于原稿是由線條和色塊組成的,其制版方法也很落后,搞的是單色版拼印。這種方法是不能搞照相網點版的。搞照相網點版的絲網印陶瓷貼花紙,要適當采用減色混合法,搞疊色印刷,否則就不會達到預期效果。
所謂減色混合法,就是利用光的三原色藍、綠、紅混合成的白光,從中減去某種色后,剩下的色所呈現出的新色相。
絲網印刷對網點版的層次要求與膠版印刷不同。膠版印刷的墨層厚度僅在0.005毫米以下,而網印的色層厚度在0.04毫米以上,相差8倍多。墨層厚,印刷的網點相對增大,墨量相對增多,對光的吸收與反射的量也發(fā)生變化,給眼睛彩色視覺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網點的成數,仍然像膠版印刷那樣,由1/4成拉到十成的網點層次(網點成數是指印刷版的網點面積比,在一個網點面積里可以全部印上油墨為十成,即,在一個網點面積里,只使其一半能印上油墨為5成,其余網點成數以此類推),便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這是絲網印刷對網點層次特殊要求的因素之一。
另一個因素,因絲網顏料的遮蓋力本來就強,加上色層很厚,其遮蓋力就表現得特殊強大。凡是重置在一起的部分,完全把下面的色掩沒,便產生不了彩色混合后發(fā)出新色相的效果。
由于絲網印陶瓷貼花紙對網點層次的特殊要求,小點子,尤其是1/4成至1成的點子,就要有充分利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網點的密度不適當,在曬版印刷中,小點子就要大量丟失,必然要很大程度地減低印刷品的藝術表現力。為使小點子的密度適合要求,必須采用特硬軟片,并要采用與這種軟片相適應的感染顯影工藝。
特硬軟片,國外稱之為里斯軟片。這種軟片在感光乳劑中添加了適于感染顯影要求的有機化合物。如聚氧乙烯或其衍生物,或醋酸乙烯酯和聚氧乙烯的接枝共聚物等。用特硬軟片并采用感染顯影,就可延長顯影的誘導期,增加特性曲線的趾部反差,使網點密度得到極大改善。
從照相分色版中去掉一部分形成中性灰的底色,即謂底色去除。因為陶瓷顏料在疊色印刷中不易形成理想的中性灰,就需將其各色版中全部去除,選以適合的中性灰色,制作單色版印之。這不但使印品的鮮艷度增加,還可使原稿彩色理想再現。但是,在照相分色版上去除底色時,不宜采用大面積填修墨水的辦法。尤其是復制油畫,填修墨水會影響筆觸層次的質感,還會隨之增加不自然之感。最好是運用蒙版。
陶瓷貼花紙絲網印刷的網點版制作,一般采用二番制版法。先分色照相,經修整后再過網。根據陶瓷顏料彩色再現的特性,一般都要采用6個以上的色版。過網角度在一般情況下,藍色版75°或105°,紅色版15°、45°或75°,黃色版90°,黑色版45°。其它補助色可適當調節(jié)變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