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蒲潤洲
20世紀80年代,是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狂戀期”,說不清投出去多少稿,光退回來的就有數(shù)百件,這還不算編輯部直接處理掉的。多數(shù)退稿僅附一張印好的退稿簽,少數(shù)的在退稿簽上再寫幾句附言,編輯的親筆信則少之又少了。一開始,不管哪類退稿信,我都視若珍寶,小心收藏。中間搬過幾次家,廢紙舊書處理過不少,但退稿信卻一件也舍不得丟棄。到了90年代中期,雖然我對文學的興致還有,但勇氣已是與年俱減。為了便于保存與攜帶,我對堆積如山的退稿信作了一次篩選,親筆信必留,退稿簽加附言的也留,鉛印退稿簽一律舍棄。經(jīng)過甄別,最后留下的僅有69封。隨后,我找了一本舊雜志,將這些信一頁一頁粘貼到上面,用白紙把雜志封面糊住,拿起毛筆寫上:“潤洲文學書信錄,甲戌年”。
甲戌年,指1994年?!段膶W書信錄》中收藏的69封來信,親筆信占多數(shù),有50封之多。這些信又因人而異,在用筆用紙和筆體上均有區(qū)別,有圓珠筆寫的,有碳素筆寫的,還有毛筆寫的。用紙大多為印著紅色刊名的公用箋,也有方格稿紙。多數(shù)編輯用16開的公用箋,而梅潔老師卻喜歡用32開的;宮克一老師的信寫在204字一頁的紅色方格稿紙上,結字簡潔大氣,書寫瀟灑流暢;曲辰老師最有個性,有時用自來水筆,有時用圓珠筆,有時用毛筆,不拘一格,率性而為。
給我寫信的編輯當中,名氣最大的要數(shù)梅潔老師。梅潔老師是湖北鄖陽人,20世紀80年代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她是張家口文學界最早殺向全國的一匹黑馬,著作頗豐,獲獎頻頻。給我寫信的時候,她是《長城文藝》編輯部主任,我在赤城縣文聯(lián)工作。1986年,張家口地區(qū)文聯(lián)組織全區(qū)重點作者到赤城采風,參觀了革命老區(qū)大海陀和隔河寨、滴水崖、關外第一泉等著名景點,還舉辦了文學講座,由梅老師和趙維元老師談創(chuàng)作體會。會上,梅老師娓娓而談,細膩委婉,講著講著眼淚就下來了,講著講著又咯咯笑了,感染了每一個人。采風結束后,我一時興起,寫了一篇有關赤城溫泉的小短文,寄給了梅老師。很快,就收到了梅老師回信。這封不足300字的信,卻用了11個嘆號——不是夸我短文寫得好,而是對赤城人民表示感謝的。信的全文如下:小蒲:
你好!
文聯(lián)所有同志都十分感謝你和你父親(注:家父蒲游江,時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兼縣文聯(lián)主席)對我們這次會議給予的許多具體幫助。這次會,全憑赤城縣委、宣傳部和你們這些純樸而熱忱的赤城人了!說真的,大家都念念不忘!不是你們白天黑夜的努力,我們不知要出現(xiàn)多少麻煩!“赤城人真好!”這個印象再也抹不去了!
你的這篇散文有自己的語言風格,純樸而成熟,我還是很喜歡這種語言風格的,盡管我們不一樣。只是太“散”了些,要么專寫溫泉,要么就寫那個“知識分子”,寫得再深沉些、再感人些。現(xiàn)在平淡了,也不凝練。寄你改寫,有好作品可再寄我!我編散文!
謝謝你,謝謝小孟(注:小孟是赤城文學愛好者)和所有幫助我們的赤城人民!
問你父親好!問文化館的同志們好!
梅 潔
1986年5月19日
一晃30多年過去了,現(xiàn)在重讀此信,我還是捺不住心潮起伏:難怪梅老師文章寫得那么富有激情呢,她本身就是一個非??粗馗星榈娜税?!
與我通信最多的,是曲辰老師。曲辰,原名孫向東,河北涿鹿縣人。我與他交往的時候,他是《長城文藝》編輯,側重編風物散文一類稿件。聽說他后來潛心研究考古,已出版了《軒轅黃帝史跡之謎》《中華民族的先祖》等多部學術研究專著?!段膶W書信錄》中的69封信,就有曲辰的10封。曲老師是非常坦誠之人,他在1986年的一封復信中談到《長城文藝》已改版為通俗文學,為培養(yǎng)本地作者文聯(lián)決定另外創(chuàng)辦《長城文藝報》。在信尾他特別強調:“今后,你對我稱呼要免去‘師’字,將‘老’字置姓之前最好。再是有事可隨時來信,不必講什么‘打擾’‘望諒’之類客氣話。”曲老師是非常熱情之人,1986年我發(fā)起組織了“塞外芳草”文學社,去信邀他并通過他邀請楊暢老師擔任顧問。他欣然應允并隨信寄來了他們寫的賀詞。1985年,他將我寫的散文《獨石記》編發(fā)在當年的第二期《長城文藝》上,當他拿到二校小樣時,發(fā)現(xiàn)文中有知識錯誤。開始他以為印刷廠排錯了,等到編輯部找到原稿一對,才知道是我的錯。從信中的口氣看出他很生氣:“我太相信你了,才出現(xiàn)了這樣的錯誤。”隨后他又推心置腹地說:“搞歷史散文,一定要研究歷史,要有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述史一定要準確,不要將傳說與信史混為一談?!睆哪且院?,我認識到稿件的質量就是稿件的生命,更加認真了。
如今,這69封信箋已成了淡黃色,但我卻覺得他們還一如當初那般素雅潔凈、纖塵不染。因為在我心中,他們不單純是一些紙箋,還飽含著沉甸甸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