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慶霖 浩博
一場場父子相伴的回鄉(xiāng)之旅
從早年間顛簸於崎嶇山路上的十多小時車程
到公路與鐵路相繼開通,出行變得暢通無阻
李嘉華先生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
在個人的親身經歷當中
親見了中國在新千年裏的發(fā)展軌跡
篤定了作為中華民族之一員的文化自信
時代的洪流是無法阻擋的,而人所能做的
就是清晰地認識到潮水發(fā)展的軌跡,他說
青年發(fā)展 踏浪而行
1997年,移民加拿大已有五年之久的李嘉華先生結束了他的留學生活,回流香港。他承載著繼承家族事業(yè)的使命,進入了當時已由父親經營了二十多年的香港萬新金屬製品有限公司,開始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我父親便在深圳設立工廠。1993年工廠遷址東莞?!崩罴稳A先生說。爾後,因為父親公司需要更好的發(fā)展,他和弟弟便先後進入公司幫助父親打理業(yè)務。
“我們公司的產品涵蓋合金、五金、塑膠和掛具,其中以五金製品最具代表性。同時,工廠因可以完成從設計到加工的所有生產工序,對技術的要求相當嚴苛。每隔一段時期我們都要為工廠更新時下最前沿的科技,在技術投資方面耗費較多?!崩罴稳A先生介紹到。最近他購買了來自於日本的全新焊接技術的專利權,以此為公司的生產線進行技術配套。在李嘉華先生看來,金屬製品表面上雖是傳統行業(yè),但其生產力的高低卻直接與科技含量的多少有關,關注並引入時下最前沿的科技,正是自己身為年輕人,所能為傳統行業(yè)做出的創(chuàng)新舉措?!拔覀兊暮附蛹夹g已經落地,現在正進入打樣階段,預計最快半年內即可投產。”李嘉華先生不無自豪地說。
而在已有的產業(yè)基礎之上,李嘉華先生迫切地希望可以在不同領域內多元發(fā)展,他憑借青年人的機敏在創(chuàng)新上頗費心思。近幾年,他對粵港澳大灣區(qū)的注意力與日俱增,他讚譽內地可觀的發(fā)展速度,同時希望可以捕捉到大灣區(qū)背後蘊含著的巨大商機。
“因為我在商業(yè)上的理想,一直以來都是‘可持續(xù)發(fā)展。工廠對科研投入要求太高,如果不持續(xù)引入最新的技術,一個沒有競爭力的工廠在五年、十年之內就會被市場淘汰。升級技術所耗費的成本實在高昂,而工廠在人員管理上的負擔,也在與日俱增。反觀如今的粵港澳大灣區(qū),新興產業(yè)蓬勃發(fā)展,遍地都是機遇。我一直希望可以秉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在其他領域多元發(fā)展?!崩罴稳A先生說。
當李嘉華先生的注意力愈發(fā)著眼於粵港澳大灣區(qū)的建設,渴求在其中尋找到嶄新的發(fā)展空間時,他評價到自己的這番觀點,認為這與他近年來頻繁的社會服務活動有關。他解釋說,自己的視野與經歷,通過在社會服務中積攢的地區(qū)交流經驗而有所拓寬,這使他愈發(fā)對香港以外的天地產生興趣。
“粵港澳大灣區(qū)不同於‘一帶一路,大灣區(qū)在地理上是觸手可及的。香港就在大灣區(qū)的核心腹地之內,這使得大灣區(qū)成為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概念?!崩罴稳A先生說。在他看來,父親正是抓住了改革開放這一由時代賦予的機遇,才切實地建立起了一番自己的事業(yè)。而對今天的青年人來說,向前看,認識到如今時代浪潮的方向之所在,這是事關個人格局的道理?!盎浉郯拇鬄硡^(qū),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浪潮。”李嘉華先生評價到。
父與子,鄉(xiāng)愁與責任
“我與社會服務最初的接觸,同樣受到了來自父親的影響?!崩罴稳A先生說?!爱敃r,他帶我參加了梅州同鄉(xiāng)會組織的活動——梅州是他的祖籍所在。接觸到同鄉(xiāng)會的社會服務工作以後,同鄉(xiāng)會出於對年輕成員的需要,便向我發(fā)出了入會邀請,我也欣然應邀,並由此開始了我自己的社會服務之旅?!?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12/15/qkimagesjrhrjrhr201813jrhr20181315-3-l.jpg"/>
雖然在香港出生,但得益於父親的教育,李嘉華先生始終對他的祖籍梅州,抱有深切的情感。他回憶兒時的經歷,在他尚年幼時,父親便帶他造訪過家鄉(xiāng)梅州。“那時到梅州是沒有高速公路可走的,我們開車,要走十多個小時的山路?!崩罴稳A先生說。而梅州當地的土屋也在他幼小的認識里,留下了第一道貧窮落後的印象。這道印象使他在往後逐年的對比中,清晰地認識到了內地的發(fā)展速度?!搬醽砦抑饾u長大,父親也日漸衰老。到我三十歲的時候,我們的角色已經互換,不再是父親帶我,而是我陪他回梅州了?!崩罴稳A先生感慨地說。
李嘉華先生對梅州的感情,正是在同父親一起的,經年累月的故鄉(xiāng)之旅中,變得愈發(fā)深厚的。這是一種有別於因生於斯長於斯的熟悉而產生的故鄉(xiāng)情感,但也正由於此,它才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近些年梅州當地的發(fā)展速度只能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它變得越來越美麗,越來越發(fā)達。我每隔一段時期回去看它一眼,看著它一步步成長到今天的城市規(guī)模,這是一個震撼的過程。”李嘉華先生說。自這個過程中,他也得以由小見大,一窺整個國家發(fā)展的軌跡。如今,他作為梅州市政協港澳委員,與家鄉(xiāng)之間的關係已不再局限於父輩生活的影子,而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個人,對家鄉(xiāng)的發(fā)展承擔起責任來。
倡導國情教育
“國家最近出臺有一個方案,港人可辦理內地居住證。我有兩個小孩,未來我希望可以在他們成長的某個階段,把他們帶到內地接受教育?!崩罴稳A先生說。在他看來,讓子女通過兩地生活的經歷,開闊眼界,並通過兩地不同的教育環(huán)境補充他們的民族觀、歷史觀,這對他們的未來發(fā)展,無疑將會是有益的。
“香港的高級教育有它的優(yōu)勢所在。但近年來香港社會中發(fā)生在青年人身上的大小摩擦,無不使人猜想,香港的基礎教育或許是出了問題。每個國家的國民都會愛護自己的國家,中華文化在世界中的影響力也隨著其輻射范圍的擴大而不斷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中,無論是我自己的子女,還是當代的青年人,我都希望他們可以對自己所屬的民族、所屬的文化,擁有更為細致的了解?!崩罴稳A先生說。
有關這道見解的由來,李嘉華先生解釋說:“我父親是一名很傳統的中國人,我自小被他教育長大,在他的影響中保留了不少傳統思維。但我在成長於香港的過程中,有機會留學加拿大,也參加了許多與內地有關的交流活動。我想,我的傳統思維至少是建立在眼界開闊的基礎之上的?!?/p>
在父親身上獲得的,對自己影響深遠的家國觀念當中,李嘉華先生極力希望可以在傳統的氣質與現代的觀念之間,尋找到平衡?;仡櫄v史,現代國家的繁榮與昌盛,無不是建立在民族意識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結果。對於青年人,只有在他了解到自己血緣里的文化淵源之後,才能稱得上真實地了解了自己;而只有建立在這道基礎之上的獨立思考,方才可以稱得上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