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蕓
(山西三建集團有限公司 046000)
近年來,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十分迅速,不僅滿足了人們?nèi)找嬖鲩L的居住需求,而且在建筑施工質(zhì)量和安全性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各種新技術和新建筑材料不斷的應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當中,不僅提高了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而且有效的降低了建筑施工的材料成本支出。本文將針對框架剪力墻結構在建筑施工中的具體應用展開簡單的分析。
所謂框架剪力墻結構,就是在建筑框架結構設計過程中,增設了剪力墻而形成的建筑結構體系。它主要是由鋼筋混凝土構成,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結構整體的穩(wěn)定性和承載能力,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能,同時還滿足了建筑內(nèi)部空間靈活布置的需求。因此,在建筑行業(yè)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框架剪力墻的受力特征:框架剪力墻結構也可以看做是空腹型的懸臂梁,如果其所承受的壓力超過了設定要求時,會因為彎曲剪切,出現(xiàn)彎曲變形。
(2)框架剪力墻結構剛度特征:框架剪力墻本身的剛度會有一個承受范圍,一旦其所承受的壓力超過其承受范圍,會對其剛度產(chǎn)生不利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在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施工時,都會根據(jù)建筑的抗震等級,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某市綜合樓建筑工程,建筑地下1層,地上9層,總建筑面積18060m2,建筑高度40m。本綜合樓建筑工程選用框架剪力墻結構,滿足建設要求的抗震設防烈度為Ⅷ度,剪力墻抗震等級為一級,框架抗震等級為二級。本工程框架剪力墻的施工方案如下所示:
(1)模板工程:地上主體結構剪力墻采用定型鋼制大模板,框架柱采用鋼制可調(diào)截面定型柱模,現(xiàn)澆梁板采用雙面木膠合板與方木組成定型木模的施工方案。
(2)鋼筋工程:本工程所有的鋼筋在加工過程中均采用機械加工。鋼筋的連接根據(jù)鋼筋直徑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連接方式。鋼筋的綁扎則由施工人員進行綁扎。
(3)混凝土澆筑工程:混凝土澆筑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現(xiàn)場直接進行框架剪力墻的澆筑施工。
4.1.1 材料進場
所有進入施工現(xiàn)場的鋼筋必須符合工程的設計和相關標準要求,本工程在現(xiàn)場對鋼筋進行了抽樣檢測,確保鋼筋合格后,方可允許用到工程中。
4.1.2 鋼筋連接
本工程鋼筋連接的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本工程鋼筋連接方式
4.1.3 鋼筋綁扎
鋼筋綁扎前,首先應對本工程的施工圖紙進行詳細的分析,并對鋼筋的數(shù)量、尺寸以及形狀等進行核對,確保無誤后,采用綁扎的方式進行鋼筋的綁扎施工。
(1)基礎梁及底板鋼筋綁扎:首先鋼筋綁扎連接的范圍,應控制在上部鋼筋的支座1/3以內(nèi),下部鋼筋的跨中1/3以內(nèi)。其次鋼筋綁扎過程中,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于鋼筋直徑,且不應小于25mm。最后在進行底板鋼筋綁扎時,基礎底板的下部鋼筋應放在梁筋的下部。對基礎底板的下部鋼筋,主筋在下分布筋在上;對基礎底板的上部鋼筋,主筋在上分布筋在下。此外,為了避免因為鋼筋自身重量或者外力的影響,導致上層鋼筋受力出現(xiàn)變形,應根據(jù)設計保護層厚度墊好保護層墊塊,墊塊一般間距為1~1.5m。對于底板鋼筋的綁扎應采用馬凳筋作支撐。
(2)墻體鋼筋綁扎:在對剪力墻進行鋼筋綁扎施工之前,應首先對墻體內(nèi)預埋的鋼筋進行修整,除銹和雜物清潔處理,并將出現(xiàn)位移的鋼筋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正確位置的調(diào)整。其次本工程所有的剪力墻鋼筋均采用了雙向雙排鋼筋,其中水平鋼筋在外側(cè),豎直鋼筋在內(nèi)側(cè)。因此在進行鋼筋綁扎過程中,應確保水平鋼筋錨入柱或者墻體內(nèi),且豎向鋼筋嚴格按照抗震等級的要求,進行綁扎接頭的預留。
(1)剪力墻模板:剪力墻模板采用鋼質(zhì)大模板體系,由標準板、陰陽角膜、丁子接頭拼板、支撐架、對拉螺栓及操作平臺組成,豎向龍骨為8#槽鋼,橫向龍骨為成對10#槽鋼,面板選用6mm厚鋼板,對拉螺栓采用大頭φ32,小頭φ28錐形鍍鋅螺栓,并配備專用橡膠封頭護套。
(2)框架柱模板:框架柱模板采用鋼質(zhì)可調(diào)截面柱模,配套斜支撐調(diào)整垂直度,鋼管斜撐加固。
(3)梁板模板:本工程的梁模板采用雙面木膠合板,其厚度為12mm,采用鋼管扣件作為梁模板的支撐體系。主龍骨采用φ48號鋼架管,長度為3.5m,次龍骨采用木方,長度為100mm,寬度為50mm。施工過程中,應確保主龍骨相鄰鋼管之間的距離控制在700mm左右,次龍骨相鄰木方之間的距離控制在250mm以內(nèi)。
(4)頂板模板:選用木膠板硬拼縫作為本工程的頂板模板,其厚度約為12mm。頂板模板的主龍骨和次龍骨選用和梁模板相同的材料方案,但主龍骨相鄰鋼管之間的距離應控制在1000mm左右,次龍骨相鄰木方之間的距離控制在300mm以內(nèi)。
(1)墻、柱混凝土澆筑:首先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之前,應對施工縫位置進行澆水,但應避免積水的出現(xiàn),以提高混凝土澆筑后,新舊混凝土可以牢固的結合。其次在澆筑之前,為了避免因為模板的鋼筋出現(xiàn)掛漿現(xiàn)象,導致澆筑施工完畢后,墻、柱根部發(fā)生爛根等施工質(zhì)量問題,應首先對墻、柱根部采用同配合比的石子砂漿進行填裝。
本工程的混凝土采用分層澆筑施工,每層澆筑的厚度不高于450mm。在澆筑過程中,應通過插入式振動棒對混凝土進行振搗,便于混凝土中的氣泡排除。對于上層混凝土,振動棒應至少插入到下層混凝土50mm左右的深度,從而提高上下兩層混凝土的有效結合。整個振搗施工,直到混凝土不再出現(xiàn)下沉以及氣泡冒出為止。
(2)梁板混凝土澆筑:對于梁板的混凝土澆筑施工,首先應對模板進行清理,并澆水濕潤。整個混凝土澆筑施工流程基本與墻、柱混凝土澆筑一致。在進行混凝土振搗時,則采用“交錯式”方法進行混凝土的振搗,每次移動的距離不應高于300mm。振搗施工先進行梁中混凝土的振搗,然后對平板混凝土進行振搗,最后采用拖板式振動器,對頂板的混凝土進行振搗。
(3)混凝土養(yǎng)護:混凝土澆筑施工完畢后,應確?;炷撂幱跐駶櫊顟B(tài),并采用塑料布對混凝土進行覆蓋,避免水分過度蒸發(fā),導致混凝土產(chǎn)生干縮裂縫。養(yǎng)護時間不應低于14d。
為了確??蚣芗袅κ┕さ馁|(zhì)量,在施工過程中必須重視以下質(zhì)量控制措施:
(1)嚴格控制材料的質(zhì)量。首先必須對材料的供應商資質(zhì)進行嚴格審核,必要時應當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擇信譽度較高的原材料供應商。其次對所有進入到施工現(xiàn)場的材料進行出場合格證等相關證書的檢查,最后,建立嚴格的抽樣檢查制度,確保材料的質(zhì)量滿足工程設計要求。
(2)加強構件的延性:為了提高框架剪力墻的抗震性能和抗變形能力,需要加強重要構件的延性,從而確??蚣芗袅υ谑芰^程中,可以均勻的受力。此外,為了避免地震發(fā)生時,框架剪力墻的墻體因為地震的作用,出現(xiàn)扭轉(zhuǎn)效應,還需要嚴格控制結構質(zhì)量中心與剛度中心之間的距離。
(3)對于轉(zhuǎn)換層的框架剪力墻,在施工過程中,應采用連續(xù)施工的工藝,確保在施工過程中,建筑結構具備穩(wěn)定性比較強的支撐體系,避免因為剪力墻的荷載力較大,發(fā)生的施工安全問題。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度,建筑結構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施工難度也越來越大。尤其是框架剪力墻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相關施工人員必須重視相關技術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施工方法確保工程施工的質(zhì)量,提高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推動建筑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