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彬
大概就是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家長心中開始有了一根隱性的起跑線,所有人都憋著勁,想要起步早點,提速快點??赏蝗挥幸惶?,跑了30多年的人回頭一看,5歲的小屁孩坐著火箭就趕上來了。
看看孩子父母投給上海一所國際學校的15頁簡歷,八大優(yōu)質性格,識字量1500,年閱讀量500本書(還是英文的),無論是主持、鋼琴、街舞、涂鴉,還是足球、游泳、圍棋,小朋友都涉獵其中。這哪是簡歷,分明是讓人聞風喪膽的自傳。
不難看出,這份“自傳”有溢價的成分,但話說回來,家長的財力、眼界和有效陪伴確實能讓孩子在隱性的起跑線上揮著隱形的翅膀,這么一想真是又焦慮又勵志。
一個單位加強作風建設,集體承諾簽字是一件嚴肅的事,可湖南衡陽市不動產(chǎn)登記中心權籍調查科的集體承諾書怎么看都像鬧著玩。本來上級要求對照典型案例和群眾反映的問題自查自糾,可該科室認為這是多此一舉,就敷衍了事炮制了這么個東西??纯蠢锩娴膬?nèi)容,“杜絕開發(fā)商請客吃飯與辦證速度掛鉤”“杜絕交100元錢才能辦證”“杜絕外出吃飯叫美女作陪”“上下班堅決不遲到早退”……言下之意就是,別指望我們?yōu)槿嗣穹?,不違紀違法就不錯了。
這事的問題不在于所謂的科長水平低,而是職能定位從根上跑偏了,某些人將自己當做手握權力的社會秩序主宰者,想為你的坦誠點個贊,卻發(fā)現(xiàn)成了笑談。
有個單位的名稱也挺有笑點——“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辦公室”,有人吐槽這是“全世界最奇葩的衙門”。不過節(jié)奏沒那么容易帶偏,網(wǎng)友們反而站出來科普:這個機構是為了簡化政府機關辦事流程,讓市民真正享受到便利才成立的,都成為全國典范了。
之前采訪就聽說,浙江在企業(yè)和群眾辦事這一塊,打破了部門之間的管理和數(shù)據(jù)壁壘,有些辦理事項甚至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足不出戶。效率才是真金白銀,相比之下名字倒無傷大雅,怕就怕有些單位端著“只跑一次”的名號,辦起事來才發(fā)現(xiàn)是涉及到的每個單位只跑一次。
跑腿也有相對論,在某些領域是跑得越多越好。8年前,譚超考研的同時當起了快遞小哥,如今已是延邊大學歷史學博士研究生的他,依然兼職這份工作。有人說站在社會人才資源分配的角度,博士送快遞明顯是一種錯位,但任何一個行業(yè)、任何一個崗位,都離不開對知識的運用,對創(chuàng)新的需求。譚超自創(chuàng)了一套“快遞編號法”,在8年時間里共計送出了80萬件快遞,如果按照年工作11個月算,平均一天就達到了300件的送貨量,相當于普通快遞員的兩倍以上。
那些看扁快遞行業(yè)的人,還是習慣于臉譜化,剛過去的“雙11”當天,主要電商企業(yè)就產(chǎn)生快遞物流訂單13.52億件,不來點高精尖的東西,剁手黨們也沒那么快接到快遞小哥的電話。這世界瞬息萬變,其實什么事都別著急點贊,更別著急鄙視,沒準他就和想象的不一樣呢。
如今已是延邊大學歷史學博士研究生的譚超,依然兼職快遞的工作。他還自創(chuàng)了一套“快遞編號法”,加速了送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