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濤
如果你正在學習畫素描石膏像,那你一定對伏爾泰的頭像不陌生,他取自于法國著名雕塑家烏東的代表作《伏爾泰坐像》,至今還是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的鎮(zhèn)館之寶呢!
烏東的雕塑作品不僅形象細膩逼真,而且十分傳神。他認為雕塑家應(yīng)該竭盡全力給那些為祖國作出杰出貢獻的人制作雕像。這樣,世世代代的人們才會永遠記得這些人的模樣。在他的手下,冰冷的石頭變成了一個個神采奕奕的人像,為我們了解這些歷史人物提供了最直觀的研究材料。
烏東創(chuàng)作時十分嚴謹。他總是先默默地觀察被雕塑者的言行舉止,捕捉他們的性格特點;再為雕塑對象制作真人石膏模像,最后才是進行創(chuàng)作。石雕的過程也十分辛苦,需要先將石料鑿去多余部分,形成大體輪廓。然后再用不同的鏨子進行精雕細刻。最后還要將雕像打磨、拋光,使石雕作品散發(fā)出迷人的光彩。
伏爾泰的這尊坐像,身穿寬敞的長袍,身軀前傾,使人物產(chǎn)生一種莊嚴、高尚的氣質(zhì)。尤其是伏爾泰面部的雕刻十分出彩,他的目光敏銳、深邃,嘴角流露著一種嘲諷的微笑。在這件雕塑面前,人們似乎可以感到伏爾泰臉上的每一塊肌肉都在變化和活動著,仿佛能與你進行心靈上的交流。
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很多雕像的眼睛都是空白的。為什么雕塑家不雕刻出人物的眼珠呢?因為如果在雕像的眼球上挖一個洞,會使雕像的面部顯得極不協(xié)調(diào)。例如米開朗基羅在雕刻《大衛(wèi)》時,也只是在大衛(wèi)的眼睛上輕輕畫了一個圓圈,在里面點了一點,代表眼珠。
而烏東覺得雕像的眼睛一定要表現(xiàn)出虹膜和瞳孔,所以他在眼珠上直接刻了一個洞作為瞳孔,然后用浮雕手法刻出虹膜。這樣,當光線照到上面時,就跟真人的眼睛一樣炯炯有神。
烏東的這一杰出創(chuàng)造,使他聲名遠揚,美國前總統(tǒng)富蘭克林、華盛頓,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等社會名流紛紛請他為自己塑像。
烏東不僅給名人創(chuàng)作雕像,也為許多普通人制作過半身像。他的作品總能探尋到人物的心靈深處,在肖像雕刻的發(fā)展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感興趣的你也可以先從泥塑入手,體驗雕塑的樂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