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 丁宏喜
特級教師鄧彤在《微型寫作課程設計原理》一文中,反思了我國中小學寫作課程“序列化”和“活動化”遭遇的重重困境后,提出了“微型化”寫作課程建構設想,即建構一種規(guī)模小、容量少、主題單純、目標清晰、針對性強、有可操作性的微型寫作課程。受此啟發(fā),筆者嘗試從微電影中開發(fā)寫作課程資源,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為“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探索新途徑。
課標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寫話和習作“目標與內容”中先后提到“留心周圍事物”,“觀察周圍世界”,“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蘇教版教材《莫泊桑拜師》中,福樓拜連用9個反問句,指出青年莫泊桑因觀察力不夠,所以覺得沒東西好寫??梢姡^察是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觀察力是寫作的核心能力之一?;谝陨险J識,筆者常借微電影創(chuàng)造觀察細節(jié)的機會,在反復練習中提高學生的觀察力。
一部成功的微電影往往有許多令人難忘的特寫鏡頭,這些鏡頭放大事物的局部,延展事件發(fā)展的過程,給人強烈而又清晰的視覺沖擊,從而達到突出重點、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目的。觀看過程中,可以通過“定格”“重播”等技術手段讓學生反復觀察、品味,提高觀察力。如微電影《黑洞》講述了身心俱疲的公司小職員查理深夜加班時,無意間獲得了一個可以穿過一切障礙的黑洞。他利用黑洞輕而易舉地從無人售貨機中拿到一塊巧克力、打開老板辦公室的門、從保險柜中取出一沓現金……貪婪的欲望被一步步點燃,他的膽子越來越大。最終,當他忘乎所以爬進保險柜搬現金時,卻被鎖在保險柜里出不來了。這部微電影通過若干細節(jié),將人性中的貪婪刻畫得入木三分。
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觀察電影中人物的動作、表情以及環(huán)境變化等,揣摩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心理變化過程:起初,深夜加班的他嘆了一口氣、用腳踢了一下復印機,這些動作表明他的心情很煩躁;放在復印機上的紙杯突然失蹤,他蹲下身子平視的眼睛表明他非常詫異;經過一次次嘗試并最終發(fā)現黑洞秘密時,面部表情的變化透露出他的內心充滿驚喜;當他從保險柜里取出第一沓現金時,他的喘息聲透露出他內心的狂喜;最終,他變得肆無忌憚,被關在了保險柜里,此時忽明忽暗的燈光、沉重的敲門聲和尖銳的電流聲烘托出他的恐懼和后悔。之后,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五個畫面,分別對應“煩躁、詫異、驚喜、狂喜、恐懼和后悔”,提出寫作任務:這部微電影沒有對白,查理復雜的內心世界你是如何感受到的?請選擇一個印象最深的畫面,通過動作、表情和環(huán)境等細節(jié)描寫,表現查理的內心世界。
在學生的描寫中,除了查理的動作和表情能表現他的內心世界,空蕩蕩的辦公室、變幻的燈光、特寫的門和貫穿始末的復印機電流聲等,也從不同角度烘托出查理心理的變化。通過對這些細節(jié)的觀察和描寫,學生訓練了觀察力,既加深了對影片的理解,也明白了細節(jié)是什么,為什么要寫細節(jié),對于怎樣捕捉和描寫細節(jié)也有了新的感悟和體會。
想象力是兒童作文的核心素養(yǎng)。兒童天生喜歡聽故事、講故事,但兒童講故事通常條理不清,故事講不長,人物不開口。因此,訓練兒童想象力應當從故事情節(jié)的構思入手,重點指導寫好對話。
微電影《月光下的電話》是訓練兒童想象力的好素材。這部微電影講述的是6歲的小女孩玥玥的親生母親在她3歲時因車禍去世,爸爸只告訴她媽媽去了遠方,等她長大了媽媽就會回來。玥玥非常想念媽媽,經常在月光下?lián)芡ā皨寢尅钡碾娫?,向“媽媽”傾訴。影片共展示了玥玥和“媽媽”三次月光下通話的情景。第二次通話結束后,我按下暫停鍵,出示表格,引導學生梳理故事情節(jié):
玥玥父母沒參加家長會。爸爸說,咱們這里的黑夜,是媽媽那里的白天。玥玥第一次在夜晚成功撥通“媽媽”的電話,傾訴對媽媽的思念?!皨寢尅惫膭钏J真學習,聽大人的話,早點休息。“媽媽”承諾,等玥玥每門功課都考了100分,媽媽就會回來了?!皨寢尅背兄Z,玥玥要是考不好的話,媽媽也會回來打她屁股。玥玥在考試中取得了100分和99分的成績,她想起媽媽的話:“等你每門功課都考了100分,媽媽就會回來了?!薄皨寢?,告訴你一個小秘密,我們班小甜甜考試不及格,她媽媽打她屁股了,她還哭了呢,嘿嘿?!薄澳阋菍W習不好的話,媽媽也會打你屁股的?!薄班?,媽媽,玥玥記住了,如果我考不好,你就回來打我屁股?!薄矮h玥真是個好孩子!”
通過回憶和復述,我先引導學生理清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再發(fā)現前兩次通話的情節(jié)結構相同,都有起因、經過和結果,且情節(jié)與情節(jié)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前一次通話的結果是下一次通話的起因。那么,第三次通話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又會怎樣呢?這個任務就交給學生,由學生發(fā)揮想象,寫一段自己創(chuàng)編的微情節(jié)。
在微情節(jié)的寫作過程中,表格能起到思維支架的作用。學生明白了每一個故事情節(jié)都要有起因、經過和結果,并且前一個情節(jié)要為后一個情節(jié)埋下伏筆,環(huán)環(huán)相扣,確保編出來的故事情節(jié)完整、構思巧妙。
表格還為學生寫對話提供了范例。對話不是獨白,是雙方甚至多方的交流,要考慮不同人物說話時的年齡、心理、語氣、動作等方面的差異。值得注意的是,故事里玥玥一直以為在月光下和自己通話的就是媽媽,而“媽媽”知道玥玥打錯了電話,但一直沒有說破。
有了思維支架,學生創(chuàng)編微情節(jié)的難度降低了,想象力被充分激活,他們循著原作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風格和可能發(fā)展的方向,創(chuàng)編出若干個感人的故事,豐富了微電影的內容,也豐富了自己的情感體驗。
寫作除了要寫“表現自己的文章”(日記、感想文章等),還要寫“傳達社會信息的文章”(記錄、通訊、報告、評論等)。國外作文教學愈來愈重視后一類文章的交流功能,因為現代社會愈來愈需要交流能力。
微電影《世界的另一端》講述的是漆黑的泥土中,兩條小蚯蚓在快樂地挖掘隧道,它們連笨重的巨石都征服了。最后,它們按照各自設想的方向前行,來到外面的世界。天空蔚藍,草綠水清,鳥語花香,然而危險無處不在,貪婪的大鳥盯上了正在欣賞美景的小蚯蚓,它們先后成為大鳥的美餐。影片帶給觀眾的啟示是:活著,就要尋找光明。
教學中,我先出示學生熟悉的《黑洞》海報(圖1),引導學生分析海報的制作要素,重點分析海報中的劇情簡介。劇情簡介語言要簡潔,既要概括影片的主要內容,也要留有懸念,尤其是故事的結局不能和盤托出。學生明白了劇情簡介的寫作要求后,我提出微寫作任務(圖2):學寫微劇情,用簡潔的語言介紹影片中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注意合理設置懸念。
圖1
圖2
學生在寫微劇情時有著明確的讀者意識,力求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練過書法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體會,越是筆畫少的字越能考驗書寫者的筆力。同理,越是文字少的文章也越考驗作者的表達力。微劇情還要留下懸念,因為寫微劇情不同于“劇透”,它的目的是吸引讀者一睹影片為快。
簡潔和懸念都體現出對讀者的尊重和換位思考,在一次次刪繁就簡和設置懸念的過程中,學生的文字表達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微劇情寫作有讀者、有范例、有方法指導,寫作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不愿寫、沒啥寫、不會寫”等問題迎刃而解。
一部好的微電影如同一本好書,往往集中了豐富而深刻的意蘊,它用感性的語言、豐富的畫面、生動的表現手法,通過故事和人物感染觀眾。
在快節(jié)奏的讀圖時代,微電影可以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感受美好的情感,體悟深刻的道理。和寫讀后感一樣,筆者既贊賞長篇大論,也鼓勵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概括自己的觀后感。
事實上,一句話或一個詞的微感想寫作難度并不遜于長篇大論。換句話說,讀完一本書或看完一部電影后的感想如果不能提煉、濃縮成一個詞、一句話,這感想往往是膚淺的,難以引發(fā)別人的共鳴。由此看來,表達微感想需要學生有高度的概括力,能準確把握影片主題,深刻思考社會和人生。
微電影《抬頭遇見自己》講述了一個“愛”失而復得的故事。男主角因時時刻刻忙著低頭玩手機,冷落了身邊的朋友,結果變成了一只倉鼠。通過倉鼠的視角,他發(fā)現了美麗的陽光、繽紛的色彩、人們彼此的溫度,自己最愛也最愛著自己的人原來近在眼前。這部微電影貼近生活,緊跟時代步伐,以優(yōu)美的畫面和人物內心的獨白提醒人們不做“低頭族”。
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在一張白紙上畫上大大的“Y”,將紙分割成三個區(qū)域,邊看電影邊隨手將看、聽、想到的內容分別記錄在三個區(qū)域中,將動態(tài)的視頻轉化成靜態(tài)的文字,之后從記錄的文字中提煉一句話概括自己觀看影片后的最深感受。學生們的微感想是這樣的——
珍愛生命,遠離手機。
不做“低頭族”,讓心與心靠得更近。
低頭錯過美好東西,抬頭才能發(fā)現自己。
生活不只是玩手機,還有詩和遠方。
人與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身旁,你在玩手機。
活著就要去發(fā)現美,手機只是一種工具。
抬頭遇見最真實的感動。
放下手機吧,快樂的日子即將到來。
……
一句句格言警句般的微感想,表明學生已經和影片主題“抬頭遇見自己”產生了共鳴,達到了既教作文又教做人的目的。
看微電影是手段,學寫作才是目的?;谖㈦娪伴_發(fā)寫作微課程,要有清晰的目標意識,無論是細節(jié)、微情節(jié),還是微劇情、微感想,都要圍繞寫作能力因材設練,因需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