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建紅
一顆愛心、一片深情,演繹出了一個個細節(jié)、一個個故事。他們是最平凡的園區(qū)人,他們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并努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溫暖他人,也感動他人。
11月11日,勝浦街道金苑社區(qū)67歲好婆徐阿二帶著一只黑包來到勝浦派出所,說她撿到錢了。
原來9日下午傍晚,徐阿二好婆在浦灣公館做清潔工的下班途中,撿到一只內有7000多元現(xiàn)金和十多張卡的皮包,另在草地上撿到一只蘋果手機?;氐郊抑校髢鹤映霾盍?,等了一天大兒子還沒回家。第二天一早,徐好婆便讓小兒子帶她去派出所。
經確認,失主馮先生在浦灣公館外面停車時不小心落下了皮包和手機,后來到勝浦派出所報案,但那里正好有一段監(jiān)控盲區(qū)。正在他焦急萬分之際,徐好婆及時把失物送到了派出所,失物完璧歸趙!
據(jù)了解,這是徐好婆第四次拾金不昧了。之前,她在做保潔工作時,撿到過蘋果手機、皮夾子、快遞消磁機等,都一一交還失主!徐好婆的美德是所有勤勞樸素勝浦好婆的縮影!
家住勝浦街道金淞灣花園的浦云弟在2000年遭遇工傷,失去一只左臂,右手指也被壓斷了兩根。2002年,老伴周國妹因患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癱瘓在床,原本由老伴一直照料的浦云弟,一下子陷入絕境。但是他并沒有被打倒,為了照顧老伴,浦云弟開始試著用一只右手做飯、洗衣,幫老伴擦身、換衣服……單手不行,就手腳并用。在浦云弟的精心照料下,周國妹身體狀況一直很好。
除了照顧自己和妻子的飲食起居,浦云弟還是社區(qū)里的志愿者,幫助別人,或許也正是浦云弟的快樂!從2007年開始,浦云弟最常做的一項工作就是挨家挨戶地上門為大家送體檢單,體檢單送達的數(shù)量從原先的幾十份到如今的幾百份。2016年4月,浦云弟陪老伴住院,發(fā)現(xiàn)一位走路困難的老伯無人照料,便主動幫他打開水、買飯。同年5月,浦云弟看見一車庫著火,及時喊人救火并積極加入救火隊伍。老新村改造過程中,矛盾突出,浦云弟反復奔走于居民、社區(qū)和工程隊之間,協(xié)調矛盾,使得工程得以正常進行……
雖然身有殘疾,但浦云弟卻演繹了向上的激情,溫暖他人,也感動他人。
9月2日下午,84歲的邢招媛路過金淞灣小區(qū)23幢,看到垃圾桶里有根塑料管。當她去撿塑料管的時候,無意之中發(fā)現(xiàn)垃圾桶里邊竟有四萬多塊錢!撿到錢后,善良誠實的邢招媛第一反應就是:“掉錢的人一定很著急,我要趕緊找到失主?!?/p>
于是她把撿到錢的事情告訴了女婿韓福林,韓福林二話沒說便開著電動車,帶著邢招媛來到了勝浦派出所。勝浦派出所民警得知情況后,便立即帶著邢招媛來到失物現(xiàn)場,幫助尋找失主。直到下午四五點的時候,一個滿頭大汗的人來到現(xiàn)場認領,經過民警的詳細調查和詢問,最終確定他就是失主,將錢財“完璧歸趙”。
邢好婆拾金不昧的善舉當晚就被蘇州電視臺報道,她的善舉感動了整個蘇州。據(jù)鄰居和親朋好友介紹,邢好婆平時就為人和善,舍己為人,不怕吃虧,是街坊鄰居的好榜樣。
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一個人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xiàn)。邢好婆拾金不昧的行為,充分體現(xiàn)了吳淞社區(qū)居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她用自己拾金不昧的實際行動展現(xiàn)了優(yōu)秀的個人品質,彰顯人性真善美的光輝,她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好人就在我們身邊,這是一個有溫度的社會,是一個和諧溫暖的幸福家園。
勝浦街道“三樂三為”發(fā)起人唐為明,組織了一群“抗癌斗士”抱團取暖,開導癌癥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三樂三為”成立于2015年11月,以“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為宗旨,以“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為他人、為自己、為家庭”的理念,堅持“志愿服務,愛心奉獻”的精神,創(chuàng)建了志愿者服務團隊;通過老患者“現(xiàn)身說法”,“上門家訪”與新患者進行一對一“話聊”,開設了“陽光手拉手,并肩去戰(zhàn)斗”微信平臺,為癌癥患者予以心理解惑和精神鼓勵。
唐為明每年堅持印一期雜志,把每一張“笑臉”永久地呈現(xiàn)在雜志上。2016年以來,他每天在微信群里發(fā)布“心靈雞湯”,鼓勵大家每天保持心情愉悅,堅強面對生活。到如今,他已經寫了817篇“心靈雞湯”,群互動更是達到了30萬次,極大鼓舞了大家抱團取暖的信心和決心。
截至目前,“三樂三為”現(xiàn)有會員83人,其中黨員4名,他們通過“135”服務體系,讓癌癥患者真正分享快樂,樂在其中,過著屬于自己的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