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里能夠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是不是都應該有一定年紀的人呢?而在河南有這樣一位剛剛30歲卻已經成為全國技術能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人。他就是河南省首批10名“中原大工匠”中最年輕的一位—一國家電網平高集團機械制造事業(yè)部車工班班長胡中輝。
胡中輝,1987年出生,2005年進入平高集團成為一名普通車工。車工是最基層的工種,工作環(huán)境待遇沒法和集團研發(fā)部門比,但胡中輝卻沉下心來,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向老師請教,一道工序一道工序上車實踐。在平高電氣機械制造事業(yè)部車間里,他工作起來常常需要一直在車床前站8個小時,時常感覺體力跟不上。胡中輝決心和工友們探討一項新的工藝流程,從技術方面革新,用數控機床代替部分傳統(tǒng)車床的加工工序,這樣工友就不用8小時一直站在車床前了。
加工的零件要安裝在超高壓、特高壓電氣開關里對精度要求更高差之毫厘,就會造成零件不合格。為此,胡中輝一遍一遍練習,用心總結經過日復一日的努力把誤差控制在了0.02毫米之內(比一根頭發(fā)絲還細)。
過硬的技術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平高集團八百千伏開關焊接支架,一直采用日本技術,為了實現技術轉化,胡中輝和同事們自行設計道具和卡具等工藝裝備改進加工方法整整在車間泡了兩個月攻克這一難題,為集團節(jié)約了近百萬元。老師的言傳身教加上自身勤學苦練,21歲的胡中輝就被破格授予技師稱號,23歲代表集團參加國家級技術大賽獲得第五名。
從過去的“不能做”,變成現在的“我來做”。胡中輝帶領技術公關小組攻克了活塞桿、動觸頭等一個個關鍵零部件加工難題。幾年下來,胡中輝獨立設計制作的工藝裝備就有100多套,這些技術革新成果在業(yè)內得到推廣和應用,累計為公司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800多萬元。
科技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截止目前,胡中輝共完成科技創(chuàng)新53項,獲得發(fā)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發(fā)表論文1篇,獲得“國優(yōu)”QC成果1項,中國機械工業(yè)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國家電網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集團公司級以上科技獎勵19項?!吨袊娏蟆贰逗幽先請蟆贰逗幽瞎と藞蟆返让襟w多次對胡中輝的事跡進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