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珂,王鵬程
(山西河坡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陽泉 045000)
山西河坡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2臺鍋爐為東方鍋爐廠制造。鍋爐型號為DG1184/25.31-Ⅱ1,與350 MW超臨界汽輪發(fā)電機組配套。鍋爐為超臨界參數變壓運行直流爐,單爐膛、半露天M型布置、平衡通風、一次中間再熱、固態(tài)排渣、水冷滾筒式冷渣器、循環(huán)流化床燃燒方式,采用高溫冷卻式旋風分離器進行氣固分離,鍋爐整體為全鋼架結構,整體支吊在鍋爐鋼架上。每臺爐尾部豎井煙道安裝煙氣擋板8臺(前后各4臺),左右側水平布置,安裝在低再和低過下部,標高48 m處,擋板一端固定在煙道外與執(zhí)行器連接,另一端固定在煙道內的框架上。鍋爐主要參數見表1。
表1 鍋爐主要參數表
2臺機組于2016年1月和7月相繼通過168試驗投入商業(yè)運營,但是投產以后發(fā)現機組負荷達到300 MW以上時,鍋爐尾部煙道標高48~52 m處連帶周圍的大梁、平臺均發(fā)生振動。
針對煙道振動的問題,采用振動儀分別對1、2號鍋爐在不同負荷下對其振動部位進行了振動幅度的測試,測試結果見表2、表3。
通過不同負荷下的試驗及現場觀察,發(fā)現在各個負荷段內,鍋爐本體,鍋爐爐膛水冷壁、旋風分離器、以及省煤器、空預器等均為運行正常,振動幅度較大的區(qū)域為煙氣擋板以上2~4 m,也就是尾部煙道標高48~52 m處。且隨著負荷的升高,振動幅值呈上升趨勢,最大幅值為0.342 mm。調整中隔墻前后的煙氣擋板,改變中隔墻前后通道的煙氣量,當過熱器側煙氣擋板開至45%,再熱器側擋板開至70時,煙道振動明顯減小。
表2 不同負荷下煙道的振動幅值(1號機組)
表3 不同負荷下煙道的振動幅值(2號機組)
綜上所述,得出3點結論:尾部煙道的振動隨著機組負荷的增大而增大;尾部煙道振動和煙氣量的大小有關,當煙氣量大到某一個值以上時煙道發(fā)生振動;通過降負荷和改變煙氣擋板的開度可以緩解煙道振動。
鍋爐煙道振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尾部煙道內部煙氣氣流的脈動頻率fp、聲學駐波頻率fa和煙道本身固有頻率fn二者或者三者相互結合引起的共振[2]。煙道本身固有頻率fn在煙道安裝完畢后結構不發(fā)生變化就形成不變了,而煙氣氣流的脈動頻率fp、聲學駐波頻率fa是會隨著負荷和工況的變化而變化的,而尾部煙道振動又主要分為湍流顫振,旋渦脫離等幾種方式。
a) 湍流顫振:湍流是流體一種不穩(wěn)定的運動形態(tài),由于湍流運行的不穩(wěn)定性,往往會造成流體或者存放流體容器的振動,這就叫湍流顫動。如果鍋爐尾部煙道中是穩(wěn)定的煙氣流動,也就是所說的層流狀態(tài),那么就不會產生湍流顫動。但是實際生產中,鍋爐煙氣流動往往是紊流的狀態(tài),當鍋爐管束受到干擾和擾動產生振動,其頻率剛好和鍋爐煙氣流體的湍流頻率相同,那么就會產生共振。
b)鍋爐內部的燃燒工況同樣也不是穩(wěn)定的一成不變的工況,有時也會產生爐膛壓力的脈動。同樣,鍋爐受熱面管子受到擾動產生振動和爐膛壓力脈動幾乎一致時,也會產生共振。
c) 旋渦脫離:當鍋爐煙氣氣流經過鍋爐受熱面管束后,由于管束的形狀影響,煙氣氣流的運動軌跡發(fā)生改變,在管束的背風面形成了旋渦。如果該旋渦以一定的頻率持續(xù)出現,就會使得受熱面管束持續(xù)地受到一個旋渦作用力,使得管束發(fā)生振動。同樣,如果旋渦頻率和管束固有頻率相同時,產生共振。共振嚴重時,可以造成受熱面管束損壞。
根據聲學振動原理,卡門渦流頻率fs的計算公式[1]為
式中:S——斯特勞哈數;
U——氣流速度,m/s;
D——管子外徑,m。
煙道聲學駐波頻率fa計算公式為
式中:C——聲速,m/s;
n——駐波的階數;
W——煙道的寬度,m。
根據公式(1)、(2) 和鍋爐熱力計算書以及煙道結構的數據,可以計算出煙道擋板附近的駐波頻率。通過卡門渦流頻率和煙道聲學駐波頻率的比較,更進一步證明了煙道聲學共振的原因[1]。
基于煙道振動機理及現場試驗結果,采用運行調整解決振動的辦法主要由以下兩種方法:降低機組負荷運行;通過調整煙氣擋板的開度。但是這兩種方法受負荷和運行工況調整的限制,均不能真正根治煙道振動的問題。所以想要解決問題還是要從根本上消除頻率共振。
根據理論分析計算和就地觀察確認,決定采用在鍋爐尾部煙道的左右側爐墻上加裝導流板(如圖1)。通過改變振動區(qū)域煙氣的流向,來削弱煙道振動。本方案為:在低溫再熱器與煙氣擋板之間49 m處的前、后煙道處加裝導流板,導流板采用焊接方式,縱向安裝在左右墻受熱面管間的密封上,焊后的焊縫全部打磨光滑,導流板規(guī)格為2000 mm×100 mm×6 mm, 材質為12Cr1MoVG,數量每臺爐18塊?,F場改造實施結果見圖1。
圖1 煙道加裝導流板改造實施圖
鍋爐經上述方案改造實施后,在機組高負荷段300~350 MW范圍內,對鍋爐1、2號鍋爐的之前煙道振動區(qū)域進行了振動測試,測試結果見表3。
表3 鍋爐改造前后煙道的振動幅值
測試記錄表明:煙道加裝導流板后,在高負荷運行工況下,煙道的振動大幅度下降,徹底解決了煙道的振動問題,為機組后續(xù)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奠定了基礎[2]。
目前,我國的電站鍋爐再熱器的調溫方式主要采用煙氣擋板來調節(jié)。煙氣在流經煙氣擋板時,由于煙氣擋板不同開度,煙氣流向會隨著煙氣擋板開度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致使煙氣擋板某一開度范圍內,煙氣會產生旋流,發(fā)生振動。當振動頻率與鍋爐煙道和支撐鋼架的本體的固有頻率接近時,煙道與支撐鋼架在煙氣周期性作用力下,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共振現象,從而引發(fā)煙道的振動。通過加裝導流板,改變煙道內流場分布后,經過連續(xù)半年的運行觀察,2臺爐的煙氣擋板處再未出現振動現象。從效果上看,煙道振動問題得到了徹底治理,同時采用該種改造方法,工程造價較低,施工工藝簡單,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解決煙道振動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