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曉雁
竹筷子。使用最廣泛,調查顯示為53%的國人所看好。優(yōu)勢在于材質天然,不易變形,且無毒無害,既環(huán)保又便宜。缺點是進餐的湯水可滲入紋理中,且有一定的致癌毒素——黃曲霉毒素殘留。
木筷子。使用者約占35%。與竹筷子一樣材質天然,無毒無害,價格便宜。缺點是不利于環(huán)保,且防腐性較差,并有殘留黃曲霉毒素之弊。
塑料筷子。使用者很少,僅占2%。顏色鮮艷,便于區(qū)分,且價格便宜,但質感較脆,受熱之后容易變形、融化,產(chǎn)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弊大于利。
一次性筷子??瓷先ズ芮鍧嵭l(wèi)生,其實都是經(jīng)過化工原料(如硫磺、石蠟、雙氧水)梳妝打扮出來的,既不衛(wèi)生也不環(huán)保。
筷子在生產(chǎn)和運輸過程中易沾染病毒、細菌及化學物質,所以買回的新筷子不要立即使用,必須先給予一定處理。
首先去掉筷子上面的商標,因粘膠牢固難以除掉者,可用電吹風吹熱,或用打火機略烤一下,讓膠水遇熱融化后掀下;若不慎有掀壞的地方,可將醫(yī)用酒精(高度白酒、風油精也可)涂到粘膠上,用紙或布擦拭掉。
接下來用自來水清洗干凈,再用洗潔精來洗,最后用流水沖凈洗潔精,并放入沸水中煮半小時。竹筷子要仔細刮掉細刺,如有異味,可用食醋浸泡或茶水煮半小時。經(jīng)過上述程序處理,使用就安全了。
筷子最好專人專用,以免細菌在家人之間傳播。
不少家庭超期使用筷子,結果藏污納垢,并滋生病毒、細菌,輕者誘發(fā)腹瀉、嘔吐,重者可因黃曲霉毒素入侵而引起癌癥(如肝癌)。以木筷子為例,無論用了半年、1年或3年,肉眼下似乎無甚差異,若放在電子顯微鏡下,你會瞠目結舌:使用僅半年的筷子已見掉皮、起裂,出現(xiàn)小縫隙,且縫隙里還有黃色殘留物;使用1年的筷子表面已變色,且溝壑縱橫,凹陷處油污累累;使用3年的筷子更是面目全非,表面冒出不少蘑菇狀小包,檢出的菌落數(shù)以億萬計。
不少人鐘情彩色筷子,藍色的、紅色的、雕花的,賞心悅目。但筷子表層的涂料中隱藏有鉛、鉻等重金屬,以及有機溶劑苯等,一旦涂料脫落或在高溫下分解,這些有害物即可“喬遷”到口中,通過消化道侵入體內。
筷子應當與牙刷、面巾等用品一樣適時更新。一般筷子半年換一次當為可行之舉。但即使未到半年,只要出現(xiàn)了以下信號也要更換。
筷子頭端顏色變深,仔細刷洗也依然如故。奧秘在于細菌的長期堆積是發(fā)生顏色變化的主要因素,筷子頭端變色意味著細菌已堆積較多了,不能再用下去了。
筷子表面變得粗糙或開裂變形。裂縫中極易藏污納垢,包括細菌(如大腸桿菌、幽門螺桿菌)、病毒及清洗劑等有害物質,繼續(xù)使用有招致腸道或呼吸道感染之虞。
筷子潮濕或聞起來有明顯酸味。亦是遭受污染或過期的標志,應馬上更換。
筷子表面冒出斑點或霉斑。說明已發(fā)霉變質,多見于竹、木筷子,更要換新。因為竹木制品是霉菌最喜歡的生存環(huán)境,只要環(huán)境不干燥、本身濕度達到一定程度,僅需一天時間即可生成霉斑,對人體健康危害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