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兆耀 費 蝶
(東南大學 人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1189)
電影與心理學有著不解之緣。當幕布里奇成功地拍攝奔馳的馬的連續(xù)照片時,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學實驗室在德國建立。1895年布羅依爾、弗洛伊德發(fā)表《歇斯底里研究》,同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首次公開放映電影。在這一交叉地帶,歐美學界關注的重點經(jīng)過了多次變化。首先是明斯特堡、維特海姆、馬爾羅、米特里、麥茨、波德維爾、齊澤克等人運用心理學理論解釋電影現(xiàn)象,比如電影如何影響觀眾。1916年明斯特堡基于科學首次提供了一個心理學視野,認為電影中運動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的反應的產(chǎn)品,“電影不存在于銀幕,只存在于觀眾的頭腦里”。愛因漢姆從格式塔(完形)心理學的角度提出“形象偏離說”與“局部幻象論”。波德維爾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電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歐美影壇出現(xiàn)了許多心理學題材的電影,20世紀八九十年代此類電影達到高峰。電影多方面受惠于心理學。1990年伯格-克柔斯(Berg-Cross L.)等學者創(chuàng)造了“Cinema Therapy”(電影療法)一詞。這一概念的出現(xiàn)表明歐美學界在電影學與心理學交叉地帶的關注對象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即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電影機制,到心理學題材電影的開發(fā),轉向電影新功能的探索,也說明電影開始回報心理學。
歐美學界多角度地探索電影療法的作用原理。比如,伯吉特·沃茨等人受亞里士多德學說影響,探索電影療法的宣泄作用,她指明了笑和哭的醫(yī)學研究基礎。精神壓力就是施加于人體心理和生理上的扭曲變形、負面刺激。她說電影能夠提供一種健康的情感釋放,它提供的過程,能在生理和心理層面釋放緊張、壓力和痛苦。貝尼·伍德、蓋里·所羅門、沃茨從投射原理等心理學理論來解釋電影觀眾對內(nèi)容的反應,對電影作為情緒體驗、認同、自我發(fā)現(xiàn)的資源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尼米克、韋丁、烏盧斯等學者將積極心理學理論自覺地運用到電影療法中,在片源選擇上還吸收了一些國外電影,比如中國、日本、伊朗等電影資源,顯示出跨文化視野。不過中醫(yī)心理學等理論很少被吸收,東西方電影療法的研究成果交流明顯不足。下面闡釋一種非常有用的基于中醫(yī)心理學對電影療法作用機制的探索。
在古代漢族人民創(chuàng)造的哲學思想中有一種五行理論,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zhì)木、火、土、金、水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xiàn)象變化的基礎。它基于五種元素又超越五種元素,是用來闡釋事物之間相互關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廣泛的含義。結合五行說,中醫(yī)寶典《黃帝內(nèi)經(jīng)·陰陽應象大論篇》提出了著名的情志相勝說,認為情志活動是內(nèi)臟機能的反應,是以臟腑為物質(zhì)基礎的。人體有五大重要體系,人有五臟,對應五行,對應五種顏色,對應五種聲音,對應五種味道,主控人的五種感情,得病時有五種聲音表現(xiàn)。比如,從取象的角度來看,腎臟屬水,西醫(yī)認為腎臟屬于泌尿系統(tǒng),二者有一定對應關系。五色、五音、五味姑且不論,中醫(yī)學認為情志活動與五臟的關系為: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當臟腑功能發(fā)生變化時,人的情志也相應變化。如肝氣盛時人易怒,心氣盛時人易喜,肺氣盛時人易悲,腎氣虛時人易驚恐,脾氣虛時人易多慮多思等。情志過急,又會傷及內(nèi)臟。如暴怒傷肝,過喜傷心,憂愁傷肺,過度思慮傷脾,驚恐傷腎等。根據(jù)五行、五種情感相克相生的道理,提出糾正的原則和方法。見下表:
正常狀態(tài)得病狀態(tài)五臟五行主情志主色主音主味對身體的傷害聲音表現(xiàn)糾正原則電影治療的具體方法肝木怒蒼角酸酸傷筋,辛勝酸怒傷肝呼悲勝怒以凄愴苦楚之影片感之心火喜赤徵苦苦傷氣,咸勝苦喜傷心笑恐勝喜以陰森恐懼之影片怖之脾土思黃宮甘甘傷肉,酸勝甘思傷脾歌怒勝思以冤屈悲憤之影片觸之肺金憂白商辛辛傷皮毛,苦勝辛憂傷肺哭喜勝憂以詼諧幽默之影片娛之腎水恐黑羽咸咸傷血,甘勝咸恐傷腎呻思勝恐以志趣相投之影片奪之
從上表可以看出:
肝屬木,主要情緒表現(xiàn)為憤怒,發(fā)脾氣、憤怒也最傷肝。怒則氣上,聲音表現(xiàn)為大呼小叫。這已得到醫(yī)學界的實證研究?!耙詣游飳嶒灋閷嵶C研究模型,怒傷肝,采用夾尾刺激,電刺激限制活動和束縛鼠后肢等方法,造成精神抑郁或煩躁易怒等情志異常,導致免疫功能抑制,出現(xiàn)全血黏度升高,血小板凝聚,胸腺萎縮,腎上腺素增加,巨噬細胞功能下降等?!薄饵S帝內(nèi)經(jīng)》提出,悲勝怒,在電影療法上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用凄愴苦楚之影片感化來訪者,用悲情的影片感動、打動來訪者。如用中國片《活著》《天浴》《日出》《親愛的小孩》、美國電影 《人鬼情未了》《為奴12年》《悲慘世界》《獅子王》等,作為資料提供給易發(fā)脾氣的來訪者觀看。
心屬火,主要情緒表現(xiàn)為喜,高興過度,太喜歡,喜慶過度最傷心。聲音表現(xiàn)為笑。《說岳全傳》中牛皋屢建軍功,最后大破烏龍陣,騎在金兀術背上,將金兀術氣死,自己也大笑而亡。小說中稱為“虎騎龍背,氣死兀術,笑殺牛皋”。范進中舉也是大喜過度導致的?!饵S帝內(nèi)經(jīng)》 提出“恐勝喜”,在電影療法中提出以陰森恐懼之影片怖之。美國馬薩諸塞專業(yè)心理學博士偉梯庫斯在其博士學位論文《心理治療中運用大眾電影識別和發(fā)展來訪者的優(yōu)勢》(2008)也認識到恐怖片有治療作用。以陰森恐怖的影片《倩女幽魂》《畫皮》,美國《驅魔人》(1973)、《侏羅紀公園》《生死第六感》等提供給喜慶過度的來訪者,會有一定的效果。
脾屬土,主要情緒表現(xiàn)為思,這在西方心理學屬于認知范疇。思慮過度會傷脾,主要聲音表現(xiàn)為唱?!饵S帝內(nèi)經(jīng)》提出,怒勝思,在電影療法上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用冤屈悲憤之影片觸動來訪者。 如中國影片《藍風箏》《芙蓉鎮(zhèn)》《集結號》《竇娥冤》、美國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飛越瘋人院》等。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認知決定情緒,思對各種情緒都具有認知評價作用,思而否定為怒,思而肯定為喜,思而擔心為憂,思后無奈甚于憂為悲,思而危險為恐,不及思索為驚?!八肌本哂刑厥獾牡匚弧!八肌痹谥嗅t(yī)心理學中,像土一樣,具有中心決定作用。
肺屬金,主要情緒表現(xiàn)為憂傷、悲痛,二者略有不同,一則重事前,一則事后,悲痛程度重。憂傷、悲痛過度有害肺,聲音表現(xiàn)為哭?!饵S帝內(nèi)經(jīng)》提出,喜勝憂,在電影療法上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用以詼諧幽默之影片娛樂來訪者。如中國電影《甲方乙方》 《沒事偷著樂》《七品芝麻官》《泰囧》、美國電影 《淘金記》《錢之坑》《玩具總動員》《小鬼當家》《雨中曲》等。《紅樓夢》中林黛玉有肺病,情緒常表現(xiàn)為憂愁,也說明身心一體有密切關系。憂的主要特點是心境低落,與西醫(yī)抑郁癥有更多的相似性。
腎屬水,主要情緒表現(xiàn)為恐,與驚略有不同,恐為自知,從內(nèi)而出為陰,發(fā)病緩??謩t氣下,與怒構成兩極;驚嚇側重意外、不自知,自外而入為陽,發(fā)病急,歸屬于膽(一說歸于心)??种饕曇舯憩F(xiàn)為呻吟。已有實驗研究表明恐傷腎:“‘恐傷腎’造模方法,采用貓嚇鼠法。目前已從親代做到了子一代,從病理形態(tài)做到了行為遺傳及生化、免疫層次,從細胞水平開始深入至分子水平?!薄饵S帝內(nèi)經(jīng)》提出,思勝恐,在電影療法上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用以志趣相投之影片吸引來訪者、抓住來訪者的注意力、引發(fā)他們思考。比如,中國電影《秋菊打官司》《那山那人那狗》、美國電影 《現(xiàn)代啟示錄》《2001漫游太空》《E.T.外星人》《綠野仙蹤》等。
根據(jù)五行的制約關系,情志相勝說認為當一種情志過盛導致生理、心理疾病時,用另一種對它有相克作用的情志來沖淡、抵消、糾正,從而達到抵消治療的目的。電影之所以能夠調(diào)節(jié)情緒、治療心理疾病,就在于它傳達給觀眾的情感恰好減弱或抵消了郁積在觀眾心中的不利于健康的情感,從而改善觀眾的病情。
根據(jù)類型說,我們能相對容易地從世界電影中找到五類電影:悲情電影、陰森恐怖的電影、冤屈悲憤的電影、詼諧幽默的喜劇電影、富含哲思的電影等。當來訪者情緒低落時,往往用喜劇幽默的影片娛樂他,這和西醫(yī)是基本一致的。
金、木、土、水、火之間有相克相生的關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五行關系也能說明各種情志具有兼挾性,病情具有并生性(如圖)。比如,脾屬土,為肺之母臟,而肺屬金,為脾之子臟,母子互相感應,“故思傷于脾可致脾氣虧虛,生氣無源,致肺氣虛;憂傷于肺導致肺氣虛衰,亦可致脾虛失運”。由于病因不同,五臟相互影響,電影治療也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針對來訪者(client)的情志、病情選擇對應的影片或片段是至關重要的。情志相勝說為選擇影片提供了便利,也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蓋里·所羅門、司圖德文特、C.海斯利、J.海斯利、烏盧斯、沃茨、尼米克、韋丁、米諾等學者編撰了多本自助電影療法書籍,挖掘了一些有用的老電影。其理論依據(jù)與中醫(yī)心理學明顯不同。依照情志相勝說,在推薦自助影片時是大有前途的,也是很有本土特色,讓觀眾有目的地看電影,也會得到觀眾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