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文/賀茂之
人物簡介:
楊斯德,男,1921年出生在山東省滕州市,1938年參加八路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谷諔?zhàn)爭時期,任山東蘇魯支隊政治部敵工股股長兼特務第二大隊政治委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膠東軍區(qū)政治部聯絡部副部長,華東野戰(zhàn)軍第十三縱隊政治部聯絡部副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南京警備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qū)公安部隊師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敵工部敵工處處長。曾經擔任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全國政協常委臺港澳僑聯絡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十三大、十四大代表,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2018年9月7日,在北京解放軍總醫(yī)院逝世,享年97歲。
肅立在鮮花叢中的楊斯德遺像前,凝視著老將軍的微笑良久,深深地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還是不想離開,還是想再看一看他那熟悉的笑容,似乎感覺到他要說些什么,他在跟我說些什么……
他的夫人夏南述說了我們最關心、也最想知道的情況:“他已經臥床很久了!好在他走得很安詳,只給我說了一句話‘謝謝’,就不說了,我再叫他時,監(jiān)測儀上顯示出他的心臟漸漸停止了跳動……”
哦!“謝謝!”這是老將軍的心聲,這是老將軍彌留之際感情凝聚的迸發(fā),這是老將軍的遺言!無疑,是在感謝與他晝夜相伴、患難與共的夫人,是在感謝他身邊忠誠的公務人員,是在感謝醫(yī)院、醫(yī)務人員。但,還不止于此,僅憑筆者有幸同楊老多年的交往中,深感還有更廣闊的含義,更深邃的寄托,更寶貴的精神。
楊斯德是位傳奇將軍,是位統(tǒng)戰(zhàn)勛將。戰(zhàn)爭年代,他作為陳毅的代表,深入到國民黨軍內部,策動起義,在解放軍贛榆、萊蕪戰(zhàn)役和淮海戰(zhàn)役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多次榮立戰(zhàn)功。和平時期,他作為鄧小平、鄧穎超的代表,多次與臺灣地區(qū)領導人晤面,為海峽兩岸的“三通”、為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做了大量的關鍵性工作,受到中央領導的稱贊。他離休之后,又十分關心家鄉(xiāng)的建設,在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和文化教育等方面也傾注了大量心血,平時為家鄉(xiāng)求助者,總是熱情接待、有求必應。
就是這樣的一位長者,一位老將軍,在家鄉(xiāng)縣委、縣政府幾次舉辦的答謝座談會上,他都是連聲感謝縣領導的關心、感謝家鄉(xiāng)各級領導造福于鄉(xiāng)里、感謝家鄉(xiāng)杰出人才為國家爭光,等等。講話時他總堅持站著,他說“站著更能表達我對家鄉(xiāng)、對大家的感謝和尊重!”
筆者承蒙楊老和夫人的信賴,有幸成了他回憶錄和不少詩詞作品的第一讀者,他的詩中多有感謝,感謝醫(yī)生的、感謝護士的、感謝朋友的,更有感謝組織、感謝黨、感謝祖國的。
“謝謝”已成了他的口語,已成為他的習慣,更是他的心聲。最后的一句“謝謝”,既體現了他當時激動或感動的心情,又反映出他向來謙虛、禮敬的美德,還展示出他一貫平易、親和的態(tài)度,更蘊含著布衣心理、公仆精神和毫無特殊的意識,對于一切獲得都應感謝,對于一切付出和奉獻,都是應該,都是義務。也正是因此,他才有:戰(zhàn)爭年代變敵為友的本領,和平時期化難為易的作為,離休之后夕陽更紅的魅力!這不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共產黨人優(yōu)良作風有機統(tǒng)一的結晶嗎?從中不能悟出做人之道、處事之道、成功之道嗎?這不就是崇高嗎?平凡中的偉大,質樸中的崇高!
因此,我說:“謝謝!”是楊老將軍的遺言,更是留給今人、后人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