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指向季節(jié),與文章主旨關聯(lián)不大。
“年久失修的烤箱”,比喻不恰當。
“東半球”表述不當,與地理常識不貼合。
第1節(jié)末句句式雜糅。
第2節(jié)和第3節(jié)銜接不自然,缺少過渡。酒店內外的環(huán)境描寫不夠精致,條理性也不足。
對游客的評價不宜言辭過激。
“景象”前用多重修飾語,表意繁瑣。
太陽宛如一架年久失修的“烤箱”,沒完沒了地揮霍著熱量,仿佛要把整個東半球都蒸干。五年前,也就是這樣的一個夏天,我來到了馬來西亞的沙巴島。也許是大海吸去了一點熱量,熱帶的人民好客,以及“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美景。
今年夏天,剛結束學期最大挑戰(zhàn)的我得到了個好消息:暑假去沙巴島玩。頓時,記憶中那已略顯褪色的場景,仿佛重新煥發(fā)了生機,全都浮現(xiàn)在我心頭了——水中五彩斑斕的熱帶魚,日落時美麗的逆光,不時鉆入水中捕食的海鳥。
才進那隱蔽在層層深山中,背山面海的酒店,記憶中的寧靜就被鼎沸的人聲打破,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包小包的行李,毫無顧忌的喧嘩,就連昔日滿地泥濘的林中花徑,也被拓寬成了柏油大道。更令人震驚羞愧的是那些人操著一口純正的中國話,難道現(xiàn)在我們國家的游客素質都那么低下么?望著已物是人非的酒店,我心底的興奮逐漸消退,這還是原來的小島么?我不禁喃喃自語。
好不容易終于進房間放置好了行李,我換上了泳衣,涂上了防曬霜,沖向了海灘。才奔上沙灘,我就差點被撞倒——一群游客把沙灘摩托開出了場地,沖進了沙灘。他們互相比拼著速度,一路呼嘯,喧嘩著沖向了遠處。再重新看向海邊,記憶中,海風吹拂著臉龐,碧藍的海浪夾雜著少許的白沫一層層地沖上沙灘的景象早已不復存在。游人們擠滿了近岸的每一分地,海浪還未涌至沙灘,便被人墻擋了下來,調皮的孩子們用小網兜捕捉了巴掌大小的魚,互相投擲著,嬉鬧著。礁石溝被形形色色的垃圾所填滿,不時,還能看見一些死去的小魚。
沙巴島原本應該充滿了濃濃的異國風景,以及慵懶愜意的夏日情懷,可游人的紛至沓來愣是把這個風景勝地變成了喧鬧的游樂場。今日的喧鬧取代了往日的鳥鳴,磨滅了美景。短短十載春秋,便讓小島從此再無寧靜,我們這樣做,真的對么?
“十載春秋”與第1節(jié)中的“五年前”矛盾。
文章以兩次去沙巴島游玩的見聞感受作對比,反映了自然環(huán)境遭人類破壞這一社會問題,表達了小作者對人類自身行為的反思。這其中,有旅游景區(qū)開發(fā)管理者的責任,更有許多不文明游客的責任。小作者目光敏銳,思考深刻,發(fā)問有力。美中不足的是語言表達有多處不夠準確、簡練、順暢,甚至有語病現(xiàn)象。此外,文題中的關鍵詞指向了季節(jié),不能充分揭示文章主旨。
1.文題中的關鍵詞不應指向季節(jié),而應指向沙巴島的變化及現(xiàn)狀,從而更好地揭示文章主題。
2.行文上首先要力求準確規(guī)范,經得起語法、邏輯和意義上的推敲。其次,要力求自然、順暢、簡潔。如果需要表達的意思較為復雜,建議使用多個短句靈活表達,不要將多個意義雜糅在一個長句中。
3.句子的長短、標點的使用,應與朗讀時的呼吸節(jié)奏“合拍”,長短搭配,誦讀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