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語中,人們經(jīng)常用成語“爛醉如泥”來形容一個人由于飲酒過量而醉得癱(tān)成一團的樣子。許多人在讀到、聽到或用到這一成語時也往往會望文生義,以為成語中所說的“泥”就是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那種由水和土混合而成的泥,甚至許多詞典中也都將其直接解釋成“爛泥、稀泥”。這種解釋看似通順合理,其實是不確切的。
這里的“泥”并非指泥土,而是傳說中生活在海里的一種蟲子,這種蟲子沒有骨頭,離不開水,一到陸地上就會“失水而醉”,跟人醉倒的樣子一樣。古代典籍中“醉如泥”這幾個字非常常見,“泥”指的都是“泥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