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吳應海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痹趯懽鬟^程中,如果能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就能引發(fā)讀者共鳴,從而取得更好的表達效果。那么,我們在寫文章時,如何巧妙抒情,用真情打動讀者的心呢?
人類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擁有了豐富的情感。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tài)度體驗,個人層面上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方面,社會層面上包括親情、愛情、友誼、愛國、愛自然等方面。寫作之初,你必須要為自己的作文定下情感基調(diào),這樣才能在行文過程中融情于中,巧妙抒發(fā)。
怎樣確定文章中的“情”呢?一種方法是根據(jù)文章的主旨進行確定。比如你身處異地,想寫一篇回憶家鄉(xiāng)的散文,那就可以用“思念”之情作為文章的情感主調(diào)。像《土地的誓言》一文,作者在寫作之前先明確了“愛國”這一主題,隨后在文中抒發(fā)了對國土淪喪的壓抑之感和對故土的深深眷戀之情,特別感人。
另一種方法是根據(jù)素材確定情感。比如你剛剛隨父母游覽了風光如畫的黃河,為黃河波瀾壯闊、氣吞萬里的氣勢所深深嘆服,想就此寫一篇抒情散文,那就可像《黃河頌》那樣,抒發(fā)對黃河、對祖國山河、對中國人民的贊美之情。
需要提醒同學們的是,作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是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甚至還可以是變化的情感。
無論在什么文章中,真情實感的抒發(fā),都不能憑空而造,而應有所依托。一般情況下,抒情載體有兩大類型,一是以某種抽象的概念作為情感觸發(fā)體,有感而發(fā),表達真情。二是通過描寫真實的人、事、景、物,觸發(fā)內(nèi)心真情,這種載體最常見。
這里需要提醒同學們的是,情感的抒發(fā)講究水到渠成,因此,大家在抒發(fā)真情時,一定要事先選擇好抒情載體,反復“蓄勢”,然后自然流露,也可強烈表達,感染讀者的心。
先來看兩個抒情片段:
片段一:媽媽,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候,你可知道,我是多么想你。多么希望你此刻就在身邊,攬我入懷。
片段二:天空那輪圓月,多像遠方媽媽慈祥的臉龐??!
兩段文字寫的都是思念母親的情感,但前者直接,后者含蓄,抒情方法顯然不同。片段一被稱之為直接抒情,片段二被稱之為間接抒情。
所謂直接抒情,即在繪景、寫人、敘事的基礎上,在感情達到熾熱程度時,直截了當?shù)匕褍?nèi)心強烈的感情傾吐出來。比如《黃河頌》中“這里,我們向著黃河,唱出我們的贊歌”一句,詩人就直截了當?shù)厥惆l(fā)了對黃河的贊美之情。
所謂間接抒情,即在行文中隱含自己的情感,憑借描述人、事、景、物來傳情達意,讓感情有所依附。常見的間接抒情方法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等。
一是起筆抒情,營造氛圍。即在文章開頭,用飽含深情的筆觸抒發(fā)某種情感,為全文營造一種濃郁的情感氛圍,同時起到激發(fā)興趣、引發(fā)下文的作用。比如《土地的誓言》中的第一句話:“對于廣大的關(guān)東原野,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p>
二是文中抒情,有感而發(fā)。即在行文過程中,抓住那些令人感動的關(guān)鍵性情節(jié),或者特別的景物,適時直抒胸臆,把內(nèi)心的強烈感受表達出來,以此打動讀者的心。這在許多文章中都能找到。
三是結(jié)尾抒情,余味久遠。即以抒情句作為文章的結(jié)尾,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點明、升華文章主旨,形成一種余味悠長的意境。比如《黃河頌》的結(jié)尾。
其實,作文中的抒情,許多時候都是單獨的,是彼此照應的。也就是說,在同一篇文章中,可以多處抒情,形成情感線索,串聯(lián)起全文內(nèi)容。
作家林清玄說:“好作品不是文字本身,而是從感情開始,有真感情才會有好文章。如果你是沒有感情的人,那你就不要寫作?!钡竿瑢W們在寫作文時,能綜合運用上述技法,把自己的純真情感抒發(fā)出來。切忌違背初心,裝腔作勢,“為賦新詞強說愁”,那種虛情假意,只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