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天心區(qū)青園小學四年級 許宸瑞
生活中有很多“讓”,我學習了幾個關于“讓”的故事,深刻地理解了“讓”的含義。
首先,我讀懂了“謙讓”。孔子是個大學問家,有一次,他坐馬車路過一個“泥城”。這個“泥城”是幾個小朋友砌的。他們想讓小朋友讓路,可是其中一個叫項橐(tu ó )的小朋友就是不讓。
項橐說:“從來只聽說過車讓城的,沒有聽說過城讓車的。我為什么要讓您的車呢?”大感驚異的孔子連著問了他幾個問
題,他都對答如流??鬃佑X得項橐非常厲害,于是就繞路而行了。我覺得孔子很謙虛,因為他懂得謙讓,才讓大家更尊敬他。
接著,我讀懂了“退讓”。漢代有兩個大臣名叫公孫弘和汲黯。汲黯在漢武帝面前說,公孫弘生活節(jié)儉是沽名釣譽。
漢武帝找到公孫弘,問:“你生活節(jié)儉是真的嗎?”公孫弘
說:“是真的。”漢武帝又問:“汲黯說你生活節(jié)儉是沽名釣譽,是真的嗎?”
公孫弘說:“是真的。”公孫弘的真誠和真實感動了漢武帝,此后漢武帝更加信任公孫弘了。由此可見,以退為進,退讓可以讓你贏得勝利。
生活中的“讓”無處不在。如果你學會了“讓”,你的生活會更加美好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