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縱縱橫橫話花燈

        2018-11-30 02:42:04喬嘉瑞
        邊疆文學(文藝評論) 2018年11期
        關鍵詞:花燈昆明云南

        喬嘉瑞

        俗話說:“北有秧歌,南有花燈”。這里說的“花燈”,是指歌舞性質(zhì)的花燈,即是在諸如元宵燈節(jié)時的歌舞表演。而本文談的“花燈”,指的則是由“花燈歌舞”形態(tài)發(fā)展成“花燈戲劇”形態(tài)的花燈。2006年6月10日是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chǎn)日”,此前經(jīng)國務院批準,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正式公布。在10大類518項遺產(chǎn)名錄中,傳統(tǒng)戲劇以92項入選,數(shù)量名列名錄榜首,其中即有“貴州思南花燈戲”和“云南玉溪花燈戲”。兩年后的2008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云南花燈戲”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保護范圍是“云南全省”。在此,國務院是把云南花燈納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統(tǒng)戲劇”行列加以保護的,這也正是本文的閑話前提和漫談根基。

        一、云南花燈探源

        云南花燈和貴州花燈、四川花燈一樣,都是發(fā)軔于燈會、社火以及人民大眾田間地頭的勞作歌舞。社火基本上是祭祀性的,燈會基本上是非祭祀性的。社火源于祭社,祭社就是祭“社神”,《說文解字》說:“社,地主也,從示土”。社神也即土地之神。祭社就是為農(nóng)事祈禱,求社神保佑五谷豐登。祭社的時候,伴有歌舞儀式活動,后也有雜耍鼓樂加入,這種活動就稱之為“社火”。燈會源于燈節(jié),燈節(jié)是怎么來的,諸家說法不一,但基本傾向于源于正月十五的上元節(jié)(又名元宵節(jié))。東漢以來,元宵張燈便是節(jié)日的重要內(nèi)容,并逐步由宮廷走向民間。唐代元宵前后三天列為國定假日,官署停止辦公,“敕許金吾弛禁,以觀燈”。北宋初年,宋太祖下詔,把放燈三夜增至五夜。唐宋兩朝皇帝都在“御樓觀燈”,以示“與民同樂”。燈節(jié)的燈有一個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過程,先為物質(zhì)的燈,這主要懸掛于街坊樓臺,令游人觀賞,后發(fā)展到以人扮燈,進行燈的內(nèi)容表演。如“八仙過海燈”,就由八人扮成八仙,裝以燈飾,進行過海表演。這種燈輪下的踏歌,伴之以“奇術異能,歌舞百戲”,也即稱之為燈會。至于人民大眾田間地頭的勞作歌舞,它自古就有,是藝術起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不斷發(fā)展變化,也是現(xiàn)代舞臺歌舞藝術的母體之一。

        說云南花燈起源于社火、燈會。那么,云南地區(qū)何時有燈會和社火呢?據(jù)有關專家考證,明代以前,云南少數(shù)民族有祭祀土神的習俗,但社火與燈會皆為明代才傳入云南,明代滇人李楨在《楊林元夕》一詩中說:“邊城無處看燈來,月皎云空絕塵埃,憶在江南逢此夕,謳歌處處沸樓臺”便是例證。這指的是滇中一帶的景象,到清代康乾以后,云南各地的燈節(jié)社火活動才開始廣泛流行。社火燈會對云南花燈形成影響的直接例證如:清康熙年間修訂的《祿豐縣志》記載,“元宵張燈三日,士庶會構燈棚,十六日邀縣令各官宴飲,百姓兒童扮[采茶],鳴鑼擊鼓,官民同樂畢,同步星宿橋,俗名走百病”。又如清順治時人陳鼎在《滇黔游記》中說:“滇中民族雜甚……但漢夷兩族都喜歌唱舞蹈,每屆春節(jié),必多就春場,聚集多人,相對而歌,相對而舞,歌時間以弦索笙笛,聲尤靡靡可聽,舞則導之以鼓,樸樸通通,饒有意味。如歌舞以夜,則耀以燈炬,名曰唱燈”。同時,明清時江南小曲的傳入,也對云南花燈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清雍正時人吳應枚在《滇南雜吟三十首》中有詩云:“嗚咽蘆笙和口琴,依稀聲調(diào)雜南音,新腔草竿何須打,莽仗于今革盡心?!痹娭刑岬降摹按虿莞汀?,也即“打棗竿”,這是江南一帶傳入云南的“吳腔子夜歌”,演變成了傳唱多年的花燈傳統(tǒng)曲牌,可見明清時曲與云南花燈的淵源關系。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明清時傳入云南的燈會,社火以及越調(diào)吳歌等江南時曲,與云南本地的民情風俗民間歌舞相結合,便逐步形成了歌舞形態(tài)的花燈藝術。當然,它在發(fā)展的進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從其他姊妹藝術中吸取營養(yǎng),借鑒創(chuàng)造,但它的主要來源,是民間的祭祀歌舞和非祭祀歌舞,則是毫無疑問的。至于戲劇形態(tài)的云南花燈藝術的形成,應是在清王朝平定吳三桂叛亂之后的乾隆時期到道光年間。

        乾隆時期至道光年間,是中國戲曲的大變革時期。彼時雅部昆曲開始衰微,花部亂彈紛紛崛起。各地的戲曲聲腔也不斷傳入云南。在這個時期中,云南花燈里程碑式的大變化就是歌舞形態(tài)向戲劇形態(tài)轉(zhuǎn)化并完成變化。乾隆初期,久居昆明的倪悅在其《文集》中寫道:“去年夏,客建寧(今曲靖)見村優(yōu)演劇,始而憨童娶婦,繼而黠女潛逃,或誘于逆旅,或竊于門戶,或盲而捫,或乞而舞,秧歌稻鼓,楚咻秦鳴,無不雜然并出,風雨爭鳴,其將卒也,瞎雄乞牝,嬲而下場。”其中“楚咻秦鳴”指的是楚腔秦腔類的花部亂彈戲;“秧歌稻鼓”指的則是小調(diào)戲和民間歌舞小戲?!昂┩D”就是今天花燈舞臺上仍在演出的《傻子成親》《包二回門》,“誘于逆旅”也就是小戲《搶雨傘》。到同治年間,元謀縣知事王戩谷在《燈詞》中寫道:“父子天倫本至親,蘆花深出倍情深,愧余萬里成漂泊,夢里還家拜二人?!边@里說的就是花燈演出的《蘆花記》故事。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歌舞形態(tài)的花燈由中原興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傳入云南則有五六百年的歷史,而戲劇形態(tài)的花燈藝術發(fā)展至今,也就是近二百年左右的歷史。常聞人言,云南花燈歷史悠久,它比滇劇和京劇的歷史還長,至今已有五六百年。那是把花燈歌舞與花燈戲劇混為一談了。

        二、云南花燈中的昆明花燈

        上文提到花燈藝術源于社火、燈會及民間歌舞。社火、燈會于明代傳入云南,元代以降,昆明即是云南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中心,且不說社火、燈會傳入云南的最早地區(qū)是哪里,但可以肯定地說,歷史上昆明地區(qū)的社火與燈會最為盛行應是不爭的事實。由昆明輻射全省,社火、燈會越過元江、紅河、瀾滄江;飛上蒼山,烏蒙、哀牢山,在三迤大地扎根開花結果,并與當?shù)氐拿耖g歌舞,俚曲俗調(diào)相結合,形成了既有云南共性,又具地域特征的花燈藝術。這種各地形成的花燈藝術現(xiàn)象稱之為云南花燈的分支。

        以地域劃分,云南花燈可分為四個分支,滇中分支,包括昆明花燈,呈貢花燈;滇南分支,包括建水花燈,玉溪花燈;滇西分支,包括姚安花燈,彌渡花燈;滇東北分支,包括曲靖花燈,巧家花燈,等等。這些花燈,有趨同的一面,即劇目相同、舞蹈相同、曲牌相同、語言相同,這是云南花燈區(qū)別于外省花燈的共同點;又有相異的一面,即舞蹈與歌唱方面有地域化和少數(shù)民族化的標識,最典型的例證莫過于建水花燈,它的彝族風格十分濃郁。無論是趨同還是相異,它們都統(tǒng)一融匯在云南花燈這個大家庭中。

        得風氣之先的昆明,是云南花燈自形成以來的核心區(qū)域,全省的各花燈支系,要在全省范圍內(nèi)發(fā)生影響,就得進入昆明,先在昆明形成影響,才能波及全省,產(chǎn)生轟動效應。這樣一個事實,使得昆明花燈既常常吸收省內(nèi)各花燈支系之長,又常常影響全省的各支系花燈發(fā)展??陀^上昆明成了全省花燈藝術的中心,而昆明的花燈藝術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著全省花燈發(fā)展潮流。從近二百年的云南花燈發(fā)展來看,昆明花燈具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傳承的劇目和曲牌最多。花燈屬于小調(diào)類劇種,傳統(tǒng)劇目不像京、滇劇那樣有“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是列國”之稱,但從它保留下來的明清劇目和明清時曲來看,在全省的各花燈支系中,它是最多的。明清時曲如《金紐絲》《倒扳漿》《桂枝兒》《打棗竿》《哭皇天》《寄生草》等;明清劇目如《開財門》《朱買臣休妻》《打花鼓》《三訪親》《玉約瓶》《打魚》《七星橋》《九流鬧館》《安安送米》《趙匡胤打棗》等。這些曲牌和劇目今天仍然在昆明乃至全省流行。

        二是促進了“玉溪新燈”的形成和孕育了“抗戰(zhàn)花燈”的誕生?!坝裣聼簟焙汀翱箲?zhàn)花燈”是云南花燈發(fā)展史上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重要事件,這兩件大事與昆明花燈密切相關。20世紀初,玉溪城鄉(xiāng)市民階層興起,知識分子介入到花燈創(chuàng)作演出中,這些劇目貼近實際,反映現(xiàn)實生活,使玉溪花燈率先擺脫了與農(nóng)事緊密相連的歌舞形態(tài)和小戲形態(tài),面貌為之一新,受到人民群眾普遍歡迎,被稱之為“新燈”。如:《出門走廠》《雙接妹》《蟒蛇記》《董永賣身》《白扇記》等劇目,在藝術上的最大特點是極大地增強了戲劇性。“新燈”走進昆明,迅速與昆明的花燈藝人打成一片,促使新燈發(fā)展形成了波及全省的潮流。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云南戲劇工作者王旦東等組織成立了“云南農(nóng)民救亡燈劇團”,他們以玉溪新燈為基礎,編演抗日劇目如:《張小二從軍》《槍斃羅小云》《新投軍別窯》等,在昆明連演六十多場,場場爆滿,創(chuàng)造了昆明(云南)花燈有史以來的演出盛況。這現(xiàn)象被稱之為“抗戰(zhàn)花燈”。“抗戰(zhàn)花燈”貼近實際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拓寬了昆明(云南)花燈現(xiàn)實主義的發(fā)展方向。這是昆明花燈的光輝一頁。

        三是佳作不斷,代有傳人。以昆明為中心的云南花燈藝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是自生自滅,幾經(jīng)興衰,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則是迎來了黃金般的發(fā)展機遇期。20世紀50年代初期,昆明地區(qū)成立了昆明人民燈劇團,后在此基礎上擴建成云南省花燈劇團,50年代中期又成立了昆明市花燈劇團。有了組織保證,使花燈藝術得以健康有序地傳承創(chuàng)新,開拓向前。我們知道衡量一個劇種是否興旺發(fā)達,有兩個突出的標志,一是不斷推出優(yōu)秀作品,二是不斷涌現(xiàn)優(yōu)秀人才。就這兩方面而言,昆明的花燈,包括省、市花燈劇團做得都非常好,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劇目方面,20世紀50年代的《大茶山》 《三訪親》 《探干妹》《鬧菜園》《紅葫蘆》《孔雀公主》《依萊汗》等,60年代的《蕎花》《李大爹學文化》《紅珊瑚》《啞姑泉》等,70年代的《報春花》《張燈結彩》《老牛筋相親》《狀元與乞丐》等,80~90年代的《斬竇娥》《傣女莫恩帥》等,這些劇目或改編,或移植,或自創(chuàng),均在全省、有的甚至在全國均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后,自創(chuàng)的劇目如《玉海銀波》《小河淌水》《石月亮》《云嶺華燈》《梭欏寨》等,均是高質(zhì)量的花燈藝術品,均榮獲了國家級的獎勵,使云南花燈不斷走向全國。

        人才方面也是碩果累累。編導方面,如:金重、楊明、戴旦、黎方、張一帆、張滄、甘昭沛、黃自廉、羅仕祥、趙劍華、孫晉昆、魏東、周培民、杜桂甲、楊虎;音樂唱腔設計方面,如:尹釗、陳源、蘇慶煌、賀裕昌;演員方面,如:史寶鳳、袁留安、張惜榮、黃仁信、張兆祥、馬正才、夏曼遷、張瓊華、葉玉華、王玉霞、黃美蓉、熊長林、李愛荒、李丹瑜、馬玉潔、高愛潔、黃宣弘、黃紹成、金立敏、妥抱融等。這些人才或名滿全市,或馳名全省,或飲譽全國,他們是昆明(云南)花燈的代表(掛一漏萬,許多名家沒有列上),每個人都有一段獻身花燈的精彩故事,尤其是楊明、金重、袁留安、史寶鳳諸大家,他們對花燈的貢獻是劃時代的,限于本文的體例,在此就不一一講來。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昆明(云南)花燈的總體藝術水平,無論是編劇、導演,還是演員,在全國的小調(diào)類新興劇種中是名列前茅的。建國十周年之際,云南省花燈劇團還應邀三進中南海演出。當時,剛從民間曲藝“二人轉(zhuǎn)”發(fā)展為吉林“吉劇”和黑龍江“龍江劇”的劇團,曾不遠千里專程到昆明向省花燈劇團學習取經(jīng),借鑒云南花燈的表演形式和手段。這說明,昆明(云南)花燈劇在當時由“秧歌”類和“花燈”類發(fā)展成為小調(diào)類新興劇種的全國戲曲大家庭中,是相對成熟和先進的。這也見證了昆明(云南)花燈的一段歷史輝煌。

        以上三點概括講述的是昆明(地區(qū))花燈與全省各支系花燈相比的特點,主要指的是專業(yè)花燈藝術。那么,昆明地區(qū)的業(yè)余花燈活動又是怎樣的一種狀況呢?在此,筆者想起了30年多前的一段往事。即是1985年,當時系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西方文論和藝術大量引進,經(jīng)濟大潮興起,流行歌曲涌來,錄像廳、健美館遍地開花,歌星舞星表演,國手拳王比賽吸引著國門初開時人民群眾的眼球,傳統(tǒng)藝術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花燈也不例外。于是有人斷言,傳統(tǒng)藝術是“夕陽藝術”,朝不保夕,“土俗的花燈藝術要滅亡了”!當時我國著名戲曲史論家,中央戲劇學院戲文系主任祝肇年教授正應邀在昆明授課。休息日,學生陪同祝教授游翠湖和西山,在翠湖的柳堤畔,在西山的亭臺中,絲弦盈耳,曲聲不斷,一群群老人或演唱,或伴奏,或舞蹈,怡然自得地在交流演出,圍觀者甚眾,他們唱的是花燈,是花燈的《金扭絲》《倒板漿》《紡紗調(diào)》……演者觀者盡情盡性,那般情景真是其樂融融。祝教授被吸引住了,他問同學們這是什么?眾口齊聲回答:是在唱花燈。“不!”祝教授說,“這是人間仙境,天籟之音!”

        回到北京后,祝教授在北京市文化局主辦的戲劇刊物《新劇本》上撰文描繪了昆明百姓唱花燈的熱鬧景象,并論述道:“這現(xiàn)象十年二十年不會消亡,四十年五十年還要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因為老百姓喜愛的戲曲已經(jīng)在老百姓心中扎了根,這是傳統(tǒng)文化獨特的傳承方式和現(xiàn)象?!闭\哉斯言,歲月如流,如今30年過去了,祝肇年教授已經(jīng)作古,但教授對“花燈藝術二十年不會消亡,五十年還要發(fā)展”的論斷卻穿透歷史,閃閃發(fā)光。今天在盤龍江邊,在翠湖公園,在金殿,在西山,在昆明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四河六壩,群眾性的花燈演唱不是日日可見,從未間斷嗎?俄羅斯諺語說得好:“一切都會過去,只有真理留著?!比隃婧IL?,昆明市發(fā)生了多大的變化,但群眾性的花燈演唱現(xiàn)象依然故我,并不斷發(fā)展。這些充分表明,昆明(云南)花燈源遠流長,它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不但不會消亡,還要迎來更大的發(fā)展。

        此外,新時期以來,昆明地區(qū)的群眾性花燈創(chuàng)作與演出也十分活躍,自創(chuàng)的花燈小戲《鄰居、種雞、雜毛雞》和《豆腐莊》榮獲國家文化部“群星獎”金獎和銀獎就是例證。

        三、云南花燈是云南人民的鄉(xiāng)音

        “千只金鳥鳴銀山,怎比鄉(xiāng)音一字親。萬把絲竹歌一曲,怎比鄉(xiāng)音語半聲”。這是著名詩人李學鰲歌詠鄉(xiāng)音的名句。把它拿來比喻云南花燈也是十分貼切的,云南人民對花燈耳熟能詳,花燈就是云南人的鄉(xiāng)音。

        1984年春,拙作《武侯渡瀘》被云南省京劇院搬上舞臺,同年進京演出?!段洹穭懙氖鞘駶h時期,諸葛亮“五月渡瀘”“七擒孟獲”“安定南中”的故事。經(jīng)辛亥革命老元戎李根源之子、時任北京圖書館《文獻》雜志主編李希泌先生引見,我謁拜了剛從海外歸國不久、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的繆云臺老人。由李希泌先生陪同,繆云臺老人觀看了《武》劇的演出。

        由于是云南的劇團,演的又是發(fā)生在云南歷史上的故事,繆云臺老人感到十分親切,一日便約我到他坐落在北京東城區(qū)崇文門外的家中做客。從《武》劇說起,繆云臺老人先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云南的京劇,談到抗戰(zhàn)時期,京劇在云南的一時之盛,接著談到滇劇和花燈,他說,滇劇和花燈都是云南人的鄉(xiāng)音,最能勾起遠離家鄉(xiāng)的云南人對云南的思念。于是老人唱起了滇劇《八郎回營》,此劇寫楊八(延順)失落遼邦,回營探母事,也哼起了昆明地區(qū)最為流行的花燈曲調(diào)《金扭絲》。老人說,閑暇的時候,也總愛哼一哼云南的家鄉(xiāng)戲,并囑我為他找一些滇劇和花燈名家的錄音磁帶,以便聆聽。這是花燈讓老人記起了鄉(xiāng)愁。

        1995年11月,首屆中國京劇節(jié)在天津舉行。當時我在云南省京劇院任副院長,為創(chuàng)作我省的京劇新劇目,我院特別邀請了金重老師去天津參加盛會,觀摩學習。當時金重老師已75歲高齡,為什么受邀呢?因為金重老師是我省著名的劇作家,在京劇、滇劇、花燈劇創(chuàng)作方面均有建樹,關肅霜老師的代表作《黛諾》就是由他執(zhí)筆創(chuàng)作的。到了天津我們住在津東賓館,一日在賓館中我遇到了內(nèi)蒙古京劇團團長、著名劇作家趙紀鑫先生。飲譽全國的京劇《草原英雄小姐妹》就出自趙先生之手。1964年,在全國京劇現(xiàn)代戲觀摩演出大會上,《草原英雄小姐妹》和《黛諾》均是倍受贊揚的好戲。我與趙紀鑫先生作為各自院團的領隊于1987年全國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選賽時結識,此后交往頗多。

        當我告知趙紀鑫先生《黛諾》的執(zhí)筆作者金重老師也到天津觀摩學習的消息后,趙紀鑫先生非常高興,一定要去拜望金老師。敲開金老師下榻的房門,我介紹了他們相互認識,因為1964年現(xiàn)代戲會演時,他們并沒有過交往,此次在津東賓館是初次見面。金老師年長趙紀鑫先生整整20歲,趙紀鑫先生驚呼金老師神采奕奕,思維敏捷,毫無老態(tài)。趙紀鑫先生對金老師寫的《黛諾》唱詞倍加贊賞,說話間,張口念出了《黛諾》的著名唱詞:“人說景頗山上云霧深,云霧深處有苦情。山中苦竹知多少,我是那滿腹苦水竹一根……”。

        趙紀鑫先生以為金老師是專門寫京劇的劇作家,我對他說,金老師云南的戲曲劇種都寫,主要還是寫花燈;趙紀鑫先生又以為金老師是云南人,我又對他說,金老師祖籍廣東,生長貴陽,是真正的云南外省人。趙紀鑫先生稱贊金老師一個外省人,扎根云南,寫云南的戲?qū)懙萌绱说暮?,令人欽佩。金老師說:“我的創(chuàng)作從云南起步,主要是寫花燈?;粼从诿耖g,是鄉(xiāng)土藝術,是一個富礦,我不斷從中獲取創(chuàng)作靈感。云貴高原是一家,我已經(jīng)把自己當成了云南人,把花燈視為鄉(xiāng)音了。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走到哪里,我說的都是云南話,也稱自己是云南人。”

        繆云臺老人和金重老師都把云南花燈稱之為鄉(xiāng)音,并非是一時信口,而是歷經(jīng)滄桑的老人對花燈的禮贊,對云南的深情、對鄉(xiāng)愁的記憶。

        四、名人與花燈

        清代大詩人袁枚寫過這樣一首詩:“江山也要偉人扶,神化丹青即畫圖。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才覺重西湖?!边@寫的是偉人岳飛、于謙與西湖的關系。壯麗的河山需要偉人扶,文學藝術中的云南花燈,也需要名人的關心和支持。反過來說,偉人也需壯麗的河山平添胸中的豪氣;名人也可從花燈藝術中記起鄉(xiāng)愁和獲取靈感。

        偉大的人民音樂家聶耳,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曲作者。他祖籍玉溪,生于昆明。他的音樂才能有其天賦的一面,當然更有后天的努力和轉(zhuǎn)移名師。不敢妄評云南花燈與他的創(chuàng)作多么密切,但可以肯定地說,他曾經(jīng)從云南的民間音樂,包括花燈音樂中汲取了創(chuàng)作的素材。20世紀30年代初,他離開云南已經(jīng)多年,在寫給家里的一封信中他這樣寫道:“現(xiàn)在我在中國的各地民間歌謠上下一番研究,請三哥為我收集一些寄來,不論什么小調(diào),洞經(jīng)調(diào)、山歌,滇戲牌子都要。千萬急?。 边@里說的小調(diào),也即是花燈調(diào)。作為云南人,他對家鄉(xiāng)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創(chuàng)作的歌曲《茶山情歌》就是運用了云南花燈的曲牌《玉娥郎》。而成立于抗戰(zhàn)時期的“云南農(nóng)民救亡燈劇團”在創(chuàng)作抗戰(zhàn)節(jié)目時,又把他的《義勇軍進行曲》引進花燈音樂,創(chuàng)作了新的花燈調(diào)《復仇調(diào)》,抗戰(zhàn)中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這是花燈與名人的相互激勵。

        我國話劇的奠基者之一,著名戲劇家洪深先生,抗戰(zhàn)時期曾在昆明從事抗戰(zhàn)戲劇活動,同時他也深入了解了昆明花燈,對“抗戰(zhàn)花燈”頗有研究,在《抗戰(zhàn)八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一文中,他寫道:“在云南鄉(xiāng)村,流行一種戲曲,名花燈戲,抗戰(zhàn)開始后,云南本省的戲劇作者,曾編有《張小二從軍》《槍斃羅小云》等抗戰(zhàn)燈劇,下鄉(xiāng)宣傳。”寥寥幾字記錄下了云南花燈在抗戰(zhàn)中的業(yè)績,這段歷史,既可寫進中國戲曲史,更應寫進抗戰(zhàn)戲劇史。

        與云南花燈關系最為密切,也可以說對花燈研究最為系統(tǒng)的文化名人當數(shù)著名教授徐嘉瑞先生。徐先生生前曾任云南省教育廳廳長、云南省文聯(lián)主席和中國作家協(xié)會昆明分會主席,70多年前他寫的那本《云南農(nóng)村戲曲史》,實際上就是云南花燈史,其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都很高,學術界認為是研究中國地方戲曲的開山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南開大學任教的李何林教授當年曾評價這本著作說:“在王國維先生的《宋元戲曲史》未問世以前,中國戲曲沒有‘史’;現(xiàn)在也同樣可以說,徐嘉瑞先生的《云南農(nóng)村戲曲史》未出版以前,中國地方性戲曲也是沒有‘史’的?!毙煜壬倪@本著作在全國影響很大,在通訊不甚發(fā)達的六七十年以前,許多人就是通過這本書認識云南花燈的。理論是行動的指南,今天云南的花燈藝術要發(fā)展,要傳承創(chuàng)新,這本書仍然具有理論與實踐的指導意義。

        中國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先生,不但是表演藝術家,而且還是戲曲教育家。20世紀50年代初期,他曾率團到昆明進行慰問中國人民解放軍演出。除將“程派”藝術完美地奉獻給昆明觀眾和駐昆子弟兵外,他曾對云南戲曲作了調(diào)查,在《西南記行》和《西南之行記》兩篇文章中,程先生說:“云南的地方戲有滇戲,花燈兩種,滇劇流行在城市,花燈流行在民間?!颇细鞯囟加谢?,形成也互有不同,在音樂上也有許多的派別。”“云南的花燈戲,是一種很豐富的民間藝術,差不多各縣都有,而且每一地,有一地方的特殊風格?!庇终f:“云南的花燈,實在就是湖北及各地的花鼓?!背滔壬鷮υ颇匣舻难芯渴峭笍氐?,他把“花燈”比作“花鼓”,真是準確無誤,因為“花燈”和“花鼓”,包括“采調(diào)”和“采茶”,都是在社火、燈會基礎上發(fā)展成戲曲的。這為我們從全國的角度研究花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961年,國務院副秘書長齊燕銘受命兼任文化部副部長,主持文化部日常工作,他1月份到任,就根據(jù)周總理的要求,以文化部名義分批舉辦各類劇種的小型“現(xiàn)代題材戲曲會演”,目的就在于促進戲曲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2月中旬,云南省花燈劇團進京演出現(xiàn)代題材劇目《依萊汗》。該劇是金重先生根據(jù)電影《摩雅傣》改編成的花燈劇目。不知道此次云南省花燈劇團進京演出,是參加文化部組織的會演,還是另外的演出任務,筆者尚無準確資料予以說明。但無論是何性質(zhì),文化部對《依萊汗》的演出十分重視,時任文化部藝術局副局長的著名戲劇家馬彥祥陪同齊燕銘副部長觀看了演出,中國劇協(xié)為此劇舉行了座談會。馬彥祥局長參加了座談會,充分肯定了該劇,會后撰寫了熱情生動的劇評《為新花燈鼓掌》,發(fā)表于當年2月18日的《北京日報》。以馬彥祥在中國戲曲界的地位、見識和威望而言,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評論云南花燈劇目最具權威性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充分肯定了云南花燈傳承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方向,今天讀來,也能給人以巨大的啟迪。

        “文化大革命”前,云南花燈聲名遠播,比東北的二人轉(zhuǎn)和在二人轉(zhuǎn)基礎上發(fā)展成的“吉劇”“龍江劇”深入人心,更有影響,不像今天趙本山等人把二人轉(zhuǎn)演得風靡全國,婦孺皆知,也不像今天以白淑嫻為代表的龍江劇表演和以王肯為代表的吉劇文學均是全國一流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統(tǒng)領著秧歌和花燈發(fā)展成的地方劇藝術的風騷。1964年,吉林省為發(fā)展和振興二人轉(zhuǎn)藝術,曾召開了大規(guī)模的全省性會議予以研討。時任吉林省委宣傳部部長,后任中央宣傳部秘書長的宋振亭同志在會上以云南花燈為由,論述二人轉(zhuǎn)。他說:“二人轉(zhuǎn)是一個東北地方性很強的小劇種,它是屬于東北民間土生土長的一種藝術。它就如云南的‘花燈’,安徽的‘黃梅戲’一樣,是當?shù)厝嗣袢罕娤猜剺芬姷牡胤綉蚯囆g?!彼€進一步強調(diào):“要向云南花燈、安徽黃梅戲?qū)W習?;舄q如二人轉(zhuǎn),在肯定花燈歷史成就的今天,二人轉(zhuǎn)的發(fā)展和吉劇龍江劇的發(fā)展應是花燈藝術的一種借鑒。”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關肅霜,畢生扎根云南,對中國的京劇事業(yè)和云南文化事業(yè),貢獻巨大,彪炳千秋。作為戲曲大家庭中的姊妹藝術滇劇和花燈她都十分喜愛,并從中學習借鑒,豐富自己?;裘沂穼汎P和袁留安等均是她的好朋友,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同臺獻藝,相互交流,切磋技藝。各種聯(lián)歡會上她客串滇劇花燈演唱是常有的事。最為精彩的是,她曾在她演唱的劇目中,即興穿插了花燈表演。

        據(jù)昆明花燈作曲家蘇慶煌先生介紹,20世紀50年代,他有幸看過關肅霜老師與名丑梁次珊合演的京劇《十八扯》?!妒顺丁芬粍∈钦故揪﹦⊙輪T水平的玩笑戲,一旦一丑,上臺演唱京劇生、旦、凈、丑的唱段,也可唱梆子系統(tǒng)的戲和小調(diào)民歌,很考演員的功力,是一出有益無害的戲,節(jié)慶時常演。據(jù)說“文革”前陳毅元帥和羅瑞卿大將來昆明時,都點名要看關肅霜的此劇。關肅霜與梁次珊聯(lián)袂演出此劇可謂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梁次珊演哥哥,名叫孔懷,關肅霜演妹妹,也稱孔妹。二人均為反串,很受觀眾歡迎。此劇有個特點,唱到哪里算哪里,可以無限延伸,也可以立即收場。蘇慶煌先生看到的那場是,關肅霜與梁次珊唱罷京劇《朱買臣休妻》,又唱《丁甲山》《釣金龜》《連環(huán)套》《四郎探母》等,之后梁次珊飾演的孔懷說道:“妹妹,我走了!”隨即下場。這時,場上的關肅霜說道:“哥哥慢走!”于是,現(xiàn)編臺詞,用花燈《走板調(diào)》唱道:“來了關肅霜,追趕梁次珊!”這種即興發(fā)揮,真是出奇制勝,收到了極佳的藝術效果,觀眾喝彩不斷。關肅霜唱花燈,這是花燈對京劇名角的影響,也是京劇名角對花燈的褒揚。

        劉麗芬 兒時夢 布面油畫 100x80cm 2016

        平心而論,南方的花燈文化和北方的秧歌文化一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花燈文化孕育出的云南花燈戲劇,既是中華戲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更是云南地方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如前所述,云南花燈分支很多,本文僅從云南花燈的形成發(fā)展和變化影響的概貌,東拉西扯,縱縱橫橫地談了自己的看法,既不全面,更不深刻(例如影響巨大的玉溪花燈、曲靖花燈、楚雄花燈和大理花燈等均未深論和談及)。一家之言,無足輕重。但研究云南花燈,傳承云南花燈,發(fā)展云南花燈,應是建設云南民族文化強省,建設現(xiàn)代新昆明的一項歷史任務。

        猜你喜歡
        花燈昆明云南
        看花燈
        心聲歌刊(2022年4期)2022-12-16 07:11:02
        雪中昆明 一夢千年
        云南畫報(2022年3期)2022-04-19 11:16:00
        云南茶,1200年的發(fā)現(xiàn)
        云南畫報(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40
        掛花燈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5:24
        云南邀您來“吸氧”
        云南畫報(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0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選擇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16
        昆明美
        民族音樂(2019年2期)2019-12-10 13:14:55
        一圖讀懂云南兩新黨建
        做花燈
        鬧花燈
        av天堂手机一区在线|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 久久久久欧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中文字幕熟女五十| 成人大片免费视频播放一级 | 久热国产vs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 亚洲日韩AV无码美腿丝袜| 国产片三级视频播放|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高潮尖叫黑人激情在线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人妻精品丝袜一区二区无码AV| 好看的国内自拍三级网站| 成人大片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经典三级| 麻豆人妻无码性色AV专区| 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色人阁第四色视频合集网| 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女人被狂躁高潮啊的视频在线看| 国产日b视频| 久久99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日本a片大尺度高潮无码|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亚洲xx视频|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国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破处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美涵人妖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丰满老妇bbw| 最近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91偷拍与自偷拍亚洲精品86|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中文v日韩v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