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軍,1968年出生于北京平谷。2016年8月份加入苦雨志愿者團隊。作為一名志愿者,她多年來參加過許多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動,做了一件又一件溫馨而溫暖的小事,用鄭學軍的話說就是:“我的生活充滿了意義?!?/p>
在參加志愿者團隊之前,鄭學軍在她的朋友圈經常看到同學們轉發(fā)一個叫作“美麗平谷”公眾號活動的鏈接,里面都是一些關于志愿者們進行公益活動的圖片和文字。志愿者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深深地感染了她,持續(xù)關注了一段時間后,一次同學又轉發(fā)了志愿者舞蹈隊的活動鏈接,每個隊員都演繹著青春和自信的風采!于是,鄭學軍對這支志愿者隊伍充滿了好奇,也充滿了向往,她也想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志愿者團隊像磁石一樣,強烈地吸引著她,她決定要向這個組織靠攏。
一個偶然的機會,鄭學軍和鄰居“飲冰子”在樓道相遇,“飲冰子”恰好要去參加志愿者的年會,便詢問鄭學軍有沒有興趣參加,鄭學軍聽后很是興奮。就這樣,在“美麗平谷”的主編“飲冰子”的介紹下,鄭學軍正式注冊并加入了“苦雨益行志愿者服務隊”,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志愿者!
這是一支擁有1000多名志愿者的隊伍,從青少年到老年人各個年齡段的志愿者都有,為志愿隊伍帶來了歡樂與溫馨。鄭學軍加入志愿者服務隊后,便一直與志愿者們一起保護環(huán)境、探望孤寡老人、組織參加義演、保護服務、組織宣傳、義務勞動,秉承著雷鋒精神一路前行。對她而言,感觸最深的是今年6月11日的活動,志愿者們的環(huán)保目的地——金海湖,這一個美名遠揚的地方,有山有水的風景之地,是平谷人民的驕傲。游人多的地方,必然會產生一些垃圾影響環(huán)境的美觀,于是志愿者們來到金海湖撿垃圾、保護著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不被破壞。與此同時,他們通過自身行動來對游客進行宣傳和倡導環(huán)保理念,保護環(huán)境不僅是志愿者的責任,更是需要大家共同承擔的責任。
她們邊走邊欣賞沿途的風景,撿拾路邊的垃圾,人們看到她和其他志愿者每個人手里不是拿著竹夾子就是黑塑料袋,就知道是撿垃圾的志愿者,向他們伸出大拇指??磥碇驹刚呋顒拥挠绊懥κ呛艽蟮?,已經深入人心了。一路走,一路撿,一路歌,一路笑,一袋垃圾,一頭汗水,累并快樂著。聞著棗花荊花的清香,沁人心脾,湖光山色間閃現(xiàn)著志愿者們矯健的身影。
除了保護環(huán)境之外,他們還經常去敬老院探望老人,和他們聊聊天,為他們送一些小禮物,讓他們時刻感受到被關愛的幸福;有時還會去看望自閉癥兒童,陪他們游戲,教他們畫畫、唱歌,每當看到孩子們天真的笑臉,鄭學軍和志愿者們的心里都特別溫暖。
通過志愿者活動,鄭學軍深刻體會到團隊“快樂戶外,善行公益”的宗旨,也被“感動自己,影響他人”的宣言感動著。在這個團體里大家重新找到了人生的目標,釋放著全身的正能量。保護環(huán)境不僅僅是口頭上的宣傳,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動從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去踐行去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團隊,讓志愿者團隊越來越壯大,一起傳播正能量,發(fā)揮更大作用。讓家鄉(xiāng)的天更藍、水更清,讓志愿者精神永遠傳承。
(平谷區(qū)文明辦)
胡光輝,1986年出生于吉林省,現(xiàn)居北京,2012年加入六圈村垃圾分類管理站工作。迄今為止,她從事垃圾分類工作已經6年了,曾先后被評為“垃圾分類先進個人”“北京市綠色宣講員”“首都綠色生活好市民”等稱號。
2015年創(chuàng)建了六圈村垃圾分類大講堂系列活動,活動開展至今舉辦20余場次,參加人數(shù)2000余人,發(fā)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垃圾分類大講堂帶動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讓居民們深刻意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在沒有進行垃圾分類工作之前,社區(qū)的垃圾隨處可見,即使有垃圾桶,也臟得不堪入目。居民經常把垃圾往旁邊一扔,揚長而去,長此以往,便形成了垃圾堆,難聞的氣味引來蒼蠅滿天飛。胡光輝實在看不下去了,想徹底把亂扔垃圾的現(xiàn)象改變,還大家一片干凈、舒適的生活壞境。胡光輝決定把以前的垃圾桶全部換成新的,并按照不同的垃圾種類進行分類。
在垃圾分類工作剛剛進入起步階段的時候,居民的參與度不高,普遍認為垃圾分類是樣子工程長久不了。剛開始居民的正確投放率只能達到45%,還需要依靠指導員進行垃圾的二次分揀??墒菂^(qū)域面積大,單靠指導員的二次分揀是達不到垃圾分類實際要求的。胡光輝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一定要找到突破口,讓居民真正參與其中,這才是垃圾分類的意義所在。于是胡光輝將員工分配成組,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入戶走訪,挨家挨戶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并耐心地告訴居民什么是有害垃圾,什么是可回收垃圾,能夠讓居民對垃圾有基本認知,才能確保垃圾投放準確。最后再通過采集居民的意見反饋,進行匯總。
胡光輝從居民的反饋中了解到,大多數(shù)居民對分類知識不明確,分類意識淡薄,認為分不分類與個人無關,只要把垃圾扔在垃圾桶里就已經可以了,可以說大家的固有觀念還是沒有改變。這一系列問題是直接導致大家對垃圾分類有看法的源頭,胡光輝沉下心來仔細想,可能是宣傳力度不夠,沒能讓居民真正了解垃圾分類。不能只有想,還要落實去做。胡光輝馬上向上級領導申請開展垃圾分類大講堂活動,并得到了領導們的大力支持。
在舉辦之初,參與活動的居民寥寥無幾,有的居民還是聽說有宣傳品才來的,胡光輝沒有氣餒,心想:只要來一個人,我們也要把垃圾分類利國利民的意義和居民講清楚說明白。讓他們下次還會來,而且會帶著家人朋友來。的確,通過后來口口相傳,大家清楚記得大講堂的舉辦時間準時參加。垃圾分類大講堂架起了居民和綠色環(huán)保的一道橋梁,讓居民真正地參與、了解和踐行綠色環(huán)保新生活。
現(xiàn)在據六圈村垃圾分類管理站最新數(shù)據顯示,居民的正確投放率已升至85%,居民滿意度調查是100%。居民們每當見到胡光輝都會說:“現(xiàn)在的社區(qū)環(huán)境真是好太多了,再也沒有之前的臟亂差了,真是太感謝你們了?!焙廨x看到居民的轉變很感動,團隊的付出得到了認可,自己的努力也都得到了最好的回報。倡導環(huán)保新生活,垃圾分類齊參與,在六圈村已經不再是句口號,而是居民每天實際行動的直觀體現(xiàn)。
(豐臺區(qū)文明辦)
王江,于1954年出生于北京昌平,平時的工作中他認真負責,家庭生活中他勇?lián)熑巍挝坏耐?、街坊鄰里都夸王江一家團結和睦、遵紀守法、積極進取、樂于助人,是一個積極、文明、進取向上的家庭。
年輕時艱難的生活鍛煉出王江堅忍不拔的意志、開朗豁達的性格。因此,他在工作崗位上也遵守紀律、恪盡職守,聽從領導安排,保證村委會后勤保障工作的正常運轉。后勤工作并不復雜,但涉及方方面面。為此,王江在工作之余不忘“充電”,盡量做到事事知曉,耐心處理。他積極參加農業(yè)知識的相關培訓,還利用閑暇時間閱讀報紙、書籍。
王江倡導構建和諧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讓“民主、和諧、關愛”的綠色理念走進家庭——一是尊重信任孩子,當孩子有了不正確的言行或不良習慣時,能給孩子適當?shù)膸椭徒逃?,使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評,改正錯誤;二是注重民主和諧的交流氛圍;三是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女兒興趣愛好廣泛,健康茁壯成長,上學時經常被評為?!叭脤W生”,并且養(yǎng)成了孝敬父母、尊重長輩的好習慣?,F(xiàn)在在工作上也盡職盡責,并組建了自己和諧美滿的家庭。
王江始終銘記著“吃水不忘挖井人”這句話,積極關注民生大計。在幫助受災、受困地區(qū)的百姓方面,他積極響應政府的募捐活動,和街坊鄰居一起通過捐款捐物的形式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并積極加入到捐贈活動的組織工作中去,配合村委人員的工作。
王江與老伴相親相愛,相敬如賓,共同經營著一個幸福的家庭。凡是到過王江家的人都夸他家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新鮮。王江家的院子不大,但是規(guī)劃整理得井井有條,屋中的擺設簡潔大方,選用的都是合格環(huán)保的裝飾材料和建筑材料。屋內的小盆栽既美化環(huán)境,又凈化空氣,給家人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他很注重對環(huán)保知識的學習,比如綠色食品、環(huán)保家電、家庭節(jié)能小竅門等,并落實在行動上,處處以環(huán)保標準為依據。購買家電首選環(huán)保節(jié)能產品,不使用含磷的洗滌劑,盡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一次性筷子。家里的廚房和廁所都裝上了節(jié)水龍頭,屋里使用的是節(jié)能燈,并養(yǎng)成隨手關燈的習慣。平時,用過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著用來拖地,淘米的水用來澆灌花木??傊褪恰皬U物利用”,減少一次性產品的消費,降低白色污染。和老伴上街買菜時都提上菜籃子,有時候遇到街坊鄰居,他們還會說:都什么年代了還用菜籃子。王江每次都會耐心告訴他們塑料袋污染帶來的危害。自己做好環(huán)保的同時,王江還積極宣傳并發(fā)動周圍鄰居保護環(huán)境,改掉亂丟亂放的陋習。正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只有形成了“人人有責、家家參與”的環(huán)保觀念,整個社會才能更文明、更和諧。
王江全家一直以健康積極的實際行動投入生活、工作中,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配合村委會的各項工作。在姜屯村環(huán)境衛(wèi)生大整治行動中,王江服從村中的工作安排,投身到衛(wèi)生工作第一線,勇?lián)K活累活。在村“兩委”的帶領和村民們積極配合下,多年的衛(wèi)生死角也被打掃干凈,姜屯村煥然一新。通過衛(wèi)生整治大大改善了姜屯村的生活環(huán)境,村民的環(huán)保意識提高了,姜屯村的生活氛圍也更加和諧穩(wěn)定了。
(昌平區(qū)文明辦)
楊國忠,1945年出生于北京,2012年開始參加環(huán)保志愿活動。72歲的楊國忠是東鐵匠營街道四方景園社區(qū)志愿者小分隊的隊長,負責小分隊18個人的工作安排,分隊里有14名男同志,4名女同志,小分隊的隊員都是在同一個“戰(zhàn)壕”里工作了十幾年的戰(zhàn)友、好朋友,彼此之間非常默契、團結。
長時間以來,北京市的霧霾天氣引起了人們高度關注,霧霾的治理,不僅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努力,同時更需要每一位老百姓的支持和參與。楊國忠作為社區(qū)的環(huán)保志愿者,自2012年以來,經常主動參與社會志愿活動,特別關注宣傳環(huán)保問題,具有很強的環(huán)保意識。
楊國忠?guī)ьI自己的小分隊經?;钴S在社區(qū)的各個方位,時刻守護著居民的生活壞境?,F(xiàn)如今恰逢創(chuàng)建首都文明示范區(qū)之際,他主動到社區(qū)居委會請戰(zhàn):“小張書記,你一句話,告訴我們負責哪一塊區(qū)域,剩下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鄙鐓^(qū)人口密集,人員結構也很復雜,包括回遷居民、原住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等,尤其是養(yǎng)寵物狗的居民很多,糞便隨處可見,垃圾、雜物隨處亂扔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楊國忠二話不說,帶領著自己的小分隊積極參與到“清潔家園、從我做起”環(huán)境大掃除活動中來。
“小區(qū)內2號、3號樓主干路兩側很多衛(wèi)生死角都是常年沒有清理過的地方,存在很多白色垃圾、雜草雜物,這次主要針對這些地方來清掃。”在楊國忠的分配下,志愿者們分成兩個小組,針對自己的負責區(qū)域進行徹底大掃除。有些垃圾死角因堆放時間長,清理難度較大,但大家都表現(xiàn)出不怕臟、不怕累的精神,有的鏟垃圾、有的裝袋、有的清掃,大家鼓足干勁,干得熱火朝天。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清理,道路兩側干干凈凈,明亮整潔??粗约旱膭趧映晒蠹叶挤浅P牢?,即使身心疲憊也是值得的。許多居民看著70多歲的楊國忠在為社區(qū)清除垃圾,內心充滿了愧疚和敬佩,從那以后,居民們都紛紛自覺起來,共同保護著社區(qū)的環(huán)境。
在楊國忠的帶動下,家人的環(huán)保意識也逐漸加強了,他的孩子們常說:“老爺子說了,能不開車就不開車,為北京的藍天盡自己一份力量。”經過他的熏陶,孩子們平時很注重環(huán)保,比如少用塑料袋,使用節(jié)能燈,外出不亂扔垃圾等等,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楊國忠說:“雖然我的力量很渺小,但盡自己的力量去發(fā)揮余熱是有價值的,為人民服務的過程很快樂,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能夠影響周圍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共同為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添加一片綠色。”楊國忠只要有空閑時間就會積極參與社區(qū)志愿服務,時間積累達1500小時,在2012年獲得“北京市五星志愿者”榮譽稱號。
為推動環(huán)境優(yōu)美,還北京一片藍天,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人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識,為營造美好家園出一份力。只要人人都積極參與綠色行動,我們的居住環(huán)境才會越來越舒適、越來越美麗。楊國忠在參與綠色環(huán)保的同時,影響并帶動了身邊的家人、朋友一起參與進來,共同做環(huán)保的志愿者。他更希望通過自己所付出的汗水和實際行動,喚起身邊更多人的環(huán)保意識,從大處著眼、從小事做起,為北京的藍天計劃而努力。
(豐臺區(qū)文明辦)
一個人做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十幾年如一日一直為群眾做好事。家住牤牛橋社區(qū)北太平莊路3號樓的崔佳寧是中國日報社的一名職工,自2003年當選樓門長以來,他把居民大小事都記在心里,盡自己最大努力為居民服務,滿足群眾的需求。
3號院小區(qū)樓房建于1983年,是老舊小區(qū),各種設施均已年久失修,樓道里墻皮脫落,有的地方甚至露出磚來……崔佳寧看在眼里,自己掏腰包利用休息時間買水泥、漆料,鏟掉墻皮,抹平,然后從一層至六層全部用立邦漆粉刷一遍,還把破舊的電閘箱外面用漂亮的風景畫做裝飾。經過他的巧手,整個樓道變得明亮整潔、溫馨舒適。
2006年,居委會為了居民安全,為每個樓門都裝上防盜門,并給每戶配備了對講門鈴,居民們都稱贊居委會為大家做件大好事。有了防盜門,無論是壞人還是發(fā)小廣告的都進不來了,不僅安全,樓道也干凈了。但是每個樓門上面都有個雨搭,爬上雨搭還可以從樓道窗戶鉆進樓道,存在了安全隱患。崔佳寧為了消除大家的憂慮,自己掏腰包,買了小三角鐵,把一層二層樓道窗戶都加了三道橫的小角鐵。這樣一做,既不遮光,壞人也鉆不進來了。
崔佳寧本人是電工,他隨時檢查樓道照明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修理,都是自己掏錢買燈泡及配件,從來沒收過住戶一分錢。
他還是3門的長期“保潔員”。一至六樓每周清掃一次,掃完后灑消毒水對樓道消毒,保障了居民的健康。2015年底,政府對老舊小區(qū)進行改造,施工完后,樓道里堆了很多雜物,有施工的邊角料,也有各戶掃出來的雜物,還有厚厚的灰塵。這樣雜亂的環(huán)境,崔佳寧沒有抱怨,而是把堆積的雜物一趟又一趟地抱到垃圾桶,把每層的雜物清完后,他開始掃地,掃完一遍后,又把自家的吸塵器拿來,又吸墻又吸地面,不嫌臟也不嫌累。等干完活以后,他卻變成了一個“泥人”,渾身上下都是土。居民看到后既感動,又特別心痛,非常慶幸趕上這樣的好門長。
3門4層一戶居民,家中住著老兩口,年歲大,眼神不好,腿腳也有毛病。樓門里光線暗,老人曾經在幾年前下樓時一腳蹬空,摔了下去。崔佳寧得知后,很快把4樓以下的樓梯邊上安了扶手,下樓時抓著扶手就安全多了。后來,居委會受到啟發(fā),統(tǒng)一為每個樓門里安了扶手。
崔佳寧不僅勤勞,而且是多面手。3門的樓梯扶手不光有裂縫,還有小塊掉皮的地方,這不但不美觀,而且破的地方容易劃傷手。他又自費買了貼面,從一層到六層全部貼上貼面,不僅美觀而且也延長了扶手的使用壽命。他還特別細心地將三層半到四層的扶手用雙色貼紙貼上,一半是紅的,一半是黑的,特別明顯。目的是為提醒住在4層80多歲的老人到家了。
2016年3月22日早8點多,301室的住戶把鑰匙鎖在屋子里,于是就想到找崔佳寧幫忙。結果他征得房主同意后把301室的護欄鋸開,鉆到屋里把門給打開,又把鋸斷的護欄給焊上。
他不僅為3門住戶盡心盡力做事,就是左鄰右舍找他修個燈、修個電器,也是有求必應。近期5號樓2門有位老太太家的馬桶壞了,由于缺少配件,產權單位修不了。3號院自管小組也來找他幫忙。他為了給老人解決困難,自己掏錢,各處尋找,給老太太買來配件修好了馬桶,老人感動極了,稱他為活雷鋒。
當人們問起他做這些事的初衷時,他說:“我就是一個喜歡做事情的人,沒什么其他想法。別人讓我?guī)兔?,我覺得不能拒絕,誰又沒個難事呢。”樸實的話語映射著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
他幫助鄰里的事情不勝枚舉,他還被花園路街道推選為道德模范。社區(qū)的人們都認為他就是我們身邊的榜樣人物。他有道德、有功德、有善心,為我們和諧社會踏踏實實做自己的貢獻。我們應該大力宣傳這樣的人物,如果這樣的人物多了,我們的大中國必然是和諧友善、美好幸福的大家庭。
(海淀區(qū)文明辦)
(編輯·劉穎)
5149847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