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榕
(貴州省畢節(jié)織金縣貓場鎮(zhèn)營合幼兒園,貴州 畢節(jié) 552103)
游戲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主要作用,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游戲作為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這一點永遠也不會改變,只有才游戲中,在實際動手操作中幼兒才有可能獲得經驗,獲取外部世界的秘密,但是目前很多幼兒園和很多教師很難從真正意義上意識到這一點,就是說他們無法從內心里接受這一點,因為相比于在教室內進行傳統(tǒng)的說教,開展游戲你是戶外大型游戲,存在著很多安全隱患,很多幼兒不會遵守游戲規(guī)則,游戲秩序不良等等因素,都是造成教師不會按照一日活動方案去開展游戲活動的原因。但是,如果教師真正的從內心意識到了游戲的重要性,那么無論在游戲的過程中存在多么大的困難,他都會游戲置于幼兒學習的第一位。那我在幼兒園里,教師如何才能讓幼兒真正參與到游戲當中,發(fā)揮游戲的重要價值呢?我想主要從游戲實施前的幾個方面來闡述。
新《綱要》提出,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選擇、計劃活動,鼓勵他們在自主游戲中表現自己的長處和獲得成功的體驗,強化自主游戲的教育價值。而幼兒園的游戲是教育活動,因此應該在有計劃的指導下進行。本質上游戲的主體性與教育的計劃性并無矛盾,游戲的計劃并不是現場執(zhí)行的計劃,而是置于頭腦中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指導的參考計劃,它來源于觀察與研究,關注和尊重個別差異,努力使每個幼兒都得到滿足。教師要將幼兒的需求、教育的要求體現在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之中。材料準備是教師組織游戲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對材料的提供,將教育意圖與教師期望達到的行為,通過材料來展現給幼兒;游戲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游戲的質量的優(yōu)劣,只有時間充足才能尋找伙伴、選擇角色、計劃游戲的情節(jié)等;游戲空間的大小、密度及場地結構等對幼兒游戲都會產生影響,游戲前教師要考慮這些因素是否有利于游戲的開展;經驗的準備就是要為幼兒提供多種途徑,豐富和完善幼兒的知識經驗,并在游戲之前以多種方式刺激、激活已有的經驗,為游戲的順利開展提供保證。
教師只有觀察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行為,才有可能了解幼兒游戲的興趣和需要,了解游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幼兒的心理出發(fā)理解他們的內心活動,理解幼兒特有的行為方式、表現方式,把握他們的游戲線索,并順應游戲流程和需要,對環(huán)境進行調整,使幼兒的游戲得以拓展。因為這種觀察針對幼兒的需要,有利于幫助幼兒形成系統(tǒng)的、豐富的經驗體系,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孩子們永遠歡迎教師以玩伴的身份參加他們的游戲,在游戲中和他們處于平等的地位。如果教師真的是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游戲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兒的游戲想法和行為,切不可因為教師的參與而使得幼兒的游戲無法客觀實際地進行。教師可以是“藝術家學徒”、“調解人”、“監(jiān)護人”、“平行游戲者”等身份參與游戲,教師應帶著一顆童心參加游戲,尊重孩子在游戲中的自主權,和他們共同分享游戲中的快樂。在游戲之外,大家用不同的方式交流討論甚至解決問題,教師要巧妙地將分享中有教育價值的內容升華,潛移默化地深入孩子的心靈。
當游戲結束時,教師引導幼兒就開展游戲情況進行討論,幫助幼兒整理游戲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并分享成功的經驗。這種評價不是指結束時的講評,而是指對幼兒游戲行為表現作分析、研究,以了解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狀況;對幼兒游戲作出評價,是對幼兒已有經驗的肯定,也是下一次游戲計劃的依據,它不僅可以豐富幼兒游戲的內容,而且有助于幼兒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是教師組織游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組織指導工作做作出自我評價,以便改善游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和游戲組織工作,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素質。
游戲應該是幼兒園發(fā)展方向,也是幼兒主要的學習形式,我們要從內心里接受這一點。另外,游戲是孩子的活動,教師應該要讓幼兒自主游戲,減少在游戲過程中的控制,幼兒的材料、玩伴、如何玩都是幼兒自己選擇的,教師要多觀察、指導,這樣才能發(fā)揮游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