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萍
(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qū)韜奮學校,江西 余江 335200)
一位成功的老師,桃李滿天下,無數學生被他感動,甚至因他而改變人生。但當學生們聚集起來研討老師的成就時,他們已記不起老師教過的內容,但是讓學生們永不能忘記的是老師的眼神,那是一雙睿智、充滿了情感的眼神,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最大的震撼,從而在一生中無法忘懷。[1]有了感動,才會有詩意的課堂。詩意的音樂課堂,就是為了喚起孩子心中的愛,對音樂的愛,對生活的愛,對這個世界的愛。那么,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如何去追求詩意呢?以下,是一些對于音樂課堂詩意的追求,給學生幸福的享受的看法。
充滿詩意的課堂,體現在課堂中的每一個瞬間。在音樂課堂中,教師要試著去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教學的瞬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學會不放過學生言語中的每個閃亮點,要會鼓勵和表揚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用詩化的語言點亮學生心靈的燈塔。只有這樣才能讓詩意棲居在音樂課堂,讓學生享受幸福。
例如,對于積極參加音樂活動的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可贊美他“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真不簡單!”“你真聰明!”等。再如,有學生很喜歡音樂,也很聰明,可是膽子特別小,總不愛參與活動展示自己,每次想舉手又不敢的樣子,教師就要善于發(fā)現這些學生,然后點名要她參與歌曲表演。當她演唱完歌曲后,就要立刻表揚她“你唱得太棒了!老師真希望能再次聽到你百靈鳥般優(yōu)美的歌聲。”如此幾次之后,可以讓這樣的學生在課堂上參加音樂活動時就變得又大方又積極了。
詩意的音樂課堂,要求教師以一顆平等的心看待自己的學生,而且,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換位思考,教師要理解學生和善于探究學生的心理,走進學生的心里,并引導他們變得勇敢,變得積極,變得對自己充滿自信心,這也是新課改實施后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有這樣才能讓詩意棲居在音樂課堂,讓學生享受幸福。
想要追求詩意的課堂,就要先學會追求詩意的靈魂[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隨時隨地創(chuàng)設詩意的教學氛圍和學習氛圍,要有崇高的教學價值引領,升華課堂學習的境界,在學音樂的過程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優(yōu)雅的情趣,體現音樂教學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只有這樣才能讓詩意棲居在音樂課堂,讓學生享受幸福。
當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時,教師應調低音量,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草原的美景:“翠綠的草地上跑著白羊”,“羊群像珍珠撒在綠絨上”,“無邊的草原是我們的家鄉(xiāng)”,“白云青天是我們的篷賬”,“朝霞迎接我自由地歌唱”,“生活是這樣幸福歡暢”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美的教學情境,那迷離的音樂和撩人的語絲交織在一起,牽著學生的情思和遐想,將學生帶入一種夢幻般的大草原世界。
構造充滿詩意的小學音樂教學課堂,首先要讓學生形成詩意的意識,用音樂文化和音樂藝術去滋潤學生的心靈,要讓學生領略音樂文化的偉大和神奇,享受人類音樂文化蘊含著的無限樂趣,去解讀和領悟音樂學習的真正內涵,要有強烈的音樂熏陶意識,并采取行動。只有這樣才能讓詩意棲居在音樂課堂,讓學生享受幸福。
追求音樂課堂的詩意,最關鍵的是要追求詩意的情懷,情懷是一個人真摯的情感,是一個人內心最真實存在的思想,它不是知識的堆砌體[3]。一首充滿詩意的歌,它一定是包含著作曲家和作詞家的真實經歷或者情感,一定有著深情有愛的抒發(fā),所以只有追求情懷和情感的音樂課堂,才能稱為詩意的課堂,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
音樂是高山,是流水;音樂是太陽,是月亮。音樂可以幫助浮躁的人們撫平他們的心靈,幫助無助的人走出困境,幫助失落的人走出山谷,是凈化心靈的天使,是美好世界的再現。如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所說:“音樂是一種抒情性極強的藝術形式。它通過樂曲中力度的強弱,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節(jié)奏的抑揚頓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獲得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為直接、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感受。”[4]
在音樂教學中,如果能夠恰當的追求詩意,營造活躍的氛圍,將會創(chuàng)造另一種“美”,能更好的激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感情,撥動學生的心弦,震撼學生的靈魂。能夠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作一番心靈的游歷,去追求心中所想的東西,去發(fā)現生活的美,并充分感受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