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芳
(江西省鷹潭市第九小學,江西 鷹潭 335000)
顧名思義,以學生為本就是把學生作為學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時時處處把學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學校改革和發(fā)展的首位,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出發(fā)去開展工作?!耙詫W生為本”是管理學中的“人本原則”,既“以人為本”思想在班級管理中的具體體現(xiàn),其理念就是重視“人性”具體到班級管理中,把學生視為班級管理中的最主要的因素與班集體建設中的最重要的資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要將這句話真正落實到行動上,落實到對學生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是要不斷強化,并持之以恒的。
人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是行為的動力,學生在校的一切活動都與他的心理體驗、情感體驗密切相關,只有在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情感狀態(tài)下,才能安心接受教育。因此,無論是從學生健康情感發(fā)展的立場出發(fā),還是從減少負性情感、消極心理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出發(fā),班主任都應以學生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為本,對學生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多理解、多寬容、多尊重、多支持、多幫助。
學生的發(fā)展是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在教育教學中,要堅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實施教育,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來實施教育,必須細化落實在學生的文明習慣養(yǎng)成教育之中。養(yǎng)成教育是培養(yǎng)孩子遠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質、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養(yǎng)成教育就是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道德認識)、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為習慣),最終養(yǎng)成孩子的遠大理想、崇高道德品質及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是提高孩子修養(yǎng),完善孩子人格不可缺少的教育,是教會孩子如何做人的重要一課,是學生身心發(fā)展良性循環(huán)的前提。因此,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必須重視對孩子進行養(yǎng)成教育。
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真正從內心接納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使學生感受到人與人的平等,以及被關注、被理解的溫暖。其次就是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尊重他們的個性心理。要堅持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揚長避短,使其主要方面能夠“大有所為”。
理解,就是理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在與他們交往中,我們應當善于置換角色、將心比心;應當“嚴于律已,寬以待人”;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應當對任何人都不要求全責備。對學生來說,首先是要把他們當人看,不僅如此,還要進一步把他們當兒童看。只有這樣,才會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有所理解,不致于橫挑鼻子豎挑眼,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
信任,就是要相信每一個人的力量、價值。學生的智慧、才能的發(fā)展需要有一種環(huán)境、機會和條件,作為教育者要通過各種方方面面來激發(fā)學生的熱情、責任感和成就欲。讓學生認識到目標價值和個人經(jīng)過努力完全有能力去實現(xiàn)目標價值。
教育者經(jīng)過長時間與學生們的相處,就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的素質不一,性格各異,也自然會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長處、短處和與眾不同之處。這時候,我們就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加以激勵,而且是熱情的激勵。如果別人說這孩子沒有優(yōu)點,那么我們就要去發(fā)掘他潛在的優(yōu)點,看一看孩子有什么進步,就算是點滴進步也有激勵的價值;或者給孩子制造一個表現(xiàn)優(yōu)點的機會。
激勵不僅是要表揚、也不止是物質獎勵,更重要的是和學生們共同分享成功、勝利、進步甚至是失敗。讓學生們感受到你因為他而快樂,而自豪,和他們共同承擔痛苦,這會是學生們受到的最大激勵。
教育者要主動關心學生的各個方面,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一視同仁的愛護他們。要對學生們實施“愛的教育”,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生活都沐浴在“師愛”的陽光中。不僅要學生們感受到母親般的愛,而且應該成為他們的朋友,更要從教育中體會到朋友般的關心。
班主任對學生不僅要主動關心,更要學會寬容。我們要以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們所犯的錯誤,我們要給孩子一個廣闊的心里空間。
在《賞識教育》一書里周紅告訴我們:人們往往會把 “好朋友的提醒”特別是真誠的提醒作為生命的珍貴禮物加以接受。當學生們在學習上出現(xiàn)失誤考低分,或者犯錯誤時,他們的內心已經(jīng)是非常憂慮、傷心。這時候,如果我們還在上面抹鹽,雪上加霜,那將會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如果這時候我們在充分鼓勵的前提下,以“幽默”的方式真誠地安慰他們,與他們一起分擔痛苦,共同解決難題,孩子們的心就會和我們緊緊地相,那么教育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學生們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生活經(jīng)歷不一樣,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因而教師要善于洞察學生的心理、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誠心誠意地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在教育導行時,應該隨時隨地地激勵、寬容、提醒學生們。只要做到時時以學生為核心,處處以學生為本,就能使所有的孩子快樂成長,就能為祖國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