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耿來 (內(nèi)蒙古第一機械制造(集團)有限公司第二中學)
沒有思想的教育是盲目的,沒有實踐的教育是空洞的。學校教育的核心任務是立德樹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堅持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統(tǒng)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tǒng)一。針對目前學校德育現(xiàn)狀,諸如校園內(nèi)打架斗毆、校園欺凌、校園傷害等頻發(fā),極大地損害了學生身心健康,干擾了學校正常教學秩序,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我們越來越真切地認識到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教育學生和諧相處、友善相處的重要性,學校德育和管理必須不斷完善和拓展德育課程資源,緊緊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構建育人體系,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友善不僅是公民個人層面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人類追求真善美的表現(xiàn),是當前社會現(xiàn)實發(fā)展對人與人關系的新訴求,是青少年品德養(yǎng)成的重要目標,更是校園和諧不可或缺的粘合劑?!豆竦赖聦嵤┚V要》指出,友善是人類最美好的品質(zhì)之一,是個人在社會中建立友誼、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其內(nèi)涵包括心胸開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互諒互讓,扶危濟困,樂于助人,見義勇為。以寬廣的胸懷關愛他人,有助于他人。
最近很流行的一部電影《芳華》中,主人公劉峰就是一個集友善美德于一身的人,“善良的眼睛總能看到善良本身”,人們對影片的高度認同,就是社會呼喚友善品質(zhì)的見證,反之,我們對當下幼兒傷害、校園欺凌、行車路怒、欺騙善良所表現(xiàn)出的憤怒,也是呼喚善良的社會呼聲。
因此,通過開展友善教育,對促進校園內(nèi)和諧友善氛圍的形成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青少年時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是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場所,在校園內(nèi)開展友善教育既是培養(yǎng)未來友善公民的需要,也是輻射社會友善價值觀的重要窗口,義務教育階段如果缺失友善教育,無疑是不完美的,甚至是不科學的。在校園內(nèi)開展友善教育,需要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催生校園和諧友善氛圍開花結(jié)果,只有每一所學校都注重友善教育,并將其因地制宜納入課程體系框架,才能在全社會播撒向善的種子。我們的教育絕不限于分數(shù)和成績的眼前茍且,應該還有詩和遠方。
學校開展友善教育不能離開課堂這個主陣地,挖掘德育智慧,把友善和諧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引領課程體系建設,我校圍繞海棠文化,倡導以“溫和、謙讓、美麗、快樂、分享”為主題,積極開展友善教育,通過友善教育課程化,營造校園友善和諧教育氛圍。
1.把友善教育融入學科教育,從學科本源尋找善的種子
我校要求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結(jié)合學科特點,挖掘向善因素,既要開展學科教育,又要滲透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教育。加強教師主動參與友善教育的積極性。教育關系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關系,而是在知識傳授的同時,教育者負有青少年良好品格養(yǎng)成重要責任。教育者應該具有對受教育者進行友善教育的內(nèi)在自覺,在知識傳授過程中,注重將友善價值觀滲透到課程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公共美德、公共能力、公共意識的培養(yǎng),在處理學生之間的沖突時引導學生樹立友善觀念,培育友善德行,實踐友善行為,逐漸形成友善價值觀。同時,廣泛深入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通過學習活動體會合作魅力,也讓學生知道當今世界是一個合作共贏的世界,沒有相互協(xié)作、團結(jié)友善,就沒有真正的成功。
2.實踐“三大課程”,延伸教育觸角,提升教育實效
我校開設以友善教育為核心的海棠課程,以合作教育為核心的BLT捆綁分層課程,以“點菜就餐”為核心的微課程,三大課程全面鋪開,有效整合資源,突出線下、線上功能,讓教育號角越來越嘹亮,讓學習隨時發(fā)生,無處不在。
一是“1+13”藝體走班的海棠課程分層實踐的有益探索。在開齊、開足國家規(guī)定課程下,我校積極探索德育教育新模式,以藝體教育為抓手,建立起豐富多彩的課程超市、NOC創(chuàng)客、朗讀者、管樂、聲樂、合唱、鍵盤、舞蹈、繪畫、擊劍、書法、足球、籃球、乒乓球等13門藝體課程的開設,使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用每天一小時建立起“1+13”課程體系,即1門文化課四定輔導加13門藝體課程,所有課程立足學生實際,都有明確培養(yǎng)目標,課程實行自主申報,走班選課學習模式,將德育目標融入課程,藝體教育的特殊性、專業(yè)性是實踐合作、友善教育的最好舉措。
二是BLT捆綁分層課分層教學的試水實踐。BLT是Bundling(捆綁)Layered(分層)Teaching(教學)的縮寫。涵義是捆綁式分層教學。課堂教學要順應現(xiàn)代化潮流,從統(tǒng)一邁向定制。分層走班是班級授課制下因材施教的選擇?!袄壏謱幼甙唷苯虒W依據(jù)“因材施教”“適度選擇”的原則進行班級捆綁、學生分層。學生的層次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tài)的、適當變化的,也就是說實施分層走班教學一段時間以后,學校就定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diào)整學生的層次,在不斷調(diào)整中讓學生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平臺,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緊密圍繞提升課堂效率,努力打造“二中好課堂”。同時,兩個班主任捆綁在一起,互相協(xié)調(diào)、互相配合、齊心協(xié)力地管理好幾個班,本身就是友善和諧的表現(xiàn),更能發(fā)揮德育的最大合力。
三是“點菜就餐”為核心的微課程讓學習隨時發(fā)生。二中一直致力于探究“輕負擔,高質(zhì)量”的內(nèi)涵式發(fā)展道路,靈動提質(zhì)是我們矢志不渝的追求。學校大力推進個性化選擇性學習,建設2個微課錄制室,為教師們制作微課提供優(yōu)質(zhì)場所和設備,成立初一、初二、初三三個微課平臺,面向家長開放,教師把各年級各學科中的重點、難點及重要習題解題思路的點撥制作微課并上傳平臺,學生可以選擇需要的微課進行自主學習,家長可以用手機輔導孩子,真正讓學習進入“點菜吃飯”時代,實現(xiàn)“學為中心”的教學目標,讓學習隨心隨欲,隨時發(fā)生,微課程的開設讓家長近距離參與了教學,也是家長作業(yè)輔導的好助手、好伙伴,家長對學校的教育滿意度提升是促進友善和諧教育健康發(fā)展的根本。
3.圍繞友善教育主題,開展系列德育教育活動
在全校教師中開展“我是教師我要說”大型主題德育活動,號召全體教師發(fā)現(xiàn)不文明、不友善行為要大聲說不,予以制止;開展嚴明校規(guī)校紀的“卓越只為優(yōu)秀的你”主題升旗儀式暨開學典禮;開展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心手相牽,為成長鋪就和諧陽光路”主題班團隊會;有“弘揚海棠精神,做二中優(yōu)秀好少年”主題升國旗儀式;海棠書屋“海棠花開情意濃”主題征文朗誦活動;有“學習優(yōu)秀校友,做新時代合格初中生”主題演講,邀請二中優(yōu)秀校友給初一新生做報告,等等,主題教育開展讓友善教育更有針對性。
4.家校共建,培養(yǎng)人格健全的新時代好少年
發(fā)揮家長學校的作用,通過家庭教育落實友善價值觀。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學校,是人格形成的原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青少年友善品格形成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也能發(fā)揮巨大的作用。我校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家委會在德育中的作用,聘請家教方面專家對廣大家長家教行為予以規(guī)范,對家教中出現(xiàn)的過分嚴厲或溺愛孩子,人際關系淡漠,不懂得尊重等,都與家長一一指出,并提出中肯意見和建議。同時,建立了通暢的信息溝通機制,我們通過學校微平臺及時將學生在學?;顒优c家長反饋,化解不必要的麻煩,及早地把不友善的行為遏制在萌芽狀態(tài)。成立家長委員會,積極聆聽家長對辦學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采納好的措施;舉辦家長開放日,請家長進入課堂,感知教學,理解學校,理解教師;舉辦家長論壇,邀請家教名家,解讀青春期家教,為孩子們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一機二中1974年建校,歷經(jīng)40多年發(fā)展變遷,形成了完整的“三風一訓”,校訓(厚學、隆德、銳思、篤行)、校風(樂學、進取、尊師、守紀)、教風(敬業(yè)、愛生、嚴謹、文明)、學風(勤奮、踏實、主動、靈活)記載了學校的歷史和傳承,是一所學校的人文氣質(zhì),也是一所學校發(fā)展的基因。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立德樹人,質(zhì)量第一,堅定自信,勇于創(chuàng)新”的辦學理念和以“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健體,懂得自律、懂得分享、懂得感恩”(簡稱“三學三懂”)為核心內(nèi)容的辦學目標,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緊密圍繞學生成人的德育要求,把與人合作,友善相處,自律健體,分享感恩等作為辦學思想和歸宿,可以說切入學生當今成長的矛盾突出點,走在時代前沿。在大理念目標下,進一步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規(guī)范從教,激發(fā)潛能,精準減負,靈動提效”,為今后一段時期二中教學改革給出了政策指引,提出了新的德育理念“師道樹人,誠心待人,情境感人,文化育人”,明晰了二中育人方向和德育措施。2017年學校海棠花園落成,占地約1700平方米,花園內(nèi)遍種亞當海棠,自此海棠樹成為二中校樹,海棠花成為二中校花,海棠花雅號解語花,有溫和、美麗、快樂的寓意,借此契機我們提煉出了海棠文化——溫和、謙讓、美麗、快樂、分享,海棠文化的核心是友善,我們的教育理想就是培養(yǎng)孩子們既要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剛正不阿,更要培養(yǎng)寬容、溫和的東方氣質(zhì),海棠文化成為二中文化育人的主心骨,以謙讓、分享的友善教育成為二中育人主導,為學校友善教育深入開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指明了發(fā)展方向。友善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容,是青少年品德養(yǎng)成的重要目標,更是校園和諧不可或缺的粘合劑。我校在校園內(nèi)廣泛深入開展友善教育,建設學校、教育者、家長聯(lián)動教育格局,營造校園和諧友善“教育場”,在解決學生之間的沖突事件過程中,積極開展友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友善觀念,培育友善德行,實行友善行為,友愛、寬容、誠心、愛社會、愛國家、愛大自然,逐漸形成友善價值觀。
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發(fā)展的基礎,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品質(zhì)在學校更多地受到教師的影響。不斷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及時捕捉師德教育的盲點和亮點,通過一系列專題教育活動,點亮教師愛崗敬業(yè)、從善如流的火苗,努力打造一支業(yè)務過硬、德行優(yōu)良的教師隊伍。
1.學校指引、提煉育人理念,讓教師承載學校育人目標,踐行育人理想
我校從2015年開始推行名教室工程,即每一個在二中擔任班主任的教師都會得到一個獨屬自己的教室番號,每一個教師將緊密圍繞學校辦學育人理念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的育人理念,形成自己旗幟鮮明的獨特的教育觀。這樣做一方面利于激發(fā)和調(diào)動班主任落實科學教育觀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顯著提升了班主任工作的自豪感、榮譽感。35號教室主持人王俊霞老師“以心靈贏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學會換位思考”,40號教室主持人白茹老師“熱愛學生就是塑造一個美麗、善良的靈魂,厭惡就是毀掉一個靈魂”,2號教室主持人李莉老師“成為淵博、平和、優(yōu)雅,心有陽光的老師,培養(yǎng)健康、善良、奮進,心有善良的孩子”。
2.不斷規(guī)范學校與教師及教育管理者等在友善教育中的職責與權利
學校是通過知識傳授、教育、培養(yǎng)等基礎手段,培養(yǎng)青少年友善品格的主要場所,教師在日常教育中的行為是不是落實了友善教育觀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價值觀。行為世范,教育者的言行舉止有著較強的示范作用,在潛移默化中達到育人目的,因此,教師要首先提升自身友善觀念,形成友善價值觀,這樣對學生開展的友善教育才不會是隔靴搔癢。我校在實踐中制定了《教職工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行政管理規(guī)范》《教師課堂教學規(guī)范》等,通過規(guī)章、規(guī)范進一步理順教師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系,促進友善教育的實施。
總之,在中學生中進行友善教育是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當前中學生品德素養(yǎng)的必須,更是提升整個社會品德素養(yǎng)水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