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一家鍛壓鑄造廠生產任務不足,面臨虧損困境,廠里進行減員分流,把減員指標分到各車間、班組,要求以“末位淘汰制”的方式來壓縮員工。
倉庫有六位員工,清一色是40多歲的女工,她們平時團結一心,工作十分出色,歷來被評為先進班組。但這六個人中也分到一個減員指標,要按照末位淘汰制辦法,員工互相打分,按分數(shù)從高到低排列,前五個留下,第六個被淘汰。
組長參加車間的動員會議回來,苦思良久,覺得太殘酷,不忍心向員工開口。但員工們卻早已知道,大家說,總有一個要走,大家投票吧,每人提一個,誰得票多誰就走。
于是組長發(fā)給每人一張白紙,讓大家寫上將被淘汰的“末位”,也就是要走的那第六個人的名字。當組長將六張紙一一打開來,看見的卻分別是六個不同的名字,原來,每個員工都寫上了自己的名字,第六個是自己。于是,倉庫的這“末位”一直到規(guī)定截止的日期仍遲遲不能淘汰出來。與此同時,廠部卻收到了這六位員工呈遞的辭職報告。六個人都辦理了辭職手續(xù)。
然而這六位員工并沒有各奔東西,在辭職后的第二天,大家又聚在一起,共謀出路。她們思來想去,除了原來的倉庫管理工作,大家都沒有其他特長,但作為家庭主婦,買菜燒飯卻是每天的功課,大家決定從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入手,辦一家小吃店。
就像原先在廠工作一樣,她們齊心協(xié)力,不計較,肯吃苦,小吃店越辦越火,規(guī)模越來越大,后來有一天,竟兼并了原來工作過的那家瀕臨倒閉的廠子。幾年過去了,小吃店已經發(fā)展成一家餐飲連鎖集團。
說到當初為什么“第六個”是自己,這六位女工說,無非是想證明,改革并非總是體現(xiàn)為人與人之間的無情競爭。
有時候,退讓,或許也是一種更積極的進取。
【感 悟】
六位女工面對下崗的境遇,同時選擇了把在崗的機會留給別人。“第六個是自己”,這個相同的結果使大家互相印證了一顆赤誠之心。她們在面臨被淘汰的情況下沒有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在背后打壓別人,表現(xiàn)得如此謙讓,如此胸懷寬廣,不得不讓人嘆服。她們的做法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團結的團體,一個堅強的團體,一個誠善的團體,這樣的團體也一定是智慧的團體。她們創(chuàng)業(yè)成功了!“第六個是自己”使她們永遠是勝利的強者。
同學們,請記?。河袝r候,退讓,或許也是一種更積極的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