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鋒 劉博
白唇竹葉青
許多人不知道,在我國第二大島海南島中部,有一片神秘的原始熱帶雨林。這里,叢林茂密,綠地如毯,溪水潺潺……
它,就是我國連片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鸚哥嶺熱帶雨林。
前不久,本刊記者跟隨一支生物多樣性科考隊,深入到這片“懸”在海拔1400多米高的雨林中,記錄下發(fā)生在這片原始熱帶雨林中人與自然的故事。
清晨,一聲悠長清脆的蟲鳴,喚醒了沉睡的雨林。飛起的鳥兒拍打著翅膀,樹葉沙沙作響……透過薄薄的晨靄,陽光溫和地灑在樹梢上,蜿蜒的山澗從稀疏的樹叢中流出。
方圓500多平方公里的鸚哥嶺,被稱為“瓊島水塔”,是海南兩大江河——南渡江和昌化江——的發(fā)源地。
初入雨林,一株株桫欏樹,葉如鳳尾、形若傘蓋。這種被稱為原始森林“活化石”的樹木,對環(huán)境要求很苛刻。卻在鸚哥嶺北坡一條條溝谷邊成片生長。
蠟?zāi)?/p>
短軸堅唇蘭
樹蛙
雨林中植物垂直分布明顯,層疊的樹葉遮天蔽日,行走其間分外涼爽。
行至半山腰,豁然開朗,一片開闊地上開滿了淡紫色野牡丹。遠望去,“銀鏈”般的瀑布懸掛在青翠的山間,上方的山體酷似鸚鵡頭部,傳說鸚哥嶺由此得名。
抬眼望,十幾米高處,似一座郁郁蔥蔥的“空中花園”。一路上,高大的喬木上附生著茂盛的植物,婆娑的蕨類、潔白的華石斛、形態(tài)各異的野蘭花,還有一簇簇不知名的花草,在彌漫的雨霧中搖曳著身姿、散發(fā)著清香……
不只有“空中花園”奇觀。一路上,高板根、根包石、植物絞殺、老莖生花、獨木成林、枯木開花等熱帶雨林特有景觀,也不時躍入眼簾、進入我們的鏡頭。
作為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qū)之一。鸚哥嶺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一只滿身“綠刺”的竹節(jié)蟲,在青翠如繡的苔蘚上悠閑地蠕動著。
一棵直徑一米多、形似獨木舟的枯樹橫臥林中,凹槽里積著淺淺的雨水。考察隊員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一堆比較罕見的、晶瑩剔透的馬來疣斑樹蛙卵泡掛在內(nèi)壁上。
科考路上,驚喜還在繼續(xù)。
板根下發(fā)現(xiàn)灰白相間的羽毛,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鷴剛剛走過的痕跡;
水鹿在雜草和腐殖質(zhì)上留下巴掌大的腳印;
搖擺著褐色身軀的烙鐵頭蛇,在草叢間慢慢爬行……
夜幕降臨,紺青色的天空群星璀璨。此時,動物活動更頻繁。
“發(fā)現(xiàn)紅蹼樹蛙!”“找到海南疣螈!”……
在頭燈照射下,護林員劉禮躍不時興奮地驚呼著。
特殊的地理位置、復(fù)雜多樣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鸚哥嶺比較完整的植被類型和極其豐富的動物種類。
目前,這里已發(fā)現(xiàn)并記錄到植物2000多種、脊椎動物400余種、鸚哥嶺樹蛙等27種科學新種。還記錄到輪葉三棱櫟等25個中國新記錄種,以及伯樂樹等190種海南新記錄種。這份“家底”也是2007年鸚哥嶺自然保護區(qū)管理站成立以來,對這片雨林保護和探索的重要成果。
行進在雨林中,本刊記者發(fā)現(xiàn)。有些成片樹木長得很齊整,有些則參差不齊。
“原始雨林從外表看是一叢一叢的,那些像剃了頭一樣齊刷刷的,是人工林?!焙D消W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科研監(jiān)測科科長米紅旭說。
據(jù)海南省林業(yè)廳林場處副處長劉堅介紹,20世紀50年代初期,海南島擁有天然林12000平方公里,由于過度開發(fā),至1979年,銳減至3800平方公里。
考察隊員在鸚哥嶺拍攝蘭花(王軍鋒/攝)
1994年,海南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yè)性采伐,此時海南島未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原始熱帶雨林只占少數(shù),且都集中在偏遠、交通不便的深山里。
樹木年年砍伐,雨林面積縮小,生物多樣性銳減、水源地遭破壞,這片中國少有的熱帶雨林變得“千瘡百孔”。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當?shù)卣膭畎傩臻_荒種橡膠和山蘭稻等作物。2007年我們建站時,鸚哥嶺低海拔山區(qū)基本被墾完了?!焙D消W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站站長劉磊語氣沉重地說。
“我們村離保護區(qū)不到兩公里,前些年有公司駐扎在村里搞開發(fā)。山上大一點的樹都被砍光了,而且邊砍邊燒。后來稻田沒法種了,村里人喝的水也快干了?!苯衲?5歲的護林員符永清回憶說。
狩獵情況也比較嚴重。鸚哥嶺野生動物很多,主要有野豬、蛇、水鹿、黃獠、鳥類等。狩獵是當?shù)厝罕姷闹饕?jīng)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