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4日,第90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最佳女主角的弗朗西斯·麥克多蒙德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發(fā)表獲獎感言時,她把小金人放到地上,輕輕拍了拍它的頭,然后張開雙手,熱情邀請當晚所有獲得提名的女性起立,和她分享這個榮耀的時刻。
和其他女性相比,麥克多蒙德當晚的打扮并不嫵媚,她說話的語氣和作派甚至有點硬邦邦。但她的作品有著鮮明的女性主義特征。比如讓她第二次摘得奧斯卡影后的《三塊廣告牌》中,那位絕望的母親。終于有一次,女性不必在銀幕上展示溫柔、母性的一面。他們站在那兒,并不為提供消遣或以德感人。
電影的劇本創(chuàng)作階段,導演馬丁·麥克唐納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正是麥克多蒙德的形象。
他看過她的《血迷宮》和《冰血暴》。絕望的母親米爾德里德·海耶斯這個角色,正是受戲內和戲外的麥克多蒙德啟發(fā),她是不二之選。
但麥克多蒙德收到劇本時,一度猶豫不決。
她擔心自己年紀偏大,無法想象“女兒”只有20歲—— 畢竟,故事發(fā)生地美國中部向來流行“早生貴子”。好在丈夫喬爾·科恩眼光獨到,讀完劇本對她說:“閉嘴,去演就是了。”
她把這個母親刻畫得盛怒、冷酷、脆弱又堅韌,后背筆挺,舉手投足像個男人。
在近40年的職業(yè)生涯中,她扮演過許多富有魅力卻稱不上漂亮的女“刺頭”。他們不像多數人期待的那樣溫暖、妥協,賢妻良母。他們如石頭般暴躁、堅硬。
某種程度上,這與麥克多蒙德如出一轍。
作為奧斯卡、艾美獎、托尼獎的滿貫得主,她對討好世界毫無興致。
工作之外,她不化妝、不染發(fā),實用、舒適是她選取衣服的首要標準。
她很少參加新聞發(fā)布會,以至于她的公關人員說,自己的工作不過是禮貌地請記者們離開。
1996年憑影片《冰血暴》首次拿下奧斯卡影后時,麥克多蒙德并不接受好萊塢拋出的橄欖枝,轉而跑去紐約的伍斯特劇團求職。她告訴劇團負責人,自己只想好好演戲,不接受電影工會將她從年幼的兒子身邊帶走。
如果在街上被人認出,她會拒絕簽名及合影。但她會看著你的眼睛,抓住你的胳膊,詢問你的姓名,甚至張開雙手與你擁抱?!拔页蔀檠輪T不是因為希望被拍照,而是因為我想要成為人類交流的一部分。”她說。
拍攝《三塊廣告牌》時,麥克多蒙德和導演認真探討,當女主角的“女兒”死去,代替哭泣的其他選擇有哪些。
這讓她想起奧麗芙·基特里奇,“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他們的脆弱是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的?!?/p>
HBO迷你劇《奧麗芙·基特里奇》2014年播出,改編自普利策獎同名小說。麥克多蒙德飾演小鎮(zhèn)中學教師奧麗芙·基特里奇。她性格乖戾刻薄,激動易怒,對兒子失望,對情感不安,對社交禮儀困惑不滿,親眼見證孤獨以不同的方式將人置于死地。
麥克多蒙德堅持奧麗芙·基特里奇不能掉眼淚,理由是女性角色在以男性為主的影視作品中哭得夠多了。她為此與導演爭執(zhí)不休。
這是她第一次竭力塑造一個與現實世界中的女性一樣處境復雜的角色。4小時的劇情,平淡地描摹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卻暗流涌動,憤怒、悲傷及挫敗感吞噬著她,又讓她在絕望時留戀世界。
參與這部電視劇時,麥克多蒙德正處于女演員的“尷尬期”。她年過半百,不再年輕,多數同齡女演員從銀幕上消失,或者扮演配角。
麥克多蒙德偏不。
2015年,《奧麗芙·基特里奇》拿下最佳女主角等6項艾美獎。
此前,麥克多蒙德通常是荷爾蒙爆棚的男性故事中的陪襯。比如《變形黑俠》中被毀容并激怒了反派的露易絲,《密西西比在燃燒》中遭受殘酷毆打的妻子,《杏林血淚》里企圖自殺的朝鮮老兵的愛人。
“我善于塑造人物的復雜性?!彼?016年的采訪中說。這種能力是她作為優(yōu)秀演員的基石。即便扮演小角色,她仍有望成為電影中最具沖擊力的人。
《血迷宮》中,女主角艾比是金發(fā)碧眼的得克薩斯州女人,當她害怕被傷害時,她習慣輕輕地告訴男人們她愛他們。她背叛丈夫,與情人到汽車旅館幽會,繼而卷入迷宮一般的兇殺案。
這部電影奠定了科恩兄弟日后的黑色魔幻風格,也為麥克多蒙德未來的銀幕形象畫下模板:強悍、堅硬。
曾有人問過麥克多蒙德,為何總扮演這些看上去“兇惡”的女性角色。
她回答:“她們很有趣!我刻畫了這些角色,我有機會改變人們看待她們的方式。因為就算最老套的角色,我也用不刻板的方式演繹。年輕時,我大概可以避免這樣的角色,但我已經老了。”
那些被認為沒有吸引力的女性,無意中成為她表達的核心。
終于有一次,女性不必在銀幕上展示溫柔、母性的一面。即便多數人不會將憤怒及暴力與女性特質掛鉤,但她們站在那兒,并不是為了提供消遣或以德感人。
這些女性角色身上的粗糲質感,某種程度上沿襲自他們的扮演者。麥克多蒙德在耶魯大學戲劇學院讀研究生時,并不被重視。她不夠漂亮,被認為沒有天分。她將他人指出的缺點列成表格,暗自發(fā)誓一一克服它們。
成名后,每當聽到“她天生就會”的稱贊時,麥克多蒙德總是很高興,“我很努力地去成為一個有天分的人”。
麥克多蒙德在“不會令人窒息”但傳統的家庭中長大,自小便知道,自己不會停留在小鎮(zhèn)上以“那樣的方式”生活。
14歲那年,一向熱愛閱讀的麥克多蒙德第一次感覺“被需要”。她在賓夕法尼亞莫內森中學讀書,首度參與舞臺劇演出,扮演莎士比亞作品《麥克白》中的麥克白夫人。
她以表演的方式與他人共享精神世界,得到極大滿足,并將演員視為理想職業(yè)。
她開始在學校演戲,很少做主角。多數時候,麥克多蒙德的角色微不足道,比如站在舞臺一邊,突然尖叫或者暈倒。但她是班上唯一以戲劇表演為主修課業(yè)的學生。
畢業(yè)后,她進入貝瑟尼學院讀戲劇系,最終進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讀研究生。
她一直活躍于紐約戲劇舞臺上,即便真正為她帶來鮮花與榮譽的是電影。
她仍在拍電影,只與那些才華卓越的導演合作,盡量避免參與好萊塢式的大制作。在將她從好萊塢解救出來的伍斯特劇團中,女性占據著絕對的主導權。她和另外5個“絕經后的女人”一起創(chuàng)作,充滿力量,嚴謹且講求紀律。
對她們而言,“變老”這件事情起碼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由于“對男性與女性都失去性魅力”,她們無需取悅任何人。
她打算和這些女人一起奮斗在舞臺上,直到死亡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