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代第四紀(jì)冰期來臨之時,天山山脈的谷地和盆地成為中生代野果樹的最后‘避難所,為地球保留了珍稀的野果林群落。野果林已有上百萬年的歷史。”
—中科院新疆生態(tài)地理所副所長 張元明
天山野果林分布有野蘋果、野核桃、野杏等野生果木資源60余種,是世界多種果樹的起源地之一。其中,新疆野蘋果是世界栽培蘋果的祖先。盡管野生蘋果又小又酸,一點也勾不起人們的食欲。但在科學(xué)家眼中,它卻是無價之寶。
新疆野蘋果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遺傳變異,形成了果實大小、成熟期、品質(zhì)、風(fēng)味、抗逆性、抗病性等不同的種下類型近百種,成為世界果樹資源的天然基因庫,也是國家珍貴的戰(zhàn)略生物資源。目前,國際蘋果市場品種單一,其適應(yīng)性、抗逆性和口感風(fēng)味等遺傳基礎(chǔ)極其狹窄。因此,未來蘋果的遺傳改良離不開豐富的新疆野蘋果基因資源,而正在萎縮的天山野果林就是后備的基因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