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瑾軒
巴金先生在《家》中寫過這樣一句話:人的身體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卻不可以。
這本書中,覺新被囚禁在家中,跟外界聯(lián)系不上,眼巴巴地拿著報紙看窗外人頭攢動。巴金先生這么形容這位熱血青年:覺新的心靈是從未被禁錮過的,他年輕、熱烈、直率、莽撞。若說有人將他禁錮在家內(nèi),他也是決不妥協(xié)的。他會走出這個“家”,走出這個對于他來說沒有絲毫意義的、由冰冷的磚頭砌成的建筑物,憤怒地走到那些呼喚時代良知的人群當中去。這不只是因為他是個熱血青年,更因為他在精神與心靈上的追求無法停止。他愿做一個奉獻者,愿做一個行路人,更愿做一個守望者……
巴金筆下的青年覺新對時代充滿熱忱,而我們作為這個時代的守望者,我卻覺得大家身上似乎少了那么一點兒熱忱。
當你走入一家書店,是否滿眼都是五花八門的教輔書,你想逃離,心中卻有個聲音提醒你,分數(shù)才是你最需要的?
你是否沉迷于網(wǎng)絡(luò),總是忙著與虛擬世界的網(wǎng)友交流?
是否有人不斷告訴你,讀書讀得好,長大就可以掙大錢、住豪宅?
當越來越多人推崇“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當我們越來越沉迷于虛擬世界,我們便會忽略真實的生活,開始不相信理想,不相信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一味吶喊著要現(xiàn)實,而這“現(xiàn)實”所指常常相當狹隘,指的就是財富、珠寶和腰包!
幼兒園老師問過我,長大后想做什么;小學同學也與我討論過,什么職位最好做;初中同學曾拉著我說:“看,我要成為那樣的人!”……關(guān)于夢想的討論,我們從未停止。然而,我們總是跟隨時代的腳步,一路匆忙追趕,沒有理想便無法生活的人仿佛已經(jīng)不存在。有誰反思,我們是不是少了堅守?我們是否應(yīng)該用精神的豐盈去戰(zhàn)勝填不滿的物欲?
一樹梅花開了,古人會為它吟詩;一朵荷花謝了,畫家會為它作畫兒;種下一棵樹,為它澆水、施肥,它便會為你開花結(jié)果,為你展現(xiàn)完整的生命;天晴時,你能牽著狗去散步;下雨時,你可以抱著《紅樓夢》細細品讀……這些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這些難道不是一種美好嗎?如果你能體會這些幸福和美好,你會為受難者哭泣,為好心人感動,為自己努力得到的收獲而微笑,會擁有守護夢想的勇氣,會獲得對生命的熱情。
你可以擁有熱烈而奔放的如玫瑰般綻放的生命,也可以平平淡淡,像一棵樹,一株草,但你不應(yīng)該用笑聲代替思考,理所當然地接受生命的給予。你應(yīng)該做一個對時代有用的人。盡管你筆法稚嫩,你也愿意閱讀,愿意思考,愿意寫作,愿意討論。你對未來充滿期待,激情澎湃,愿意將自己的感受分享給別人。
擦亮眼睛,用心地對待生活吧!我們的世界其實充滿詩情畫意,但詩意的生活,需要對生命擁有熱情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