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雖然劉少奇擔(dān)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來又先后當(dāng)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和國家主席,但在他身邊工作的人,誰也沒有稱過他的官銜。
劉少奇曾對身邊工作人員說:“在我們黨內(nèi),只有三個人—一個是毛主席,一個是周總理,一個是朱總司令,大家稱他們‘主席‘總理‘總司令,都習(xí)慣了,不必改,其他人應(yīng)該一律互相稱‘同志?!?/p>
剛到他那里工作的人,對不稱官銜而直喚“少奇同志”總覺得不習(xí)慣、喊不出口,但時間長了,見大家都這么稱呼,反過來又感到只有叫“少奇同志”才最順口、最親切。
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劉少奇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有一次,秘書楊俊向他報告工作,喊了一聲“委員長”。劉少奇好像沒聽見,根本不理。當(dāng)叫到第三聲“委員長”時,他才不高興地反問楊?。骸澳阍趺赐蝗唤羞@個?不感到別扭嗎?”平時,劉少奇很少責(zé)怪工作人員,所以這一問,把楊俊問了個大紅臉。幸虧王光美在場,向楊俊解釋說:“你怎么叫他‘委員長呀?‘委員長是對外的,在家里還叫‘少奇同志嘛!”劉少奇也說:“以后不要這樣叫了,叫‘同志多順口??!”別的工作人員也遇到過類似情況:向劉少奇報告事情時,稱他官銜,往往連叫幾聲他都沒反應(yīng),但一改稱“少奇同志”,他馬上就答應(yīng)了。
這樣一來,在劉少奇那里,官銜職務(wù)就一直叫不起來,以至于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不但彼此都稱“同志”,而且對其他領(lǐng)導(dǎo)人也養(yǎng)成了稱“同志”的習(xí)慣,如“小平同志”“彭真同志”“陳毅同志”“富春同志”,等等,都這么叫順口了。大家覺得,對人稱官銜,帶上個什么“長”字,總顯得互相之間有隔閡,一稱“同志”,隔閡立刻就消除了。
(趙鵬摘編自《緬懷劉少奇》,中央文獻(xiàn)出版社1988年版,《緬懷劉少奇》編輯組/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