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光榮
豬仔成活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養(yǎng)殖廠戶的經濟利益。針對種豬的飼養(yǎng)管理不科學,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的保健不到位等撰文。綜合性體現出提高仔豬成活率措施,通過與基層養(yǎng)殖人員深入的交流和科普宣傳,達到了所負責的鄉(xiāng)村的養(yǎng)豬的仔豬成活率明顯提高。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提高仔豬成活率的幾點措施,現將具體研究內容介紹如下:
1 豬舍保溫
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有利于仔豬健康生長發(fā)育。哺乳仔豬出生6小時以內,保育舍內的溫度應該控制在35度以上,2~5日齡豬舍內的溫度控制在34度左右,7日齡溫度控制在30度,8~14日齡溫度控制在26~28度。哺乳仔豬出生之后,由于各個組織器官還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尚未成熟,仔豬體毛較少,皮下脂肪不足,機體溫度調控能力較差,一旦豬舍溫度控制不當,低溫環(huán)境很容易造成仔豬出現腹瀉,嚴重的會導致仔豬凍死。對于秋冬季節(jié)出生的仔豬,夜晚豬舍溫度應該保持在18度以上。進入冬季之后,可以在仔豬舍內增加保溫設施,安裝紅外線保溫燈或加熱板控制好豬舍內溫度。一般情況下,可以在保育舍內安裝250瓦或175瓦的紅外線燈,距離保溫箱底部40cm左右。在對保溫箱內的溫度調整過程中,應該按照仔豬睡眠時的分布狀態(tài)綜合調控。如果仔豬擁擠在一起取暖,說明溫度較低,應該適當增加溫度,如果仔豬遠離熱源,分散飲水量增加,說明溫度較高,應該適當降低豬舍溫度。同時,還應該逐步轉變傳統(tǒng)養(yǎng)殖模式,由開放式養(yǎng)殖向著封閉式或半封閉式養(yǎng)殖轉變。
2 及時吃乳,固定乳頭
母豬分娩前三天所產生的乳汁為初乳,在初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維生素、礦物質,營養(yǎng)物質豐富,其能夠滿足哺乳仔豬生長發(fā)育的各項營養(yǎng)物質需求。哺乳仔豬通過吃乳能夠從母乳中獲得免疫球蛋白,增強機體免疫力。此外,在初乳中還含有大量鎂鹽,哺乳仔豬通過吃初乳能夠加速胎糞排出。母豬分娩之后,由于初乳中的免疫抗體含量會隨著母乳時間的增長而逐漸下降,同時仔豬對免疫球蛋白的吸收能力也會隨著日齡的升高而逐漸下降,因此仔豬出生之后,應該確保其盡早吃上初乳。一般在仔豬出生1小時之內,引導仔豬吃足初乳,促進仔豬生長發(fā)育,降低因為腹瀉而導致的死亡。同時,還應該結合不同仔豬的體況,固定乳頭,豬的乳頭一旦固定到斷奶之前不會更換。乳頭固定過程中,身體強壯的仔豬,往往會集中在乳汁豐富的乳頭區(qū)哺乳,這樣會導致身體弱小的仔豬吃乳量不足,影響到機體生長發(fā)育,嚴重的導致死亡。為此,應該采用人工方式幫助仔豬固定乳頭。對于身體強壯的仔豬,將乳頭固定在后側乳汁相對較少的區(qū)域,這樣能夠保證體重較小的仔豬吃足初乳,從而確保整窩仔豬的整齊度和成活率。當哺乳母豬泌乳量不足,或者因為疾病不能正常哺乳時,應該及時采取措施將哺乳仔豬寄養(yǎng)到其他哺乳母豬中。在寄養(yǎng)過程中,應該盡量選擇的2頭哺乳母豬產仔時間在三天以內。對于哺乳母豬數量不足的,應該進行人工哺乳。
3 及時補充礦物元素,償還飼料補充
首先,科學補鐵。仔豬在整個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對鐵元素的需求量較大。母豬在哺乳期間,乳汁中鐵元素含量較低,如果不能對仔豬及時進行補鐵,仔豬出生之后很容易出缺鐵性貧血。仔豬鐵元素缺乏之后,會表現為精神狀態(tài)變差,生長速度緩慢,采食量下降,很容易繼發(fā)感染細菌性腹瀉,導致仔豬死亡率升高。預防仔豬出現缺鐵性貧血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在仔豬出生3日齡和10日齡內肌肉注射鐵制劑進行補鐵;其次,補硒、補銅。仔豬體內銅元素不足,會嚴重影響到機體對鐵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同樣會引起仔豬出現缺鐵性貧血。機體銅元素含量較高,有利于促進仔豬生長發(fā)育。在仔豬能夠正常采食飼料之后,在每公斤飼料中添加125mg的銅,促進仔豬生長。而硒元素缺乏,會影響到機體各個器官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嚴重時會導致仔豬突然死亡。但在仔豬出生3~5日齡,肌肉注射0.1%的亞硒酸鈉生理鹽水0.5ml,生長到14日齡之后,再進行一次肌肉注射,每頭豬注射1ml;最后,及早補料。仔豬生長到一定階段之后,提早補充飼料有利于仔豬生長發(fā)育,同時還會鍛煉此豬消化系統(tǒng),促進消化系統(tǒng)完善,在仔豬斷奶之后,能夠減少斷奶對仔豬產生的應激。要結合仔豬消化能力和消化器官生長發(fā)育特點,投喂適口型強,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飼料。通常情況下在仔豬5~7日齡補充哺乳仔豬顆粒性飼料,將飼料涂抹在仔豬鼻子上,讓仔豬舔舐,一般經過2~3天的訓練,既可以形成采食習慣。
4 適時斷奶
仔豬養(yǎng)殖過程中,應該積極推廣早期斷奶技術。仔豬早期斷奶既能夠有效縮短能繁母豬的繁殖周期,提高繁殖效率,同時還能夠提高飼料利用率,確保仔豬體重均勻,減少仔豬死亡率。仔豬生長到1月齡之后,采食量逐漸增加,此時可以逐步開展斷奶工作,由吃乳向著完全采食飼料過渡,為仔豬獨立生活做準備。仔豬斷奶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采用逐步減少吃奶次數,逐步提高飼料投喂量的辦法進行。在斷奶前一周,繼續(xù)投喂仔豬斷奶前的哺乳豬飼料,利用一周的時間,逐步過渡到斷奶豬飼料,讓仔豬對飼料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盡量減少應激對仔豬造成的危害。在斷奶一個月之后,逐步改變飼料成分。仔豬斷奶一個月之后,要逐漸減少仔豬飼料的投喂次數,增加投喂量加速仔豬胃腸道發(fā)育,防止胃腸道疾病出現。投喂量的增加也需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掌握八分飽原則,避免斷奶仔豬暴飲暴食,確保斷奶仔豬健康生長,減少疾病發(fā)生。
(作者單位:036800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qū)畜牧獸醫(y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