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洋
摘要:在20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梅娘創(chuàng)作了《魚》《蟹》《蚌》水族系列小說,三部小說中的主人公形象,一直作為核心人物被廣泛研究。此外還塑造了舊家族異化與悲苦的其他女性。她們所有人都遭受著來自男權社會的壓迫,在這個過程中,有人沉淪,有人異化,當然其中也有芬、玲、梅麗這樣敢于和命運抗爭的女性形象,本文將全梅娘水族系列中豐富的女性形象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舊派女性;知識女性;內在異化;自我解放;人格重塑
一、女性的內在異化與自我迷失
(一)舊派女性的虛偽與冷漠
《魚》中的芬是個可憐的女子,為了愛情從父親的牢籠里掙脫,本以為會幸福,但是卻被有家室的丈夫林省民欺騙,生下孩子,林家因為沒有孫子,林媽同意接受芬,故事中對林媽的著墨極少,但是她的腐朽與自私顯而易見。她是舊家族的守舊女人,為了傳宗接代,甚至于接受兒子的胡來,她身為一個母親,卻不體諒別人作為母親的心酸與苦楚。在芬不知情的情況下抱走了芬的孩子,完全不顧及芬的苦楚,對芬沒有絲毫的同情與憐憫。她所代表的是舊家族女性身上的冷漠和愚昧,她們的腐朽麻木,助長了兒子的放蕩。
《蚌》中的梅麗幼年喪母,作為庶出的女兒,只是空有千金小姐的華麗軀殼,被父親當作籌碼,命其嫁給患有一身臟病的朱少爺。繼母也同樣從未愛過梅麗?!耙挥腥嗽诙棠锏奈堇锎蚺?,娘更沒好氣,等著挨說吧!”從這里可以看出繼母總是在自己不愉快時,將災難轉移到梅麗和弟弟身上,自己的兒子不學無術,渾身惡習,她還處處袒護。小說中的三嬸是一個和繼母一樣的小人,她虛偽自私,在梅麗面前假惺惺地說了一堆娘的壞話,為的是不讓梅麗的娘私自獨吞家產,故意挑撥其母女關系,自私、貪婪、虛偽的本性暴露得淋漓盡致。
《蟹》中的玲生活在一個畸形的大家庭,早年喪母,少年失父,父親的離去讓原本還可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大家庭的虛偽變得更加令人發(fā)指。繼母是這個家庭里除了祖母,和玲還算關系親近的人,但是繼母對玲處處提防,她克扣著玲的零用錢。玲的繼母不僅自私冷漠又是軟弱無能的,面對三叔的飛揚跋扈只會抽泣,只會搬出死去的丈夫,只會委曲求全。玲的三嬸和三叔一樣麻木不仁,三叔背著她找別人是她的悲哀和不幸,但是她卻是打壓著比自己更不幸的人。三嬸的下場也是梅娘對舊家族異化女性的一種嘲諷。
在梅娘《魚》《蟹》《蚌》三部小說中,充分暴露了大家庭中女性的自私麻木,但是同時這又是女人的不幸,她們心甘情愿成為男人的附屬品。
(二)女性生存困境的掙扎與迷茫
《蚌》中不僅有梅麗的愛情悲劇,還描寫了雯姐的不幸和貞的悲劇。雯姐是一個長相平平,又過于拘謹的女人,但是雯姐有自己獨特的特點,雯姐頭腦靈活,做起家務來井井有條,但是卻沒有人愛雯姐,另外一個人貞,作為帶有反抗女性的色彩,她是子君式的人物,最終同子君一樣又回到了家中,結局可想而知,貞自由戀愛結婚不久,即遭丈夫打罵,男權社會的重壓下,她們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從現在的日子就看到了自己以后的結局。梅娘在她們身上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蟹》中對翠的母親描寫不多,卻是梅娘筆下異于繼母的光輝形象,她愛翠,她對生活委曲求全,讓人心酸心疼。她是下層可憐女性的代表。在丈夫的家暴下,她一次次選擇了忍氣吞聲,當丈夫把自己的女兒當作搖錢樹送給玲的三叔時,她全然不知,看著與自己同命相連的女兒喪身火海卻無能為力。在舊家族中有這樣一群可憐的女人,她們生活中沒有愛,她們沒有抱怨生活的資格,這是她們的命。她的出現也是梅娘對生母的一種愛的寄托,梅娘的生母受到繼母的殘害而死。這個生母形象,是梅娘對不幸生母慈悲善良的謳歌。
《蟹》中那個對生活、對愛情有著夢想的女孩小翠,她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是她美麗、純潔,有一切善良女孩子的特質。最終被父親當作搖錢樹送到了三爺的手里。翠的悲哀是梅娘的痛心,梅娘渴望下層窮苦女性有自己的思想,為自己的幸福學會謀出路。翠被玷污是同《紅樓夢》中妙玉被玷污一樣的,是一種信仰的毀滅,也是梅娘的痛惜。
有一群女性她們自尊自愛,卻沒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她們渴望愛情,但是她們卻沒有愛的資格,她們善良,代表著人性的美好,但是這種美好卻被封建毒瘡所侵害,她們在生存的困境里放棄了解放,無力與命運抗爭。
二、知識女性的自我解放與人格重塑
(一)無愛人間的善良與堅強
《魚》中的芬從父親的家庭牢籠,飛蛾撲火般跳進了負心漢林省民的愛情牢籠,結婚不到兩年,原本的謙謙君子原形畢露,對他拳腳相加,還褻瀆了她最初的愛情和信仰。奮不顧身地追求自己的愛情,結果丟盔棄甲,面對丈夫的惡語相加,她沒有就此墮落,她拒絕成為他的姨太太,也不屑于錦衣玉食,她要的是愛情。同時芬又是一個新生代的母親,即使自己遭遇千萬種不幸,但是她沒有把怨恨發(fā)在孩子身上,在她身上閃爍著人性的光輝?!叭绻业恼煞蛘娴奶唛_我們,我是寧死也要養(yǎng)起我的孩子來的,我什么都可以做,甚至可以去賣淫……”盡管她遭受了最不公平的欺騙,盡管這兩個男人毀了她的人生,但是她是寬容的,她對生活是向往的。
《蚌》中的梅麗,生母早亡,她比《魚》中的芬幸運的是,她有真正愛自己的琦,在梅娘水族系列小說中梅麗是唯一一個擁有真正愛情的女人,雖然兩人最后在相互誤解中走散,她幾近妥協家庭包辦婚姻,最后掙脫。當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同事傳出了男女之間的緋聞,她也極其平靜地去接受,因為她的善良軟弱,毀了自己的愛情,毀了自己的幸福,但是卻依舊閃爍著知識女性身上所特有的光輝。梅麗對家族包辦婚姻的掙脫,也是梅娘的掙脫,梅娘也是在繼母安排下的婚姻中脫離,尋找真愛。
《蟹》中的玲,生活在畸形的大家庭中,包養(yǎng)情婦的大伯只顧著自己享樂,受過新式思想的祥哥也是拼命地保全自我,自私至極,繼母的提防,三叔三嬸的貪婪。玲是孤獨的,她唯一一個純潔的朋友,也慘遭三叔的褻瀆,玲比誰都難過,比誰都痛心。
梅娘筆下舊派大家族女性的自私虛偽和苦難女性的不幸,融入了梅娘自身的感情,梅娘出生顯赫,是父親孫志遠和一個普通女子生下的女兒,在父親出門后梅娘的生母慘遭繼母的虐待,自殺而死。所以梅娘筆下的繼母形象又是對梅娘繼母的一個映射。對于梅娘的筆名,很多人以為取自梅花的芳香和浪漫,但是真正了解她的人都知道是沒娘的諧音。在《我沒有看見過娘的笑臉》中梅娘表示:“家教育我認識了一個嚴酷的事實。那就是:盡管物質是生活的基礎,物質所給予人的,卻不完全是快樂?!笨梢钥闯龈赣H的疼愛并沒有讓梅娘放下早年喪母的哀痛,芬、梅麗、玲的善良也是梅娘本人的善良,她們三個身上有梅娘的影子。芬有梅娘拒絕包辦婚姻,沖出家庭選擇愛情的影子,梅麗有梅娘追求真愛的影子,玲則是字里行間都有梅娘的影子,連孫玲的姓氏都是梅娘的本家之姓。玲那博學多才的慈愛的父親,玲那看透一切的聰慧,都是梅娘的縮影,她們身上展現的是人性的真善美,也寄予了梅娘的期望和惋惜之情。
(二)女性渴望新生,掙脫“圍城”
《魚》中的芬認清了丈夫林省民的真實面目,又與丈夫的表弟有了糾葛。知道琳不是愛她,但是她太孤獨了,她才會和他在一起,同時她又是自責的?!霸撜f是我侵占了你應該回家去和你太太歡聚的時間。我不愿意我的丈夫在該回家的時候留在外面,你的太太當然也和我一樣。我沒有從她手里搶出來你的權利?!蔽闹胁恢挂淮翁岬?,等燈亮了你就可以走,燈亮了不僅僅是燈亮了,也是芬的另一種生活的開始,她的世界又光明了,她渴望新生,她第一次出走是為了追求愛情,第二次是想要掙脫虛假的愛情。梅娘以《魚》作為題目也同樣預示了芬的命運,“我,看破了,網里的魚只有自己找窟窿躦出去,管它落在水里,落在地上都好,第二步是后來的事?!狈沂巧屏?、堅強的女人,是敢于走向新生活的女人。
《蚌》中的梅麗和琦已經有了夫妻之實,作為大家庭的大家閨秀,梅麗在這一點上是勇敢的,在琦回家解除自己的婚約的過程中,梅麗和同事因巧合一起走在夜間,而被上了小報,被冠以:“道德淪喪,女職員公園賣笑;廉恥全無,翻譯官飽吃巴掌?!倍符悈s無暇顧及,也不害怕別人究竟說了什么,她唯一想找到的就是她的愛人琦,她最后追到琦的家時,琦已經離開,她跑到車站時,琦已經永遠地離她而去。雖然喪失了愛情,但是可以看出梅麗在妥協、聽天由命后的一種堅強和無畏。與其去做室內的安琪兒,還不如去做野妓,不如去做馬路天使。在小說《蚌》的開頭:“潮把她擲在灘上,干曬著,她!忍耐不了——才一開殼。肉仁就被啄去了?!蔽蚁朊符愐膊粫x擇干曬著悶死自己,打開殼在于是自己的選擇,所以她是無怨無悔的。
《蟹》中的玲是梅娘水族系列小說中最富有特點的一個人物,在小說《蟹》中孫玲的父親是唯一一個偉大父親的形象,塑造了一個渴望掙脫舊家庭的玲,玲不去燒毀三叔口中和俄國書有關的書籍,她心里暗想,與其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存還不如去坐牢,這便是孫玲的勇敢,也是梅娘本人孫嘉瑞的果斷。在《又見梅娘(梅娘啊梅娘)》中舒敏介紹:“一個女孩兒家,帶她策馬馭車,出入公開場合,接觸大千世界,在那個時代,別說是一般家庭,就是達官顯貴之家也不讓女孩如此放任?!泵纺锏母赣H同玲的父親一樣精明能干,熟悉不同的語言。玲的出走是必然的,相信她的結局會和梅娘一樣,找到自己的信仰。蟹是比魚和蚌要強大很多的生物,“捕蟹的人在船上張著燈,蟹自己便奔著燈光來了。于是,蟹落在早就張好的網里。”飛蛾撲火從未畏懼的蟹,即使是火海也絕不原地踏步,這就是梅娘,這就是梅娘的孫玲。
在梅娘水族系列小說中所塑造的芬、梅麗、玲三個人,所代表的也是當時部分知識分子女性的命運。這三個女性,敢于沖破圍城,有人受盡困難,有人受盡壓抑,有人失去愛情,但卻是梅娘筆下最閃光的代表。
三、結語
張中行在《(梅娘小說散文集)序》中說:他不愧為“北方之強”,遇多種不如意不是傷感落淚,而是有毅力改,以筆為刀兵……丈夫死后,她堅定地回國,拒絕外國的優(yōu)厚待遇,但是她卻未能逃脫回國后的動亂,在動亂中受盡了艱辛,經歷了讓人痛不欲生的傷悲。梅娘幼年喪母,少年喪父,青年喪偶,中年喪女,老年喪子,她還是以最樂觀的心態(tài)活著,在梅娘的一生中充滿了辛酸,盡管出身顯赫,卻難逃政治風波,梅娘又是堅強的,她認為女人應該有另一種活法。張中行曾經非常驚詫當時作為一個“大姑娘”的梅娘,其作品竟有如此深厚而鮮明的悲天憫人之懷。這便是梅娘的魅力所在,她對女性尊嚴與地位的捍衛(wèi),也是讓人佩服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