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春
夜很靜,靜得只有雨聲、腳步聲。我握著傘在雨中前行。雨水被風吹起,從傘沿飄來,打在了我的眼鏡片上,眼前一片朦朧,我用衣袖拭了拭,又繼續(xù)前行。遠處的燈光里隱約有一棵大樹矗立于風雨中,我知道,那是我要去的地方。
我的住處在一棵古樹旁,路燈照著它。古樹,百年的古樹把根緊緊扎入地底,在紛紛揚揚的雨幕里,它只是揮一揮手,繼而又靜默地立于天地間,守護村莊,守護夢想。
這是我駐村補佐的第一百一十七天,是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的第十五天,回想報到駐村的景象仍舊歷歷在目。
那天,陽光燦爛,進入村口,路邊的桃花已燦然,田野里,麥浪翻滾,菜花金黃。沒有駐過村的我擔心自己缺乏經驗,心頭彌漫著隱隱陰郁,但很快,這種擔心又被春的激情掩蓋,驅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腔發(fā)自內心的熱忱。
到了村委會,村委會的干部和去年留下的駐村隊員已等候在院里。簡單的交流介紹后,一天的駐村工作,從打掃衛(wèi)生開始。精準扶貧需要一把掃帚,掃去陳年的桎梏,掃去舊思想的束縛,這樣陽光才能透進心靈的窗戶。
我被安排住在古樹旁的一間活動室,開門見樹。也許,與一個村莊有緣,便注定與一棵樹相依相守。
遍訪貧困戶,是我駐村的第一課。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家禽豬牛羊,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五看自我發(fā)展能力強不強。圍繞五看法,帶上評分表,根據原始建檔立卡貧困戶表,逐一進行走訪,核實。
走訪的最佳時間是傍晚,夕陽染紅天邊,給村莊鍍上一層輕紗,牛羊歸來,炊煙漸起,出山勞作的人們紛紛回家。張家的房屋已遮擋不了風雨,搖搖欲墜;李家一場事故,已奪去三條性命,只剩下老弱病殘;王家的媳婦已改嫁他鄉(xiāng),丟下一兒半女;盧家人多地少又貧瘠,一年下來還是青黃不接……每一戶貧困戶的情況,密密麻麻,記錄在筆記本上;每一戶急需解決的問題,記在心上,是急需危房改造還是發(fā)展產業(yè),是需勞務輸出,還是進行社會救助,一項一項都不能落下。
夜闌人靜,返回的路上,只有沉重的腳步聲。路燈是冰冷的,它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還是沒能锃亮心靈的眼睛。古樹在夜里靜默,它是不是也想沖破束縛,點燃內心的祈愿。
村委會的院子里,春風吹得旗幟靈動如水,麻雀在屋瓦上呼朋引伴,遠處有幾幢新房翹著昂起的飛檐。這樣一個生機勃勃的村莊,怎么會耕作條件差,交通落后出行難;怎么會自我發(fā)展能力較弱,技能單一;為什么人們僅僅靠傳統(tǒng)種養(yǎng)殖維持生計;為什么抵御各種災害的能力都很弱……一個個的問題,困擾著我,而我要尋找鑰匙,像打開河流缺口一樣,疏通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思想,讓他們拿出實際行動,傾注心血建家園,讓村莊舊貌換新顏。
戶主名叫趙忠的建檔立卡戶,患有長期慢性病,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所住的房屋為D級危房,他家里共有五個人,妻子、兒子、兒媳和孫子,三個勞動能力,家里養(yǎng)著三頭牛。按理說,給予危房改造四萬元的補助,五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他改造房屋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兒子兒媳農閑時又外出務工,家里已有一些積蓄。他本人也是黨員,去動員他建房的時候,他說政策他也懂,但是還是不想建。我們只能三番五次、苦口婆心的動員。
記得一次,我一人前往他家動員,夜黑風高,套頭燈和一根棍子伴著我,進入村子,一條條狗從家里跑出來狂吠,我心里有些悚然。到了他家,昏暗的燈光,照著一片靜默。他知道我的來意,我問啥他回答啥,和他講補助的政策,并承諾他建房定給予他十噸水泥的補助,但他無動于衷?;蛟S是我的方法不對,我便不再說建房的問題,而是讓他講講他曾經的故事。慢慢的,他說出了實情,他是想建,但他去找人看日子的時候,人家說建房會沖到他,今年沒有建房的好日子。聽完他的講述,我找到了癥結所在,也找到了對癥的解決方法?;氐阶√?,我發(fā)現,古樹搖曳著繁茂的身姿,似乎在傾吐內心的喜悅。
初夏的一個雨天,即將下班時我接到一個緊急電話,要求我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所有信息進行再次的采集,并讓建檔立卡戶簽字確認,確保所有的信息屬實。我負責的是一個叫新寨的村子,共有二十二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新寨村距離村委會不到二十分鐘的路程。七點多鐘,我便向新寨村走去。天空飄著毛毛細雨,雖然帶著傘,我卻沒有撐開。道路泥濘,沒走幾步,褲腳沾滿了泥。地勢較為低矮的一段,積滿了水,水中有人墊上幾塊石頭,石頭太小,石頭與石頭之間,用力跨,才能踩到。我剛走過,一個小學生走過來,八九歲的光景,背著一個書包,雨水打濕了他的頭發(fā)。我見他嫻熟地走過積滿水的地方。腦海里忽然閃現我讀初中時的情景,雨天,我穿一雙膠鞋,扛著二十斤米,頭上頂一塊用化肥內層塑料袋剪成的雨披,走三個多小時的泥路,到學校時,衣服褲子多半濕透,膠鞋已辨不清原來的樣子。二十多年過去了,我以前艱難上學的情景,這個村的孩子還在上演。百味雜陳,我加快了前進的步伐。
村口的第一家就是建檔立卡戶,他的新房已建設完成。我的心里有些許安慰。信息采集是在他的老屋進行的,屋內,火塘煙火的長期熏烤使得土墻,柱子黑黑的,墻體到處是裂縫。訪問中,下起了大雨,雨從房頂漏下來,不時打在身上。房檐屋瓦圍成的一個四方的小小的天空,雨水像傾倒下來一樣,需要屋內的涵洞快速地吞吐。對照表冊訪問填寫完畢,我和他拉起家常,勸他早日搬到新房去住,盡快拆除老屋。住在這樣的老屋,真擔心發(fā)生什么不測。
雨,大雨,總是讓人揪心,又總是讓人無奈。挨家挨戶的走訪,情況都大致一樣,房屋破舊,居不暖,住不踏實,危房改造迫在眉睫。
簡陋的辦公室里系統(tǒng)的錄入,表冊的填寫,信訪的處理,檔案的整理,一項項正有條不紊地開展著。檔案理了一次又一次,終于得到完善和規(guī)范。每一戶的喜悅與辛酸,彳亍與希望,“一戶一檔”都已經記載。每一次打開,關上;關上打開,我都誠惶誠恐,生怕某一個數據,像一只遺失的螞蟻,再也找不到歸家的路,貧困戶登記表,申請表,五看法評分表,每一個表冊,每一個數據,都是歷史,也都是希冀。對照目錄,一張張 一頁頁,有淡淡的憂傷,有滿心的歡喜,有起航時的堅毅,有咬緊牙關闖下去的決心,隨著一頁頁,一張張表冊的完成,心的潮水時起時落,進而終歸,它們回到平靜,我也回到平靜。
小小的村委會,負荷了太多,也記錄了太多,有迷茫,有困惑,有酸甜,有苦辣,但不管怎樣我們都會砥礪前行。
……
近了,就著路燈的光亮,我已經能看清古樹粗壯的枝干,茂密的樹葉。更近了,抬頭,雨飄飄灑灑。我想,古樹一定在雨的滋潤中,凝聚著力量。想到這,我不覺加快了前行的腳步。我的駐村工作,還需要邁出更大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