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林宇菁
當我讀到“陽光好的院子里,麻雀撲騰細微而金黃的響聲”,當我讀到“在干凈的院子里讀你的詩歌。這人間情事,恍惚如突然飛過的麻雀兒,而光陰皎潔”,我的身心仿佛被帶到明亮的春天或是純白的飄雪里。我從未想過,這些對生活充滿希望與愛意的字句,竟出自一位飽受苦難與疼痛的腦癱詩人筆下。
余秀華的詩歌里有她自己的故事。她追逐愛情,追逐生活平靜里細微的點滴美好,追逐生命最原始的模樣。但現(xiàn)實生活卻給予她不清晰的口齒,搖搖晃晃的走路姿勢,以及不幸的婚姻生活。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這總讓我想起電影《我的詩篇》里農(nóng)民工鄔霞那對生活明朗的告白:“陌生的姑娘,我愛你!”她們是何其相似,即使命運不公,生活不盡如意,但對生活,她們依然用盡全力去熱愛,去擁抱。
總有人不明白:“她們?yōu)槭裁茨茉诳嚯y之下仍對生活抱有熱情?到底是什么在給予她們力量?”
其實,哪有那么多為什么。我們不如想想,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熱愛生活?
康德曾說:“人,實則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個目的,并不是只供這個或那個意志利用的工具?!彪y道說因為命運或生活的苦難與不公,我們便應該終身陷于苦痛與失望,熱愛生活便成了一種奢求了嗎?當然不是的,正如加繆筆下的西西弗用熱愛反抗荒誕一般,余秀華也在詩作《雪》中這樣寫道:“被自己深愛,被自己出賣,被自己釘在十字架,被自己取下來。其實雪下不下來,都阻擋不了我的白?!辈]有什么愛的力量,只不過是余秀華比其他大多數(shù)人看得更清而已:如何對待苦難,其實完全取決于自身,她是一個看透苦難的通達者,她知道,生命本應追求愛與美好,生命本應為自己而活。她把自己從苦難的掙扎中解救出來,去追尋生命的本真。她是一位靈魂的智者,始終清楚哪些才是生命的目的,所以她寫道:“我一直沒有被迷惑,從來沒有。如同河流,在最深的夜里也知道明天的去向?!彼运龑懙溃骸班牛揖惋w成一只蜜蜂吧,多累,或死在路上,也是一肚子甜蜜。”
她說,幸福,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盡管她都明白這些,但她仍說,自己是一個“糾結(jié)的靈魂”。
她不想讓別人看見她吃飯的樣子,并時常憂心是否又掉了飯粒;她常常為自己的行為感到自卑,矛盾于自己離婚的選擇。她說:“貞潔是多么可笑,多么諷刺,卻還是讓我一次次哭?!彼囊淮未蚊芘c糾結(jié),其實都源于追尋生命本真過程中世俗觀念的抗爭和沖突。人們不懂余秀華為何40多歲了還堅持與丈夫離婚,不懂她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與美好幻想。她深切地發(fā)問:“如何在如此的浩蕩里,找到一粒白,住進去?”我們應當反思的是,世俗觀念為什么會成為追尋生命本真過程中的阻礙?余秀華選擇離婚、追求愛情的抉擇為什么會遭到世人的非議?人生在世,什么才是需要我們堅守的東西?
正如村上春樹曾說的那樣:“我們終將土崩瓦解蕩然無存?!庇嘈闳A告訴我們的,就是要在這短暫的時間里活出生命應有的模樣:“對路過的人和燈持永恒之愛,在該掏出匕首的時候掏出花朵。”這并不需要什么額外的力量支撐,因為這便是生命最自然、最舒服的姿態(tài)。無論世界是否以苦難相待,都讓我們回報其最永恒的熱忱與陽光吧!
【老師點評】
余秀華的詩歌,透著靈魂的疼痛與真實,以及對愛的渴盼。帶著對她的不幸生活與柔軟詩句的疑惑,作者深入剖析了余秀華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與堅守內(nèi)心的勇敢,并給予深切的理解與支持。無論遭遇什么,都不應該失去對生命本真的追尋與對生活的熱愛,這不僅是作者從余秀華身上讀到的,也是想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的。文章思考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語言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摯,引人共鳴。更難能可貴的是,由余秀華到她們,由“我”到“我們”,作者用更廣闊的視域進行審美觀照,升華了主題。
(指導老師:鄔 雙)
資料鏈接:
余秀華,女,1976年生于湖北省鐘祥市石牌鎮(zhèn)橫店村,詩人,曾獲“農(nóng)民文學獎”特別獎,代表詩集有《月光落在左手上》《搖搖晃晃的人間》《我們愛過又忘記》等。2016年,導演范儉以余秀華為拍攝對象執(zhí)導電影《搖搖晃晃的人間》,記錄她成名后近一年的人生歷程,獲得第29屆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紀錄長片評委會大獎。
余秀華因出生時倒產(chǎn)、缺氧而造成腦癱,行動不便,說起話來口齒不清,高中畢業(yè)后賦閑在家,2009年正式開始寫詩。其代表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被《詩刊》微信號發(fā)布后,引發(fā)熱議,人們驚艷于她的天才和詩歌的質(zhì)樸滾燙、直擊人心。她的詩歌主題多關于愛情、親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殘疾和無法擺脫的封閉村子,人生的疼痛和殘缺成為她創(chuàng)作的心靈之源。她的詩作既有古典詩歌的意趣,又有現(xiàn)代詩歌的抒情性,創(chuàng)作主體的真實意圖通過富有意趣而靈動的語言傳達出來;其詩沒有凌厲的性別對抗姿態(tài),也沒有回避女性生存之痛,而是以鮮活的身體經(jīng)驗和生命經(jīng)驗客觀地表現(xiàn)底層女性的生存之痛,以強烈的主體精神去展示人的價值和尊嚴。詩歌中充溢著愛的躁動與呼喚、愛的幻滅與實現(xiàn)等復雜的意蘊,愛情與其說是其詩歌的主題,不如說是引發(fā)詩人對存在、真理、死亡等形而上問題進行本體追問的核心命題。
人物評價
綜合評價
余秀華及其詩歌在2015年年初的詩壇乃至社會范圍內(nèi)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評論聲音眾多,卻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余秀華“腦癱”患者的身份,而部分詩人、學者對余詩所做的批評各執(zhí)一詞,在缺乏對余詩整體把握的情況下得出了偏激的結(jié)論。事實上,余詩源于日常經(jīng)驗,是對其個人體驗的坦率書寫。面對這些批評,余秀華希望人們更多地去關注詩歌本身,她對自己所經(jīng)歷的人生有著嚴肅的認知和體察,在當今這個“風”一樣的社會流行中,余秀華呈現(xiàn)著一種定力,而這定力的核心就是寫詩。余秀華的詩歌創(chuàng)作,不僅是書寫權(quán)利的一次彰顯,還暴露出了目前詩歌觀念存在的矛盾和局限。當然余秀華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存在局限,有待成熟,但其創(chuàng)作的意義卻在指向自身的同時,折射到了整個詩壇。
名人評價
“她是中國的艾米莉·狄金森。余秀華的詩歌是純粹的詩歌,是生命的詩歌,而不是寫出來的充滿裝飾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語言的流星雨,燦爛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讓你的心疼痛。”(學者和詩人 沈睿)
“她的詩,放在中國女詩人的詩歌中,就像把殺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閨秀里一樣醒目——別人都穿戴整齊、涂著脂粉、噴著香水,白紙黑字,聞不出一點汗味,唯獨她煙熏火燎、泥沙俱下,字與字之間,還有明顯的血污?!保ā对娍肪庉?劉年)
“余秀華坐擁自己的世界,與境遇無關,與身份無關,她就是這樣純粹的詩人?!保ㄔ娙?馬燈)
“用最搖晃的步伐寫出最堅定的詩句,這些詩句像陽光透過了水晶,折射出她的靈魂和光芒,她不懼怕命運的不公帶給她的傷害。選擇在詩歌里釋放自己?!保ㄖ鞒秩?董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