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羽,侯 頔
(1.沈陽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遼寧 沈陽 110004)
電網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是城市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保障??茖W合理地編制電網規(guī)劃,對于完善城市功能、促進經濟發(fā)展、保障民生需求、合理利用土地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完善和落實城市總體規(guī)劃的需要。
楊麗徙[1]等提出利用Voronoi圖解決變電站規(guī)劃問題的方法。該方法的使用前提是區(qū)域負荷密度分布必須均勻、新增變電站容量不變和臺數一定,但實際上區(qū)域負荷密度與變電站容量是變化的,因此其只解決了變電站優(yōu)化規(guī)劃的一個子問題。關洪浩[2]等在使用Voronoi圖解決變電站規(guī)劃問題時雖然研究了負荷非均勻分布下的交替選址方法,但其前提是空心圓內負荷為圓上各變電站承擔的1/3,負荷中心為空心圓中心,即變電站的容量是不變的。然而,在實際中變電站的容量是不同的,分為240 MVA、360 MVA、420 MVA和480 MVA。
本文利用GIS分析功能建立了變電站空間數據庫,并利用模型生成了Voronoi圖。在充分考慮負荷密度和變電站容量不一致的情況下,對Voronoi圖變電站選址模型進行了優(yōu)化:①空心圓內負荷按照各變電站供電區(qū)域面積進行分配;②利用負荷矩指標將變電站位置調整至負荷中心;③充分考慮負荷密度和變電站容量的變化。改進后的模型能較好地解決負荷密度、負載率以及變電站容量不一致等規(guī)劃變電站選址問題。
1)在滿足負荷需求的前提下,變電站應盡量靠近負荷中心,提高供電效率;
2)變電站容量和容載比應滿足《城市電力規(guī)劃規(guī)范》要求[3];
3)變電站周邊應有建成道路以及相對完善的各類專業(yè)管網,便于線路接引和市政配套;
4)在保證與各種建筑物、工程構筑物之間安全距離的同時,線路應盡量短捷;
5)線路應盡量沿規(guī)劃道路、河流、鐵路、高壓線等敷設,以減少對規(guī)劃的影響;
6)線路應盡量選擇拆遷量少,對現狀影響小的路徑,且盡量與現狀高壓線的改造相結合,統(tǒng)籌安排。
面對城市空間結構優(yōu)化、發(fā)展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新形勢,運用改進后的Voronoi圖變電站選址模型進行基礎設施規(guī)劃,將徹底改變“布局分析靠經驗、設施隨著項目轉”的被動局面,從而顯著提高規(guī)劃水平和成果的科學性[4]。
假設p= {p1, p2, ...,pn} ,3≤ n <∞是歐氏平面上的一個點集,這些點互不相同,即pi≠pj, i ≠ j, i, j ∈ In{1,2,...,n},d( pi, pj)為點Pi與Pj之間的歐氏距離[7-8]。假設x為平面上的點,則區(qū)域V( i)= { x= E2|d( x, p ) ≤ d( x, p ,j=
i j=1,2,...,n, j ≠i) }稱為Voronoi多邊形(V多邊形),記為V(Pi);Pi為V(Pi)的頂點。各頂點的V多邊形共同組成Voronoi圖,如圖1所示。
圖1 Voronoi圖
利用Voronoi圖的最大空心圓特性可解決新增變電站的定位問題。利用Voronoi圖的有效作用范圍和局部動態(tài)特性,結合供電區(qū)劃分,每新增一座變電站時,供電區(qū)域的劃分僅在相關區(qū)域內做局部調整[9]。
假設在某地區(qū)新建m座變電站,向該地區(qū)n個負荷點供電,既要使每座變電站的容量大于其供電區(qū)內所有負荷之和,又要使變電站至供電內最遠負荷點的距離盡可能小(即變電站的覆蓋半徑最小),該類問題在計算幾何中稱為最小覆蓋圓問題,即min{ m axwij× d( si, uj) , j= 1 ,...,nj, i= 1 ,...,m}。
設S={ p1, p2, ..., pn}為平面上的點集,分別對每個頂點pi( i= 1 ,2,...,n)賦以非負實數權重wi( i= 1 ,2,...,n),即
式中,d(p,pi)為點P與點Pi之間的歐氏距離,將平面分成n個部分。
由Vm( pi, wi) (i , j= 1 ,2,...,n)確定對平面的分割,稱V (pi, wi) (i , j= 1 ,2,...,n )及其邊界為以pi( i= 1 ,2,...,n)為生長點,wi( i= 1 ,2,...,n)為權重的頂點加權Voronoi圖,簡稱加權Voronoi圖[10]。
1)加權Voronoi圖的性質。若發(fā)生元的權重不相等,則兩個加權Voronoi區(qū)域的一個邊為圓弧;若發(fā)生元的權重相等,則兩個加權Voronoi區(qū)域的一個邊為直線;若平面只有兩個權重不相等的生長點,則它們的加權Voronoi圖的軌跡為一個圓。
2)加權Voronoi圖的生成。加權Voronoi圖的生成方法有很多[3],先利用逐個添加的方法,求出各Voronoi區(qū)域邊界上相鄰兩項間Voronoi邊與作圖有關的數據;再根據每個Voronoi區(qū)域的閉合邊界數據畫出Voronoi邊。
為了提高模型與現實世界的契合度,使Voronoi圖更適用于變電站選址規(guī)劃,對變電站選址模型進行了3個改進優(yōu)化。
3.1.1 負荷分配方式的改進
參考文獻[2]中的模型將空心圓內的負荷平均分配給圓周上的3個變電站,即必須保證區(qū)域內負荷密度與變電站容量是不變的,但現實中這兩個因素都是變化的。將負荷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改為按各變電站供電區(qū)域面積分配,如圖2所示。原有模型變電站6(容量為420 MVA),變電站14(容量為360 MVA)和變電站24(容量為480 MVA)的容量均不相同,將負荷總數與這3座變電站的平均值作差,差值越大說明該區(qū)域越缺少變電站,而由于區(qū)域內的用地性質不同,所以負荷密度是不同的,差值大的不一定缺少變電站。
為接近變電站實際規(guī)劃需要,將空心圓內的負荷按面積比例分配給所有分區(qū)入圓的變電站(6座),即變電站6(容量為420 MVA,負荷密度為65 MW/km2)的面積比例為25%,變電站8(容量為360 MVA,負荷密度為36 MW/km2)的面積比例為13%,變電站14(容量為420 MVA,負荷密度為45 MW/km2)的面積比例為23%,變電站11(容量為360 MVA,負荷密度為10 MW/km2)的面積比例為3%,變電站14(容量為360 MVA,負荷密度為57 MW/km2)的面積比例為8%,變電站24(容量為480 MVA,負荷密度為84 MW/km2)的面積比例為28%;再將負荷總數與6座變電站按面積比例的容量作差,差值越大說明該區(qū)域越缺少變電站。
圖2 負荷分配方式的改進
3.1.2 負荷中心位置的改進
將負荷中心位置由空心圓心改為負荷矩最小的位置。負荷矩為功率與負荷距電源距離的乘積,與力矩相仿。因考慮用地的負荷密度,將負荷中心初步定值為空心圓中心后,需通過迭代的方式進行負荷中心偏移,綜合用地成本,以負荷矩最小的位置為負荷中心,如圖3所示。
圖3 負荷中心位置的改進
3.1.3 加權多邊形權重的改進
加權多邊形權重由不考慮容量、負荷密度改為增加容量和負荷密度。站址權重=f(容量,負荷密度)。構造加權Voronoi圖時,權重需考慮每個變電站的容量,并通過用地性質計算每塊地需要的負荷密度,再通過調整負載率不滿足標準的變電站來調整負荷中心,如圖4所示。
圖4 加權多邊形權重的改進
首先利用現狀變電站信息(位置和容量)、用地規(guī)劃、負荷密度指標、容載比要求、最大容量要求確定新建變電站個數N,并根據現狀變電站生成Voronoi圖;再根據Voronoi圖空心圓特性,確定M個擬選站址(將Voronoi圖頂點所對應的空心圓中的負荷與按面積比例分區(qū)入圓的變電站部分容量之和作差,按從大到小排序,以相鄰站址的最小距離為約束,選取排在前面的站址);然后將現狀變電站和擬建規(guī)劃變電站共同生成Voronoi圖,重新劃定供電范圍,按照負荷矩最小原則調整規(guī)劃變電站站址,若規(guī)劃變電站站址移動距離小于預設精度則可移動,若大于預設精度則需重新生成Voronoi圖,重復迭代該過程,形成初步方案;最后將初步方案中的規(guī)劃變電站與現狀變電站共同生成加權Voronoi圖,站址權重=最大可帶負荷/(分區(qū)總負荷×區(qū)內平均密度),按照負荷矩最小原則調整規(guī)劃變電站站址,若站址移動距離依然小于預設精度則可調整,若大于預設精度則需重新生成加權Voronoi圖,重復迭代,形成最終方案,如圖5所示。
以沈陽市為例,沈陽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開展了《沈陽地區(qū)變電站站址及路徑規(guī)劃》,旨在進一步完善全市變電站布局,落實站址和路徑方案,從而有效指導電力設施建設。
圖5 改進后的變電站選址模型
建立沈陽市變電站空間數據庫,利用現狀變電站信息(變電站位置、站址名稱、負荷能力等)和現狀規(guī)劃地塊信息(地塊性質、地塊容積率、所需供電量等)進行空間疊加分析,得到現狀變電站承載力分析圖,如圖6所示,圖中承載力由綠色—黃色—紅色—紫色—藍色逐漸降低,紫色與藍色區(qū)域變電站已超負荷運行,需增加新的變電站分擔負荷。
圖6 沈陽市現狀變電站承載力分析
利用改進后的模型對沈陽市變電站進行規(guī)劃,新建變電站63個,如圖7所示,布局合理,節(jié)省了成本,順利通過了規(guī)土局技術會、市專家會,得到了市領導的好評,獲得遼寧省土木建筑科技創(chuàng)新三等獎。研究結果表明,改進的Voronoi圖選址模型可以很好地適用于電力設施布局分析。以此為鑒,相信改進的Voronoi圖選址模型將在熱源、基站等基礎設施布局規(guī)劃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圖7 沈陽市變電站布局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