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鳴
《秋聲秋色圖》齊白石
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純樸的農(nóng)民意識、天真爛漫的童心,以及富有余味的詩意,是齊白石藝術(shù)的內(nèi)在生命。而那熱烈明快的色彩,墨與色的強烈對比,渾樸稚拙的造型和筆法,工與寫的極端合成,平中見奇的構(gòu)成,作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shù)語言和視覺形狀,則相對成為齊白石藝術(shù)的外在生命。
宋代楊萬里詠雁來紅,有“開了元無雁,看來不是花。若為黃更紫,乃借葉為葩”的句子,體物入微,為人傳誦。雁來紅歷來為人喜愛,以之入詩入畫,佳作多多。因此,以雁來紅入畫的畫家不勝枚舉。雁來紅的入畫,在文人畫中比之紫藤、荷花、紅梅要少得多,但用來作為秋季的代表花卉是常有的。
齊白石對雁來紅的描繪不但數(shù)量大,而且獨具特色,成為他的代表性題材。人們一直對齊白石的“紅花墨葉”津津樂道,而在墨葉之外,齊白石對紅葉也頗有興趣,雁來紅便是其中的一種。齊白石畫雁來紅常常以單色為之,略分濃淡,如單用花青作雁來紅,就有多件,與紅花墨葉或水墨橫陳相比,別有一番風(fēng)味。
在《秋聲秋色圖》中,齊白石不僅用水墨和藍色畫了幾株秋菊,也繪了幾枝肥嫩的雁來紅來代表秋季。一方面,他念念不忘齊氏宗祠老屋種植的雁來紅和附近遍開的荷花、菊花、紅梅,而且常常自己種雁來紅欣賞。因此,他的繪畫作品大多數(shù)取材于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生活中的事物。另一方面,他喜愛反復(fù)描繪雁來紅。這與他晚年身體強健、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名不無關(guān)系,即“老來紅”常含有自喻之意。正如他所說:“老年人喜歡有人稱贊他有紅顏,這是健康長壽的象征?!辈粌H如此,兒時蟈蟈和蛐蛐的叫聲,也令齊白石難忘。這幅畫作于1946年,時年86歲的齊白石雖身在北平,心卻早已飛回故鄉(xiāng)的老屋,所以繪《秋聲秋色圖》來表達這種心情。圖中兩枝雁來紅,一仰一垂,取姿生動;以石綠畫兩只蟈蟈,動態(tài)可掬,栩栩如生。右下繪幾枝秋菊,繁亂的枝葉處理得無拘無束,信手揮灑;與此對應(yīng)的是兩只蛐蛐,生動有趣,人們似乎可以聽見它們美妙動人的叫聲。
《雁來紅》齊白石
《雁來紅草蟲》齊白石
《墨蝶雁來紅》齊白石
《雁來紅草蟲》寫雁來紅三株,以蜻蜓、蟬和螞蚱相配,兼工帶寫,秋聲秋色。雁來紅聳立斜伸,高低交疊;三只草蟲各按物性,或飛或伏,或動或靜,穿插在畫面上、中、下三方,互為呼應(yīng)。雁來紅設(shè)色以橘黃加雜洋紅,色彩斑斕,富于層次。草蟲工致精微,蜻蜓、蟬的翅膀極透明之能事,螞蚱爪上的絨毛纖毫畢現(xiàn)。齊白石對其結(jié)構(gòu)、質(zhì)感的把握令人嘆為觀止。雁來紅又稱“老少年”,在秋季變紅,對齊白石而言,雁來紅是草木,是生靈,是金秋時令的訊息,同時也隱喻著他在耄耋之年的成功與輝煌。此幅左下鈐朱文大印“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切合所寓,更添意趣。
草木鳴蟲自是尋常,一旦入畫又如此可觀,足見畫家經(jīng)營之苦心與技術(shù)之精湛。在齊白石的家鄉(xiāng)湖南湘潭,雁來紅又叫蓬門。齊白石曾有詩曰:“四月清和始著根,輕鋤親手種蓬門。秋來顏色勝蓬草,未受春風(fēng)一點恩?!睆闹校覀兛梢泽w會出他對雁來紅別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