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波
河對岸的山坡上有一片香蕉林,那一串串的香蕉掛在樹上,看上去黃澄澄的,已然是成熟了。一群猴子看到了,口水都流出來了,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想到河的對岸去吃到那美味可口的香蕉。
可是河面太寬了,又沒有橋,要到對岸去的話,除非學(xué)會游泳。猴子們都是些“旱鴨子”,在樹上玩耍慣了,哪會游泳。要想吃到香蕉,就得現(xiàn)學(xué)。
為了能吃到香蕉,第一天,大伙兒都興致高昂地來到河邊,來到水淺的地方學(xué)游泳,還真的有些不適應(yīng),水太涼了,又那么深,渾身濕漉漉的,毛都粘在一起了,那滋味一點也不舒服。有一半的猴子受不了那份洋罪,放棄了。是的,又不是沒有別的東西吃,何必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呢,放著好日子不過,非要自尋煩惱干嘛!
過了十天,又有一半的猴子放棄了,理由很簡單,它們不想跟自己過不去,反正有食物可吃。剩下的猴子呢,慢慢地學(xué)會了在水里撲騰,能識水性了。
到了第二十天的時候,只有一只猴子還在堅持不懈地學(xué)游泳,不但能在淺水里,甚至敢在深水里游了,它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要嘗嘗香蕉的滋味兒。它奮力撲騰,河水嗆到了它,它也不在意,總是自己給自己鼓勁兒,一定要堅持住,游到了對岸,就能吃到香蕉了。
終于,這只猴子到了對岸,成為那群猴子里第一個吃到香蕉的。其余的猴子呢,站在對岸呆呆地看著它吃香蕉。
有了美麗的想法,也付諸了行動,可沒有堅持下去的恒心,再美麗的想法也等于零。
責(zé)編/劉維笑